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回古代做公子(127)

作者: 代安娜 阅读记录

“你醒了。”他看着我,神色倦怠地说,“回楚之后再行论赏。”

“谢大王!”我回道。

三军首领加上薳东杨和我,都聚集在帐中,楚王看着我们,捏着眉心道:“你们有何计策能攻下盂地,一一道来。”

薳东杨面色严峻,回道:“大王,宋军准备充分,且宋人誓死不降,此战若是拖延下去,我军补给难续,恐有变故。若是郑国,陈国,蔡国突然形成合围之势断我军后路,到时就不是攻宋不下,可能大王也会有性命之忧,依臣之见,不如请鲁公前来调节,归还宋公,撤军回楚。”

我从未见过薳东杨有如此严肃冷峻的时候,谁知楚王听了,将眼前桌案一掀,震怒道:“本王不退!再言退兵者,斩!”

说罢,又目光如箭盯着薳东杨:“说到底,都是因为你判断失误,你不是说宋国的朝堂如今以朝胥为主,木弋空有相国之位,却凡事做不了主,怎么事到如今出来主持大局的人竟然是他?”

薳东杨伏身拜道:“微臣之过,甘愿受罚,但如此下去楚军必然……”

其他三人吓得浑身僵硬如木板,都不敢多言,我只得上前抢道:“楚军必然不会输,大王也一定会称霸中原,不如请三军将领先谈谈攻城之策,再做定夺。”

我看着薳东杨微微摇头,这家伙向来圆滑,没想到如今却一个劲儿的往断头台上冲,老子向来不愿掺和这些朝政纷争,可事到如今也不得不挺身而出了。

楚王无声地看着我,随即一挥手,公子玦赶紧回道:“父王,宋城高厚,易守难攻,不如让令尹派若敖氏军队支援,并运来更高的云梯。”

“这一来一回,又得多久,况且若敖氏要镇守国门,倘若若敖氏也来了,楚国谁守!”

公子玦被楚王的怒火糊了一脸,不敢再言,低头站在一旁,不敢直视楚王。

屈云天哆嗦着看了我一眼,像是在求救。

我这个便宜哥哥,面相忠厚,平日里主要管着收岁贡,偶尔练兵也是稀稀松松,让他带领屈氏兵马上战场,还来打中原的高端局,简直是难为他了。

“大王,依微臣之见,不如堵住水源,或者在水里下毒,让他们不战而降。”

我听着这话,心里一凛,不知是不是被眼前的局势吓傻了,我这个一向宽厚的大哥竟然想出了此等毒计。

“不行!”薳氏的小将立马道,“虽然都说我楚人是蛮夷,但我楚国打仗,也没有断人水源,往里面下毒的先例,况且这盂城当中有没有储藏水窖尚未可知,若是有,我们白费功夫不说,还惹人唾骂。”

我不由得多看了这薳氏小将两眼,他年纪尚小,却不被成败迷住心窍,也算难能可贵。

“大王。”薳东杨再郑重说道,“你此番作战,是要立威,不是要立仇,不要为了成败做出人神共愤之事,那样就算做了霸主,中原诸侯也没有谁会真的臣服于你,他们只会恐惧你,仇恨你,一旦有新的能主出现,这些人就会统一战线攻打你,且,加倍奉还!”

我斜眼看着薳东杨,心里真的是一万个为什么,这家伙今天是不是吃错了药,怎么作死怎么来。

也不知道老子昏迷这段期间,他和楚王产生了多少争端。

楚王默然看着他,整个人宛如将要爆发的火山,只等最后一点火星引燃,帐中气氛僵凝,仿佛一丝不平的呼吸声都能成为那簇引燃火山的火星,没人敢吱声,甚至没人敢动。

我心里叹气,惆怅,哀伤。

真的,为何要让老子在这个时候清醒过来,还不如一直昏在那里的好。

我上前拜道:“大王,此番局势,不知子湘大夫知道否,他向来足智多谋,定有妙计解围。”

楚王的注意力终于从薳东杨那里转到了我身上:“已经派人回去了,应该这两日就能到。”

“但尔等皆为楚国朝臣,难道什么事都要问子湘?”

这番话是看着我说的,骂的却是所有人。

所幸老子脸皮够厚,继续道:“倒也不是,只是问问令尹大人比较稳妥,万一令尹大人有更好的谋划,我们却提前用了我们的办法,不是给令尹大人添乱吗?”

“哦,这么说,你有了什么谋划?”

这下连薳东杨也满脸狐疑看着我了。

我不急不许回复道:“臣没有,但臣想推荐一人,他或许有?”

“是谁?”

“莫氏子玉。”

这一下,楚王和薳东杨都怔住了,公子玦满目幽愤地看着我,握紧了拳头。

其实,我不是临时起兴提了子玉,更不是推他出来当炮灰,而是在我梳洗完毕离开营帐时,他等在帐门口对我说:“别担心,一切有我。”

只这一句,我便大概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对兵法的痴迷,对战场的渴望,我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哪怕刚听到这话我还有些许疑惑,但自进入这个营帐,看清目前的局势后,我琢磨他那句话,便心下了然了。

“莫氏子玉,精通兵法,长于作战,微臣猜想他定有解围之法,固斗胆向大王举荐。”

也不知道楚王在犹豫什么,按理说他如今是火烧屁股,理应赶紧召见子玉才对,可是他却犹疑了。

公子玦见机说道:“子玉不过是一个新兵,此前也不过是若敖氏千夫长,并未立过半分功绩,此等重要的大战,如何要向他问策,若是输了,他担当得起吗?”

“谁说他没有半分功绩,此前斩杀百濮王,虽然我作为统领受了大王的恩裳,但制定计策攻城,且亲手斩杀百濮王的人,皆是他,微臣作为辅佐却冒领其功,甚是羞愧,固此番举荐,也算弥补心中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