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人直播日常(340)
都是好学校,虽然放弃了清华很可惜很值得心痛,但她选的可是北大欸!
清华的老师还想再争取一下,清华的文科稍弱,那是跟北大比,怎么着也是TOP2,跟别的高校比,它的文科照样强得可怕。
但薛皎可以选择最好的,何必退而求其次呢?
她没有动摇,还是选择了北大。
北大招生办的老师,就差把“同学你很有眼光”写在脸上了,笑容矜持又骄傲。
“薛同学,你不会后悔今天的选择的。”
北大不会辜负任何一个选择它的学子。
此战,北大胜。
清华招生办的老师见薛皎态度坚定无可逆转,只能遗憾告退,体面地恭喜薛皎择得名校,祝她学业顺利。
随着清北争夺战落下帷幕,薛青山炫耀女儿的话术又多了好几种。
光清华北大招生办老师齐临家门,在自家展开激烈争夺这一段,薛青山见谁跟谁讲。
不光要讲,他还很后悔,当时忘记录个视频了,把清北争夺他女儿这一幕录下来,搞成那个什么二维码,刻在他墓碑上,以后谁要是扫一下,就能看到他女儿被清北争夺的精彩场面了。
薛皎震惊,她爸这想法,太超前了。
薛青山:“都是在短视频上看到的,年轻人就是脑子灵,这法子多好。”
比在墓碑上写啥自传啊、墓志铭啊,强多了,谁有功夫看你墓碑上刻了啥,也不形象,不如视频实打实的。
原本薛皎考全省第三,薛青山和冯英已经亲戚朋友都通知过一遍了。
现在基本上已经确定被北大拟录取,只要薛皎正常填报志愿,上北大妥妥的,那……那还得再通知一遍。
电话打回老家,听见里头慌乱的喊声,薛青山也慌了:“怎么了?爸怎么了?大哥你说话啊!”
薛皎大伯的声音粗浑有力,带𝒸𝓎着点无奈的笑:“爸哭了,说要再祭祖。”
之前皎皎的高考成绩传回去,薛家就已经祭过祖,不光是他们家,村里其他人也去看过了,想看看薛家祖坟上是不是冒青烟了。
青烟没有,给祖宗烧纸钱的那个烟倒是飘了挺长时间。
薛老爷子跪在爹娘祖宗坟前,把大孙女考了省探花的消息,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不,不晓得刚烧过去的贡品老祖宗们消化了没,好消息又传来了。
省探花有些人听了,还能酸溜溜说一句:“不就是个第三名,还说啥探花,怪会装面的。”
但要说孩子考了北大。
哈哈,不是北大青鸟吧?
不是,真北大。
薛老爷子站在村口,骄傲地下巴快抬上天了:“就是北京的那个大学,咱们国家最好的大学。”
薛奶奶身边围着一群老姐妹,笑得露出牙花子:“我们月月孝顺,说要带我和老头子去北京玩,去天安门拍照,还说能带咱们进北大参观,我这大字不识几个的乡下老太太,也能进咱们国家最好的大学哩。”
老姐妹们羡慕地夸赞:“好福气啊,享孙女的福了。”
“那是,老早我就看,薛家的大孙女有出息,打小成绩就好。”
也有那跟薛家关系不好的,忍不住泼冷水:“啥全国最好的大学,咱国家最好的大学是清华,要不怎么说清北清北,‘清’在前头。”
薛老爷子扔掉拐棍一蹦而起:“人北大还是用首都命名,清华能比?你家那个孙子,连大学都考不上,你还挑拣北大,我看就是像你,就是你影响孩子了。”
对面那老头让薛老爷子给气得,想反驳,没法驳,只能扭头就走。
没出息的东西,还是个男娃呢,考不过薛家的孙女,害得他跟着丢面子。
薛皎这边听堂哥讲了爷爷奶奶在村里的风光,只觉得开心。
她让长辈们操了很多的心,很高兴自己的成绩,能给家人长辈带来荣耀。
考的这么好,还是村里头一个考上北大的,怎么着也得回老家一趟,祭祖。
但七月初是填报志愿的时间,于是回乡日期暂定在志愿填报后。
七月四日,志愿填报通道开通,薛皎登陆官网,输入自己的证件号,按照规定填报了自己的志愿。
第一志愿当然是北大,专业选择了法学。
虽然童霜跟她嚎了很多次,说后悔学法,但是在她高考出成绩,跟朋友见面聊过之后,听说她有报法学专业的意向,童霜却没再开玩笑说“劝人学法,千刀万剐”了。
法学很难学,这条路很难走,但走上这条路的学子,多多少少是怀着一颗赤忱的心,怀着一腔热血,想要做些什么。
“再难,也要有人学呀。”童霜笑着说:“法律具有滞后性,但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咱们法学人不大步往前走,指望法律它自己完善发展嘛?这不是扯。”
薛皎点头认同,又忍不住笑。
童霜:“你笑什么?”
薛皎还是笑,她笑她的朋友,在她不知道的时候,悄然成长了。
大家都在努力,成长为优秀的大人。
薛皎报了北大的法学专业,这也是北大的强势学科,老师也比较赞成。
她爸妈更是随便她,孩子都考上北大了,还要求什么?当父母的,不要那么不知足。
志愿填报结束后,是谢师宴。
薛皎班上的同学考得都还不错,省重点高中,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差不到哪去,反正每个同学都有大学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