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父皇他居然开挂(139)+番外
“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嘛!”
“哦?”
上一秒还在质疑她到底是不是真能想出办法来的宣武帝下意识往前倾了下身:
“如何解决?”
“天底下的商户太多,不好逐一清算,那就分开算嘛!”
云舒用最简单直白的思维方式破局:
“说到底,这和农税有什么区别?难道农户们的税,是京城里的这些官员们一个一个收上来的吗?”
“殿下,这不一样。”
没想到她所谓的简单竟是这么个简单法儿,叶清安连忙开口解释道:
“农户们的田地、户籍那都是登记在册的。
每个州府有多少田地,多少农户,算下来需要交多少农税,这些根据账册都能一目了然。
但商户就……”
云舒:“那就把商户们也都登记起来啊!”
“问题就出在这。”
叶清安无奈:
“商户登记之后就要缴纳新的商税了,这种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只会让他们损失一大笔钱的事儿,他们为何要去做?”
“那就给他们好处啊!”
云舒继续顺着叶清安的话,不带任何拐弯儿的笔直前行:
“好处大过税赋的话,他们不就愿意了么?”
“说的倒是容易!”
宣武帝听着她这“完全不过脑子”的话,嫌弃得直翻白眼:
“你倒是说说,什么好处能大得过那么大一笔税赋?”
“之前是谁说的,人生在世,不过钱权二字……”
云舒挠了挠头,总算是稍微有了那么一丁点儿动脑的样子:
“钱的话,咱们肯定是不能给的。”
毕竟他们收商税,本就是为了要钱。
“那除了钱之外,就只有权了。”
“权?”
叶清安下意识地将这个字单拎出来重复了一遍,云舒也肯定地点了下头:
“除了这个也没别的了吧?士农工商士农工商,想必商户也是苦其地位之低下久已。”
“可是如何给权?”
叶清安继续追问:
“总不能让商户和官员们一个待遇吧?”
“也不是不行。”
“什么?”
叶清安一怔,宣武帝更是手痒得又想扔点什么东西到她脑袋上去了:
“行什么行?朕看你是生怕自己活得太好了!”
让商户和官员一个待遇,先不说读书人肯定要用唾沫星子淹死她,已经在朝为官的更是不可能容得下她。
就说寻常百姓,那以后还读什么书,考什么科举?
全都去做买卖得了,那不比读书来得容易?
人人都不读书,人人都去经商,这天盛朝迟早完蛋!
“不是,父皇您别激动,儿臣不是那个意思!”
见宣武帝的手不自觉地又摸上了一本奏折,云舒连忙开口解释道:
“若真让商户和官员们一个待遇,那造成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儿臣平时虽然是不爱念书了点儿,但这事儿还是知道的。
儿臣的意思是,可以让他们在商人自己的圈子里,享有一定的官员权力,但这个所谓的官员,对商户以外的人而言,没有任何效力!”
“……说清楚点儿。”
宣武帝拧了下眉,虽然还是没太明白自家小崽子这说的到底什么意思,
但那只已经摸上了奏折的手,却到底还是又缩了回来。
“什么叫做只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享有权力?”
“刚才不是说到要让各地商户们都自愿登记吗?”
见宣武帝激动的情绪终于又平复下来,云舒松了口气,这才接着道:
“儿臣就想着,能不能单独再给他们开辟一个府衙,专门用来处理商户们的事儿。
这个府衙可以叫做……商会,而管理这个商会的会长,可以从当地加入商会的商户中选出。
之后当地的商税什么的,也都由商会会长来集中收取,然后直接上交国库,中间无需再经过任何朝中官员之手,保证收到多少,上交多少。”
第123章:您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可这所谓的会长,难道就不能贪了吗?”
叶清安快速抓住了其中的漏洞:
“而且除了商会会长之外,其他商户似乎依旧捞不到任何好处。
最关键的是,这商税交多少,似乎也是全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那就先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啊!”
云舒直接拿自己举例子:
“你看本宫,身为公主,当初要开天外天酒楼的时候,都还得拉上父皇一块儿,这是为什么?
因为怕有人找本宫的茬儿,所以本宫必须得有一个强大的靠山。
那些商户的身份地位还没本宫高呢,他们想做好生意,难道不需要靠山吗?”
“公主的意思是……”
叶清安迅速反应过来:
“商会就是这些商户们的靠山?”
“没错!”
云舒轻抚了下掌,赞许地道:
“叶太傅你换位思考一下,倘若你是商户,之前每年都要拿出一大笔钱来讨好当地官员以及世家望族,小心翼翼地赔着笑,
即便有一年的收益不太好,给这些人的供奉也依旧不能少。
而且万一来了个特别贪的,就跟无底洞一样不断地向你索取,你还不得不一一照办,因为一旦和对方闹翻,你的生意就别想做了。
而这个时候,朝廷成立了商会,你只要加入这个商会,每年上交你收益中的一部分,就可以获得商会的庇护,
再遇到有什么贪官想要欺压你,你甚至可以通过商会会长,将这件事儿直接上达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