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佬她每个世界当炮灰/炮灰她在快穿世界里乘风破浪(133)
皇后娘娘想去把师琳琅接回来,却被皇帝拦着了,这心里气郁难当,却无力改变。
皇帝的为人皇后娘娘最了解不过了,凉薄无情,唯吾独尊,容不得别人忤逆他。
但不能拿皇帝怎么样,对自己儿子还是可以的。
这边纪琳琅在澹台家宿在澹台老夫人这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澹台老夫人让纪琳琅清点嫁妆,准备带纪琳琅进宫讨要说法。
澹台老夫人出身将门,嫁的男人也是将军,但男人是个渣,在战场上救了一个西北大族的女儿,一见钟情就要娶平妻。
澹台老夫人自然不会同意,她自小的教育是接受纳妾,但不代表接受个平妻。
可人家西北大族的女儿也不愿意为妾,澹台修的渣爹当即要和离,最后两家商量又有皇帝出面调解便想出了兼兆之法。
澹台老夫人就成了早逝大伯哥的‘妻子’,生的儿子便是长房长子,以后继承澹台家大宅,而澹父和平妻这个二房妻子便搬出澹台家另置宅而居。
澹台修很争气,自小用兵如神,颇得祖父祖母喜爱,十三岁入了军营之后,除了第一次被自己亲生父亲坑了一回输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输过。
如今祖父母去世,渣爹和平妻那边多次想回来,澹台修表示渣爹可以回来,但他的妻儿女不能回来。
所以澹台修重伤,甚至成亲冲喜,那边倒是出现了,但被老夫人给气走了。
老夫人直接在高台上摆了大伯哥的牌位,自从兼兆一事后,她就把自己当成了大伯哥的妻子了。
澹台明没有想到自己的妻子做的这么绝,他不就想娶心爱的女人为平妻吗,又没有动摇她的正妻之位,竟然绝情至此。
这会澹台修重伤,很多人都唱衰着澹台修要死了,澹台明也不喜这个儿子,他的平妻儿女们都盼着澹台修死,这样他们就可以回到澹台家了。
被老夫人气走后,澹台明甚至还把来参加婚礼的人都带走了,他甚至带着平妻儿女去参加了三皇子婚礼了。
这也是镇国大将军府之所以冷清的原因,他们更想巴结三皇子,甚至交好即将入主镇国大将军府的澹台明,谁还会把精力放在一个将死之人上。
可澹台家从前也不过是一个二等将军府,镇国大将军这个职位是澹台修在战场上打下来的。
皇帝对澹台修都忌惮不已,澹台修的功劳越大,名声越大,皇帝就不舒服。
好多次皇帝都想搞死澹台修,但不提国内要造反的起义军,就是周边也不安定,皇帝还要用到澹台修。
第119章 替嫁嫡女:进宫
宽敞大气的马车平稳地从澹台家驶出来,朝皇宫而去。
纪琳琅和老夫人坐一辆马车,她们出门的时候,澹台修还没醒来,不过脸色比昨晚好了许多。
纪琳琅看着老夫人,明明四十出头的人,五官长相都是中上之姿,但妆容服饰打扮的很老气。
不过纪琳琅和老夫人也不熟,所以也不好多说。
到了皇宫,纪琳琅没有多看,拿出自己最好的仪态目不斜视地跟着老夫人。
她们被迎到了皇后的凤仪宫,一见到纪琳琅,皇后便端坐不住了,在纪琳琅和老夫人行了礼后,便起身喊平身,从主位上迎了过来拉着纪琳琅的手,红着眼抹泪,“琳琅,是姨母对不住你啊。”
纪琳琅也红了眼,“不关姨母的事,是琳琅无福份,姨母要保重凤体,切莫为琳琅担心。”
“你放心,姨母今日定给你一个交代。”皇后娘娘保证道。
纪琳琅的生母虽然是福安县主,但外祖母却是先帝的嫡皇姐,辈份是皇帝的皇姑母。
只不过生母被废,嫡公主自然就不好过了,先帝的生母就是继后,随便就把嫡公主嫁给了她娘家不争气的侄子。
嫡公主难产生了女儿福安县主就死了,先帝上位,继后也成了先太后,给了福安县主一个封号,便接到宫中来养。
在大家以为先太后是想把福安县主嫁给皇子时,先太后却发话要在新科进士里为福安县主选夫,而师丞相便是现在皇帝安排给福安的丈夫。
师丞相在当举人的时候就已经投靠现在皇帝,他们以为娶到福安就能增添筹码,便先太后对福安县主的宠爱也不过是表面而已。
师丞相娶了福安县主之后,地位确实提高了,在朝中也得到不少便利,可皇帝顺利登基后,福安县主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皇后是太傅家的千金,她的姑姑就是福安县主的继母,把福安县主当亲生女儿一般对待,所以福安县主和皇后也是自小相处,再加上福安县主小时候救了落水的皇后,两人关系非常好。
但先太后却突然把福安县主接进宫了,皇后以为福安县主进宫享福了,却没有想到福安县主在宫里过的并不开心。
宫中规矩大,福安县主被教养嬷嬷管着,做什么都不行。
皇后年节宫宴跟母亲和祖母进宫的时候,见到福安县主的时候同情的不行,谁能想到宫外传先太后最宠爱的福安县主,在宫里却吃不饱,经常饿肚子,想多吃一点都受到了嬷嬷的约束。
福安县主嫁给师丞相郁郁而终,皇后这里也没好多少,为了稳住后位,她可谓是殚精竭虑,一步都错不得。
皇后在这宫里活的很累,儿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皇帝疑心病重,又不喜欢皇子和生母走的太近,所以皇后就更用心培养师琳琅,护着师琳琅,盼着师琳琅好好长大,嫁给她做儿媳。
却没有想到这一切都被破坏了,皇后心里都要恨死粟氏母女了,没有想到千防万防,还是在她眼皮底下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