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婆婆的种田日常(88)
“秀兰你可别说豆腐还没开始做哈。”张氏笑着打趣。
王秀兰把身子往旁边挪了两步,笑着把几人迎进院子说道:“做好了,做好了,老的,嫩的都有。”
随即想到了什么,脚步一顿,脸上出现一抹懊恼之色,现在才想起她家没有秤!
之前去县城的秤是大秤,不能秤小东西。
“怎么了秀兰?”另一个皮肤黑黄黑黄的姜氏满脸疑惑的盯着突然站着不动的她。
她露出一抹尴尬的笑容解释:“我才想起来我家没有秤。”
“秀兰你看这是什么?”罗氏举起手中的秤在面前晃了晃,一脸得意的说道:“我知道你家没秤,这不就带来了。”
王秀兰笑盈盈的真心道谢:“还是罗大嫂你想事周到。”罗大嫂也确实真心为她着想。
换作别的人,肯定是想不到这一茬的。
说笑间她把几人带进了厨房。
几人惊讶又羡慕的夸赞:“这豆腐做的真好,刘表姨真厉害。”
刘秀笑眯眯的接受了他们的赞扬。
王秀兰笑骂道:“别光顾着拍马屁了,你们看看要哪种豆腐?”
罗氏想了一下说道:“给我来,半斤嫩豆腐,半斤老豆腐吧。”她婆婆年纪大牙口不好,最适合吃嫩豆腐。
她洗了洗手擦干,麻利的拿刀各给切了一块,眼光四处乱找着。想着把豆腐放在什么容器里秤好。
罗氏举着一个细密精致的小竹篮说道:“放这里面,篮子我都洗干净了的。”
这小竹篮是挂秤上用来秤东西用的,就是当做秤盘的。
这里秤本身是没有秤盘的,秤的时候除掉小篮子的重量就是。
王秀兰摇头说道:“老豆腐还行,嫩豆腐倒出来要碎。”
“那我去摘些蕉叶来。”张氏说要就要出去。
蕉叶是美人蕉的叶子,大大的很适合包东西。
她立马喊住张氏说道:“张嫂不用去,我屋里还有些油纸。”说着就抬脚进了屋子。
其实是从空间拿了一小叠油纸出来。
听着有油纸更好的选择,张氏就没执意要去摘美人蕉叶子了。
她拿着油纸很快出来,把油纸放篮子里,再放豆腐,秤好后提着油纸把豆腐提出来,放进罗氏带来的碗中。
这样豆腐就不大会碎。
每个人大概都两斤豆腐。
大伙心里想着,她不是专业的,斤头哪能切的那么准。
虽然有些心疼,想着就奢侈这么一次,也就没那么心疼这十文钱了。
结果王秀兰只接了他们五文钱。
“秀兰,是两斤十文。”罗氏以为她记错了,出声提醒道。
她笑着道:“那一斤是送给各位姐妹的,东西不多,各位还请不要嫌弃哈。”
“这…。”罗氏的话还没说出口,就被刘秀打断。
“承蒙各位平日里对秀兰的维护照顾,老身没什么本事,只能送点豆腐略表心意,还望各位就不要推辞。”
罗氏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就大方的笑着接受了,连声道谢:“恭敬不如从命,谢刘表姨慷慨赠豆腐。”
刘秀不在意的挥挥手后,又继续炒菜了。
几人要忙着回家做中午饭,就没多待,买好豆腐就离开了。
其实他们也想回家做豆腐吃,一是馋了,二是想看看王秀兰家的豆腐比起镇上的味道如何。
他们出门碰见了不少的人,都打听她家到底卖没卖豆腐,主要是想看看豆腐比起镇上的有没有差别。
罗氏几人盖也没盖就这样露着豆腐端回家,顺便给王秀兰做做宣传。
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在看见豆腐与镇上一般无二时,大多数人都去买了一斤半斤的。
王秀兰从罗氏他们走后不久就一直在切豆腐,蒋鸣负责称豆腐。
他们娘俩忙活了好一阵,才把村民的豆腐给称好,送走。
他们村有五十一户人家,有一些没来,今日买来买豆腐的少说也有三十多户左右。
预计留的十斤做霉豆腐的最的老豆腐也只剩下了五斤的样子。
嫩豆腐还剩三四斤,一般老的豆腐剩五六斤的样子。
数了数铜板,一共卖了一百八十文。
也就是三十六斤,加上送的五斤,再加剩下的十三四斤。
今天一共做了五十五斤左右豆腐。
家里最高兴的莫过于蒋鸣夫妻了,一天进项一百八十文。
买上糙米够他们家吃上一个多月了。
关键今日没出门都把豆腐卖光了,想想就开心到起飞。
王秀兰让刘秀做了一个简单的煎豆腐,然后掺水加一些菜叶子煮。
她切了老嫩豆腐各两块,大概三斤的样子,用碗装着对蒋鸣吩咐:“老大,把这些豆腐给你大伯母,二婶婶家送去。”
第81章 铁铺
午饭过后,王秀兰去后院的稻草树堆里扯了几捆稻草出来。
何为稻草堆。
就是每年收的稻草蓬松占地面积又多,很多人家的柴房是放不下的。
所以就把稻草一捆一捆的围绕一棵大树杆往上堆放,堆成一个稻草堆。
每次要用的时候就去树下稻草堆扯出来便是。
他们把稻草根下外面脏脏的叶子扒掉,留下中间干净的芯,再把尖剪掉一些,留下的用着发霉豆腐用。
几个人整理了小半个小时,整理出一大捆稻草芯出来。
把稻草芯放锅上蒸上一会儿,再拿出来摊开晒在簸箕上面。
刘秀交代王秀兰去镇上买需要做霉豆腐的佐料。
麻椒粉(花椒粉),辣椒粉,盐,白酒等等。
这些佐料镇上都有,但白酒不行,先买上一些,以后再在空间商城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