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大佬她每个世界当炮灰/炮灰她在快穿世界里乘风破浪(374)
这会魏帝非常后悔,先皇重文轻武,魏帝上位虽然比先皇好一些,但也更重文。
春闱,魏辰进考场,琳琅比他还紧张。
这几个月边关的镇南王给魏辰很大的影响,即使你不想去听,但镇南王的光辉事迹总是分分钟都能传到你耳朵里。
更不说魏辰是镇南王的儿子,骨子里燃烧着热血之魂,如果不是顾忌着魏帝的忌惮和镇南王的冷漠,魏辰走的是武将之路。
如今魏国四面楚歌,也许会陷入周边国家的包围和混战,国难当前,自小练武,精通骑射的魏辰也是分分钟想上战场迎敌。
每天,魏辰都是天没亮就起来练武,骑马,射箭,然后才开始一天的读书,练字,看书,写文章,做题。
且这几个月,魏辰看书多了一项,就是兵书。
会试,魏辰依旧榜首,夺得会元。
从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已经连中五元,要是再拿下殿试,魏辰就是魏国史上第一个连中六元的考生。
即便是范家,还有许多拿着放大镜想挑魏辰不足的人,都不得不承认,魏辰确实有才。
而且实至名归。
这一次的殿试,比以往更难。
试题是魏帝出的,结合了如今的国情国难还有军事、边境战争这些问题等等出考题。
贡士们心里哀嚎,知道今年的殿试题目可能会难,却没有这么难。
而魏辰也没有马上动笔,他思考了一下,在草稿上针对着魏国,朝廷、官场、士族、文坛、农业、工业、商业赋税、律法以及军事力量、边境问题,还有海域问题等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这些问题,魏辰都和琳琅全面讨论过,当过参政皇后以及上过战场的琳琅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和军事能力,所以这一次魏辰依旧超常发挥。
此时在殿试的一排屏风后,有一套套桌椅,那里坐着太子和他的伴读们。
他们万万没想到魏帝会让他一起参加殿试,有的人兴奋,跃跃欲试,有的却一脸菜色,一脸凝重。
太子也不愿意被魏辰给比下去,所以一脸不服输地答题,这会太子是非常自信的。
他是太子,从小就学习治国驭下之术,这点问题哪里会难的倒他。
殿下结束,魏帝就先拿太子的卷子,然后脸色逐渐难看。
其它的文臣们也先阅读太子和伴读们的卷子,十几个人,却只有两个答的尚可,其它的全是狗屁不通。
特别是太子,对农业商业一窍不通,还要加税,要大量囤兵,全面支持打仗。
太子野心勃勃,想通过此事战争征服四方,在卷子里大力地夸赞镇南王,表示在镇南王的领兵之下,能把周边的国家都能划入魏国的版图。
却对魏国本身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
没钱打仗,就加税,从农民和商人征收,抓壮丁充军等等。
虽然这些在必要的时候都会做,但还不到那么糟糕的时候。
再加上太子在律法上的严苛,对百姓并没有什么怜悯之心,虽然没有称贱民,但卷子里的语气高高在上,轻蔑的很。
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心态。
在太子的眼里,魏国是个盛世大国,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军事力量超强,很无敌很强大的国家。
所以这样的心态之下,太子写出来的内容可想而知。
别说魏帝和其它的文臣,就是范家这边的官员甚至范太傅看了心里都咯噔一声。
特别是范太傅以及太子的其它老师,他们知道太子没有吹嘘的那么优秀,却万万没有想到这么糟糕。
从前魏帝不是没有考校太子,那个时候太子回答中规中矩的,可这一次太子为了和魏辰较劲,已经放开自我,完全露出了本性,睥睨天下。
“这就是太傅教出来的太子。”
魏帝心里那个气啊,这个时候如何不知太子的真实水平有多水,从前都是糊弄他罢了。
而这之中,范太傅还有皇后以及范家子弟的伴读有多出力了。
“朕请你们教授太子课业,把上书房交予你们,你们就这样对的起朕的信任和看重,是嫌魏国亡国的不够快,才教出这样的太子?”
魏帝的一连串质问,让范太傅他们齐齐下跪请罪,心里如吃了黄莲一般苦。
范太傅其实心里有数的,太子小的时候范太傅确实有用心教导过的,但随着太子长大,范太傅渐渐不满足于此了。
他想摄政,有掌控朝堂的野心,那太子这个外孙就不能教的太好,不然以后被反噬的是他自己和范氏一族。
可范太傅没有想到太子这次答题不过脑,甚至一众伴读的答题,以及孙子侄孙的答题都让范太傅颜面尽失。
其它的文臣觉得范太傅被过于高估了,甚至范氏被过于赞誉了。
即便魏帝不会公布,但这些文臣们一传出去,范家的士林之首也足以被动摇。
事实上,范家现在的士林之首位置本来就摇摇欲坠。
而他们在看着魏国一众考生的卷子,特别是魏辰的卷子,让人眼前一亮,惊艳了。
从没有像现在这么一刻,魏帝希望魏辰是他的儿子。
可惜当初和皇后被算计一事,让魏帝错失了魏辰的亲娘,而太后和乔家也很有骨气的不愿意魏辰的亲娘成为魏帝的侧妃。
所以这会魏帝心里百般难受,在众臣以为魏帝会忌惮魏辰太过优秀的时候,魏帝却拿着魏辰的卷子看了一遍一遍又一遍,不时的从御书房里传出了召见六部大臣议政的消息。
还有一更,晚上见!
第335章 农门福女: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