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农家婆婆的种田日常(36)

作者: 月华丶清 阅读记录

柳二婶连连摆了几下手说道:“吃过了,吃过了,我就是来给你说一声请你家老大帮两天忙,修葺一下屋顶。”

请人帮忙本人同意了可还不行,得给当家人招呼一声才行。

在柳二婶进屋的时候,蒋姝赶紧把屋里边的凳子端端出来:“柳二婶儿你坐。”

“今儿个就不坐了,家里屋子还没清理呢。”柳二婶儿脸上爬满了肉眼可见的愁色。

“二婶你放心,吃完早饭我就让老大过去帮忙。”

说了两句后柳二婶就匆匆回家去了。

她又去请了隔房的两个兄弟侄子帮忙。

她家男人在逃荒的时候,一次暴乱中伤了腿,从此不良于行。

一双年幼的儿女也没能挺过来去了。

就还剩一个大儿子。

好在前几年大儿子成亲,如今添了两个孙子孙女,这才让她从悲伤中慢慢走了出来。

当时逃荒到蒋安村时,家家户户都要建房子。

她家男人腿脚不行,只有她跟十多岁的儿子,靠他们一家根本无法建房子。

好在一个村都是蒋家人,一个姓,又是一起逃荒过来的。

待自已家房子建的差不多的时候,都腾出手来帮柳二婶家建房子。

她家房子建在最后,木头材料肯定都是人家用剩下的。

这不,过了十来年时间,昨晚又下了一场大雨,稻草吸饱了水,重量一下增加重了好几倍,被虫子蛀的房梁不堪重负,就被压塌了。

第29章 帮忙

至于为什么不请蒋笙一起去帮忙。

柳二婶认为修葺屋顶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这又下了雨四处都打滑,肯定带着一定的危险性。

他是个读书人,干些挖地简单的手上活还行,修葺屋顶肯定是不会的。

其实就怕他不小心万一摔了磕了碰了出点意外,影响他不久后的府试。

虽然不确定他是否还会继续念书,但这县试都过了,肯定还会继续考下去,搏一搏的。

搏赢了全家受益。

没考上的话就是维持现状而已。

如果考中了秀才,不论他是否念书,秀才功名带的好处都会让他们家条件好起来。

他们家会因此免去赋税,徭役,光赋税就会省下一大笔。

拥有见官不拜,使用奴仆,开办学院,拥有私产等权利。

何为私产,比如普通老百姓人均田地只有两亩。

像山头,鱼塘,庄子等他们都是没有权利拥有或者使用。

而秀才名下可以有两百亩田地,那种常见的小山头一个,还可以拥有鱼塘养殖,可以饲养使用马匹。

普通百姓是没有权利饲养马匹,或者使用马匹马车的权利。

牛羊鸡鸭等自不用说。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朝廷还会每月发放十斤精米,半钱银子,一斤肉的补贴。

不说其他,就光靠着这些补贴,也够他们一家每月的嚼用了。

(虚构,请勿对照历史)

这些好处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秀才人人羡慕,但念书费用也昂贵的,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起的。

再一个考秀才不是那么轻易的事情。

看看那么多人,又有多少人考中了秀才。

他们就怕付出全家的一切,到头来一场空。

这也是为什么甚少有普通百姓不愿意供养读书人的原因。

有些有点家底的人家也会送孩子念书,不管是否能考中秀才,至少能识文断字能谋一份轻松的好差事。

蒋安村村民是逃难而来,安家不过十多年时间,加上土地各方面都是最差的,这经济条件自然就差。

对于他们来说举家之力都难以供养一个读书人。

可见供养两个读书人的蒋远彬是个有本事的。

“娘,左右这两日做不成什么事,等下我也一起去柳二婶家帮忙吧。”蒋笙说道。

王秀兰还没说话蒋鸣就立马回绝道:“我一人去了就行,小弟等下去买黄豆吧!”

蒋鸣自然也跟柳二婶一样的考量。

怕他出点什么意外影响后面的府试。

蒋笙想到家中的境况,眸子暗了暗说道:“买黄豆让小妹去就行,我总归是要学着做事才行,总不能什么都事指望着大哥吧。”

意思就是他放弃考试的机会,不考了!

要在家承担起养家之责。

蒋鸣眉头一皱,脸色变的严肃起来说道:“哪怕你不想继续去念书,这县试都过了,府试院试就继续考,考的上当然最好,考不上至少不留遗憾,也努力过了。”

“可是…。”蒋笙一脸挣扎纠结。

“可什么是,你哥说的对,老二你尽管放心备考,家里一切有我在呢!”王秀兰出言打断了他的话。

同时心中一惊,要不是蒋鸣提起这茬,她都忘记了这事儿呢!

蒋鸣必须继续考下去,考中秀才才行。

不然以后她怎么大展拳脚。

今天就找个时间把增智丸给他吃了。

“娘…,我…。”显然蒋笙是不想再拖累母亲了。

“好了,这事就这样决定了,你只管备考就行,其他的就交给我。”她不容置疑的说道。

蒋笙抿着唇看着满脸坚定的母亲,想着故去的父亲,想着家里如今有了豆芽这个生计,最终默默同意了继续参考。

吃过早饭,蒋鸣去柳二婶家帮忙。

她带着蒋姝去买黄豆买大木盆,府试在即,蒋笙在家看书,杨小燕就负责看娃。

她想一次多生些豆芽卖,这样蒋笙才能安心温书复习。

她家就一个大木盆,只能买。

他们村的蒋老实是个半吊子木匠,会做木盆凳子桌子等简单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