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平安(153)

裴诠登基了,但还没行封后大典,平安暂时住在青璃宫,那儿离信阳宫也就一个甬道的距离。

他没有延用万宣帝的兴华殿和景阳宫,如今他在兴翊殿见外臣,信阳宫是御书房,住青璃宫,等封后大典后,自会和平安一起住在新修葺的来凤宫。

回到青璃宫,天已经很晚了,平安果然睡着了,被褥都是从王府静幽轩拿来的,她卷着睡成一团,睡得十分乖巧。

裴诠躺在平安身侧,目光描摹着她。

最开始见平安的时候,十五岁的少女,身姿显得有些单薄轻盈,即使张家用六年的时间把她养大,还是能见她小时候的瘦弱。

他摁摁她的脸颊,心想,那时候,是不是连脸颊都没有肉了。

还好,被细心养回来了。

突的,裴诠脑海里,浮现玉琴后面嘶哑发狂的声音——平安身边,有那么多人,他不会如愿。

他目光一沉,眼底浮起一点点血色,看来对玉琴的刑罚,还是轻了。

平安眼皮动了动,有起来的迹象,他看着她,眼底郁色默默消散。

果然,平安睁开眼睛,瞧见裴诠,她迷迷糊糊地说:“王爷,我好像记起以前,一点点。”

裴诠一愣。

他感觉到,自己心跳凝住,他不想她记起来,那些不愉快。

他拨开她耳后一缕头发,低声问:“记起什么了?”

平安含着困意,软软地说:“糖葫芦,甜。”

他鼻间轻缓了一息,心跳也慢慢平稳。

说完这两句,平安“咦”了声,她好似这才发觉,这不是梦境,她起来,把被子让出去。

裴诠刚进了暖和的被窝,平安就滚到他怀里,脑袋往他心口蹭了蹭,分享温度。

天气冷,彩芝给她抹上桂花润肤膏,肤若凝脂光滑,香香软软,仿佛咬一口,便唇齿留香。

裴诠抿了抿唇,呼吸重了几分,按住她,道:“还在孝期。”

平安眨了两下眼睛,忽的耳尖微红,她钻出裴诠的怀抱,扯扯被子:“我,抱被子。”

裴诠怀里忽的一空:“……”

他直接将她拉了回来,把她隔着被子,连同被子一同抱在怀里。

平安塞在被子里,钻出脑袋,问:“不冷吗。”

裴诠低声:“热。”

出了孝,就是封后大典了,二月初一,去年大婚,也是二月初一。

他的小平安,长大了。

第58章

天成元年初春,冬寒褪得早,一月下旬下了本年最后一场雪,眼看着,就要进入二月。

二月头件大事,就是封后大典,新帝每日过问,可谓重视。

礼部各级衙署紧锣密鼓,从早忙到晚,生怕出一点差错,失了帝心。

新后和张太后当年不一样,当年张太后上京,基本没亲眷,新后有一家子兄弟姊妹,封后大典中,礼仪不可慢待。

于是,礼部龚尚书携宫人,亲自登薛家的门。

要龚尚书说,薛家真是有福之家:秦老太君身子弱,不久前听说要不好,却挨过冬天,迎来新的一年;薛瀚一跃成为国丈,依然恪尽职守,兢兢业业。

薛家后生本以为没一个出息的,如今薛二跻身禁卫军统领,姑娘们也争气,作风正,腰杆子硬,更别说出了个皇后娘娘。

薛家富贵,可再延三代。

龚尚书看看薛家,再对比自家的糟心事,从前可以拿“京城中世家都如此”来自我宽慰,如今有个薛家,却不能了。

当天,薛家关起家门,冯夫人把各管事、小厮、丫鬟通通叫来,因封后大典在即,仆役们与有荣焉,满脸春风。

冯夫人坐在上首,盯着他们,拉下脸道:“不用我多说,你们也知道,咱家的身份,不一样了。”

“但是在外面,薛家代表皇后娘娘的脸面,你们任何人绝不能打着娘娘的名号,嚣张跋扈、强占田地、欺男霸女。”

“若有人敢这么做,不怪我和老爷不讲情面,扭送官府是小事,掉了命才不值当。”

一顿敲打,本有些心飘了的人,连忙低下头,喏喏。

冯夫人又说:“你们相互盯着,谁敢这么做,只管来揭发,一旦查到如实,揭发者赏一百两。”

一百两!众人心中一震,又应:“是。”

约束完仆役,冯夫人又发银子庆贺,如此恩威并施,薛铸媳妇宋知雅瞧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头同薛铸提起。

薛铸感慨:“原来是这种时候,才该要低调谦虚。”

自然,薛铸要学的还有许多,如今他家飞黄腾达,原先新山书院的同窗纷纷邀他,他闭门不见,只说要读书,省得被做局。

诚如冯夫人所言,平安既成了皇后,薛家是要做平安的倚仗,不能反拖累她。

林家那边,薛静安也一样警醒丫鬟,勿要张狂。

林家夫人高兴,不止因为林家站对了队伍,还因为薛静安。

她叮嘱林政:“你媳妇是个正派的,当时逆党要抓你岳母,是你媳妇站出来担事。所以,一切按你媳妇步调准没错。”

二月里,除了封后大典,薛常安也要成婚了。

元籍是很不错,但因前头那两回,她心里总是不踏实,托人送去她绣的青竹纹手帕,也算一个小小试探。

没多久,红叶空着手回来,道:“元大爷说,他不用手帕的。”

薛常安:“那手帕呢。”

红叶一愣:“对啊,怎么不还给我们?该不会被他丢了吧?”

薛常安:“……”

却说元籍按旬进宫,给元太后请安,元太后问他婚礼,元籍道:“托姑母牵线,姨母操办,都筹备好了。”

上一篇: 嫁金榜后震惊了 下一篇: 染指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