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平安(158)

药,还是得上的。

……

如今的后宫,是大盛开国以来,最简单的。

万宣帝的妃嫔不算多,不超过五个手指头,先帝的妃嫔多一点,但大部分已老死病死,留到现在的,只那么几人。

剩下有位份的太妃娘娘们偏居一隅,不问世事。

公主只有一位今年刚满十五的八公主,去年已出宫建府,等三年后出孝,招驸马。

于是,宫里的主子,也就帝后与太后。

元太后熬了二十年才有今天,她原先在佛法里,寻求慰藉,如今掌管六宫,忙得不亦乐乎,也就放下佛法,吃起肉菜。

这般能灵活变通之人,骨子里不是个规矩森严的,不然,也不会脱口让平安自称“我”。

因此在今早,来凤宫来人,道是帝后还没备好,要等午膳时候再过来,她没怎么不悦。

只是,想也知道,应是皇后起不来。

元太后说:“虽说睡过头是不该,不过,皇后年纪小,觉多也正常。”

庞嬷嬷心想,元太后在十七岁这个年纪,已经进宫,夙兴夜寐。

那时候的后宫,虽然人很多,但明争暗斗,没一刻安宁,如今人少了,帝后来问好吃饭,竟像是一家子,也没那么大规矩。

元太后并不讨厌这种感觉,且封后大典刚过,因此,还没想过给后宫加新人。

不过太后不急,有人急了,自是朝中大臣。

暂不说里头的利益纠葛,他们有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子嗣匮乏,会再度动摇大盛根基。

废太子裴数与陛下之争,也是因废太子无所出,而这三十年,皇家子嗣着实稀薄,须得开枝散叶。

当然,从潜邸时期,帝后关系就非比寻常,听说皇帝在边疆那一年,写给皇后的信,又多又厚。

他们多少人,都没资格收皇帝的亲笔信。

加之皇帝十分年轻,掌管三军,手段强势,非万宣帝那般仁厚,所以就算利益再诱人,礼部老臣们再想进谏,也得先掂量掂量,这个时候好不好开口。

谁也不想因这种事,得罪新帝。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家中夫人,进宫试探一下。

二月初七,薛家办喜事,薛三姑娘成亲。

朝廷官员想往后宫塞人,本质会侵害薛家的利益,谁也没傻得去知会薛家,正好这日,薛家繁忙,不会注意到一些动向。

于是,礼部龚尚书夫人乔夫人,朝宫里递宫牌。

不多时,那内侍回绝:“皇后娘娘今日身体不适,劳夫人请回。”

这一听就是推脱,乔夫人心内嘀咕,该不会猜到她的目的,下她的威风吧?

虽说皇后在薛家当二姑娘时,乔夫人知道她是个厚道的,但皇后如今身边的宫女嬷嬷,听说都是皇帝筛过的。

那些宫人,一个个嘴巴很严,忠心耿耿,为了主子,定不愿让后宫在这时候进新人。

想到这层,乔夫人难免懊恼,看来下次不能找皇后娘娘了。

薛家。

不比从前,如今薛家办宴,是门庭若市,宾客往来,不清楚的,还以为是薛镐娶媳妇,而不是薛常安出嫁。

薛镐也终于养好了身体。

他在宫变时候受了重伤,被勒令静养,如今一个多月,他被圈在家里都快发霉了,趁着妹妹大喜,他要去找张大壮散心,了解禁卫军如今的情况。

他不在的时候,是张大壮暂管禁卫军。

意外的是,小片刻后,张大壮找来亲兵打发他,那亲兵带话:“我家将军今日有要事,改日再聚。”

薛镐:“什么要事?”

亲兵挠挠头:“他没跟我说。”

薛镐打发了人,他也不扫兴,毕竟今日是三妹妹出嫁,他站在廊下揣着手,不由想起二妹妹出嫁那日,心中感慨。

不知道平安在宫里,现在怎么样。

那张大壮亲兵回去后,问蹲守永安街后巷墙角的张大壮:“将军,咱们为啥不跟薛统领说咱们是在保护……”

张大壮:“我抢了他的职责,说出去,他定要削我!”

但这事,他也不想让给薛镐做,他俩是要好,但对于平安到底是薛家妹妹,还是张家妹妹,两人谁也不服谁。

现在,他比薛镐,又要多了一项倚仗。

张大壮抬眼,看了下公府高高的墙壁,他搓搓手——

这真是太刺激了!

公府内。

薛常安一个大早就梳妆完毕,大家正忙着,红叶忽的说:“奇怪,谁拿了灶台上的菱粉糕啊,少了一块。”

另一个丫鬟道:“大抵是刚刚数错了。”

红叶没有多想,此时还有很多要忙呢。

只是没多久,她发现,菱粉糕又少了一块,红叶愁眉苦脸的,那菱粉糕是祭婚姻神,保三姑娘在夫家来日顺遂的。

到底是谁吃了?

她不是个藏得住心事的,被薛常安一眼瞧出来,她只好如实说了:“那可是供神的,到底谁这么馋嘴。”

薛常安无所谓,王姨娘信佛,不也一辈子画地为牢。

她道:“谁饿了,谁拿去吃就是。”

红叶:“唉,真是怪了。”

她还兀自喃喃,薛常安心绪却已经飘远。

不一会儿,红叶被叫走,全福夫人也去见冯夫人了。

目下这空隙,该是家中姊妹来道别的时候,不过,薛常安之后,家中就没有小孩了。

而且,平安在宫里,不可能来公府,薛静安虽然可以来公府,不过她要是真来了,薛常安还要说声晦气,两人都清楚。

因此,薛常安枯坐着。

她突的想起生母王姨娘,如今她嫁得好,大哥也娶了媳妇,在家好好读书,不知她到如今,能不能有所放心。

上一篇: 嫁金榜后震惊了 下一篇: 染指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