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似黯淡星(2)
余笙接过钥匙,说了声“谢谢”。
被落在书房里的手机早就没电。
余笙接上充电线,过好一会儿,才有充足的电量开机。
但可惜里面一条新消息也没有。
*
出院翌日,余笙到心理医生的诊所复查。
国外的心理医生难约,一个说中文的华人心理医生更难约。她当初在等候名单上排了两个月队,才迎来和陆姗央第一次面谈。
余笙是今天的第一个病人。
陆姗央把她带进诊室,倒了一杯热水放在桌上:“最近感觉怎么样?”
余笙握着水杯,微微昂起头,将中风的事告诉陆姗央,同时讲述近况:“最近睡眠很差,有时候睡十几个小时也清醒不过来,记不住东西。”
陆姗央在电脑上记录症状,这些是抑郁期的典型表现。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年前。除了双相情感障碍,余笙还有轻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一次面谈,余笙就
给陆姗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双相患者并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病,认为是误诊,会换不同的医生反复确认结果。
但余笙不一样,她直接递给陆姗央一摞厚厚的病历,里面是她在国内看病和服药的记录,然后讲述自己的状况,语气冷漠得像在谈论一个毫不相关的人。
躁郁症的表现一般为抑郁和躁狂交替发作。余笙属于Ⅱ型,她的抑郁期很长,躁狂期更加平缓。
根据目前的研究表明,双相无法被根治,大部分患者需要终生服药。
“你现在是一个人住?”
看到余笙点头后,陆姗央向她建议:“你要不要尝试找个室友?”
余笙抿下唇,表情有点抗拒,她不喜欢和新的人还有事物接触,而是习惯将生活维持在一个熟悉的节奏。
陆姗央解释:“你现在的状态一个人住很危险,这次中风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果你的亲人能来陪读是最好的,不行的话,我建议你尝试和人合租,至少这样下次出事的时候,有人能及时帮助你。”
余笙的手指敲在水杯上,良久后才回答道:“我会考虑一下。”
陆姗央打印一份新的处方单给余笙:“我给你换了一种抗抑郁药,剂量更低。以你现在的情况,保持轻燥状态会比抑郁好一些。如果吃药后,有新的症状出现,及时和我联系。”
双相患者的用药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有些患者可能只服用锂盐就有了效果,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多种药物搭配在一起。服用的一系列药也可能在几个月后突然失灵,需要再次调整。
诊所的系统记录里显示余笙已经尝试过7种抗抑郁药,3种抗焦虑药,2种抗精神病药,还有数不清的维生素。
余笙在记事本上记下她的叮嘱。
也是陆姗央的主意,长期的服药给她的身体造成一系列变化,最明显的就是记忆力衰退。
走出诊所,天空中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打湿地面。
伦敦的天气总是这样喜怒无常。
绵绵细雨吹在脸上,余笙的呼吸一窒,脑海中某个画面惊雷般一闪而过。
她飞快钻进一辆停在路边的的士,报出一个地址。
司机从后视镜里发现她惊慌失措的表情,主动询问:“你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余笙拼命地摇头,告诉自己现在看到的都是假的。
司机脸上挂着善意的笑,在她眼里却越来越扭曲,嘴角被无限拉长,声音越来越癫狂。
余笙捂住耳朵,试图将那个笑声赶出去。
出租车到达公寓楼下,余笙手哆嗦着放下一张钞票,等不及司机找零,打开车门冲出去。
她跌跌撞撞地上电梯,还按错了楼层。
好不容易进到家门,她突然跪下来,背部拱成一条曲线,以一种很奇特的姿势趴下,像是一只泄了气的气球。
她睫毛颤动,右腹上的疤痕彷佛又在隐隐作痛。
僵直了不知多久,贴着实木地板的脸已经变凉。
余笙慢慢爬起来,到沙发上坐下。
思考一会儿,她决定接受陆姗央的提议。
在微信列表里翻出一个留学群,余笙都忘了是怎么加进这个群的,但她从来不看。
「伦敦招个司机,可以包住,工资面议,女生优先。」
发完没多久,余笙有点后悔,应该说招个有驾照的陪读助理,最好会做饭。但她来不及撤回。
这条启示在一堆出二手,找房,求复习资料的消息里犹如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水花,源源不断地有人来加余笙的微信。
「大小姐还招人吗?会开车,但没有英国驾照」
「问下除了包住,可以包睡吗?」
「富婆姐姐,我是你失散多年的弟弟啊!」
好友申请一条接一条蹦出来,但留言没一个正经应聘。
余笙握着手机的手隐隐用劲儿,呼吸变得急促,有种想把屏幕捏碎的冲动。
但下一秒,一条新的申请弹出来。
「请问男生可以吗?我有驾照。」
余笙盯着那个纯黑色的头像看了很久,像黑洞漩涡,要把人吸进去。
终于她通过了对方的好友请求,发过去一条消息:「能来面谈吗?」
对方也回复得干净利索:「可以。」
*
见面当天,余笙醒得很早,上次调整过药的缘故,她情绪有点轻微的躁动。
通常这种情况下,她会去书房练琴,借此保持稳定。
到约定时间,门铃响起,余笙拉开门的一条小缝。
“你好,我来面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