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法则(137)
是啊,都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今大军都还没完成整顿和收编,粮草也未备齐,这样慌不择路的开战无异于找死,非但不能击退敌军,反而会因为管理不当引发内部混乱。
太子根本不懂这一点,他天真的以为,打仗无非就是一对一肉搏,只要能打不就行了?我中原河山泱泱几千万人口,强制征兵的话几乎可以收编百万大军呢!难道会打不过这二十万的蛮夷?
正是洞悉他这种幼稚到可笑的思想,赵成才会难得在朝堂上表露出他的不屑。
“请问太子殿下,您亲征的大军现在何方?有多少可供驱使的人马?”
“请问太子殿下,粮草和辎重将以何种方式运送至京城补给前线?”
“请问太子殿下,您认为蒙古人蓄势待发却暂未发动进攻的原因是什么?”
…………
他当然答不出。
“既然太子殿下对战争一无所知,那么还是不要轻易宣战为好,也免得生灵涂炭,您说对吗?”
皇上见两个心爱的儿子在朝堂上争论不休颇感难堪,于是打起了圆场:“昊儿也是一片丹心,成儿,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了。看样子,你已经胸有成竹了?”
赵成还没来得及回话,被小太监苟三的声音打断了发言。
“小的参见皇上,见过各位大人。玄武门那儿来了个不得了的人啊!”
“什么不得了的人?”赵成问道。他又想起当日西昌特使方延镜的不请自来,苟三也是这么形容的。
“回王爷,来人是蒙古的刀伦将军!”苟三紧张兮兮地答道。
“哦?是他?他可是那个苏德鲁将军身边的第一大红人,这时候造访只怕是来者不善。”
“成儿你知道此人?”皇上略感意外。
“略有耳闻而已。刀伦是苏德鲁贝尔的副将,但据说比那个苏德鲁还要杀伐果断心狠手辣。父皇,您可要小心此人。”赵成诚恳地说道。
“知道了,苟三,宣他上殿!”
身着轻甲的刀伦卸下兵器后踏上了金銮殿,却没有众人想象中的嚣张跋扈气焰,规规矩矩地三跪九叩和客套寒暄之后呈上了一份文书。
他解释道:“这是雪原可汗的亲笔手谕,旨在和绯月王朝结为永世友邦。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皇上显然对他的来意有些捉摸不定,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台下前排站着的赵成,而赵成以眼神和微微颔首做出了无声的回答。
“这个自然!朕早就听闻蒙古多豪杰,能与蒙古结为兄弟之邦乃是天下之幸!”皇上做出了爽快的回答。
刀伦对于这一反应毫不惊讶,看来他早已料到皇帝会答应这一结盟。雪原可汗的目的当然不仅限于此,于是他继续开口道:“我们蒙古国虽然地域广阔,无奈尽是砂石和戈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酷热而干燥,百姓难以耕作定居。现恳求绯月王朝天子恩赐我国粮食布匹和一些银钱,来救万民与饥寒交迫之中。不知皇上可愿伸出援手?”
这些狡猾的蒙古鞑子!他们当然知道双方硬碰的话难免会两败俱伤,就用了先礼后兵的卑鄙手段,先想方设法削弱中原的实力,再养精蓄锐后趁虚而入,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南下一举占领这锦绣河山!
123 得寸进尺
皇上接过邵公公移交过来的手谕,却被上面的天文数字吃了一惊。
蒙古人索要的“赏赐”,算下来大约是国库大半年的收入。
这才初春季节,皇上额头已然渗出滴滴冷汗。他明白,接受这些条件就意味着沦落为蒙古国的附庸,拒绝的话就意味着战火重燃。
九五至尊的颤抖和紧张全被刀伦看在眼里。他不失时机地选择了暂时撤退:“可汗也知道这不是一件小事,所以派了在下和苏德鲁将军在京城以北百里外的兴和镇驿馆小住,希望能在十日后得到一个圆满的答复。在下就此告辞。”
待刀伦一行离开大殿走远之后,皇上愤怒地将手中的文书丢在大殿地上:“你们自己看!蒙古人还真是得寸进尺了!”
赵成捡起来看了一眼就皱起了眉头:“光是银子,他们每年就要一千万两。即使倾尽国库,怕过不了几年就难以喂饱蒙古人越来越大的胃口。”
“大哥,你也觉得到了不得不战的时候了吗?那我……”
“太子殿下少安毋躁。我是说过不了几年恐怕喂不饱他们,不是说现在不能先喂他们点甜头。”
“王爷你!你要答应蒙古人的条件?”文武百官中一下子炸开了锅。
连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皇上也面露怒色:“成儿,你可知道,答应他们的话,可不仅仅是朝廷颜面无存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儿臣知道此举相当于不战而败。但恳请父皇再相信儿臣一次,此番与蒙古人示好,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赵成不敢说的太明白。含糊其辞只是为了让他的计划更为顺利进行。
不仅仅是赵成早就知道蒙古人的细作已经从各个方面渗入京城,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哪个又不是心知肚明呢?既然朝廷的行动早已被对方尽收眼底,在这朝堂上商定对敌之策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但这不代表他心中没有一套对敌之策,只不过,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他和以往一样,在大敌当前的时刻第一个想到的战友,依然是龙。
龙威将军府的某处花园,樱花和梅花同时盛开的早春时节,落英缤纷,无尽美好。
养伤期间是龙继任将军一职以来难得的清闲时光,虽然他的右手终究未能完全康复,但这短暂的一个多月却是他流露笑容最多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