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然新婚,合理发疯(109)
他不干什么,只是……拿着简沐特意给他准备的这件秋裤……他心里似乎有一点特别的陌生的暖意一闪而过。
这时简瑞青喊两人准备吃早饭,傅雁鸣暂时压了下心底那点异常。
吃过早饭,简沐和傅雁鸣收拾了一下,将行李箱装上了车,简瑞青也打包了不少东西,毕竟她回家是打算再住一段的。
“小傅啊,你就穿这个?”
出发前,简瑞青看着傅雁鸣身上的大衣,不由关切道,“这衣服不抗冷,回去还是穿羽绒服吧。”
“不冷,妈,”
傅雁鸣笑了笑,“我习惯了。”
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车子的暖风。
简沐笑了笑,回头看看后座上的老妈道:“妈,小傅一向美丽动人的。”
傅雁鸣才将车子开出了车位,听到她这声“小傅”,握着方向盘的手没忍住都轻抖了一下。
简瑞青想说什么,犹豫了一下还是咽了回去:知道大城市的人都很讲究什么边界感的,说多了,怕是会让女婿烦。
简沐察觉到了老妈的欲言又止,不由微微笑了笑,但也没说什么。
老妈心思细,对她和简锐都是实打实的关切唠叨,能让老妈咽回去,可见老妈对傅雁鸣还是很客气。
路上车不多,傅雁鸣开的很稳。
这车是个七座的SUV,比她买的那个还大多了。
不是傅雁鸣常开的,才看到这辆车时简沐还意外怎么开这个大个车回去,直到明白了傅雁鸣想把她的东西都弄回海城。
车大有车大的好处。
放行李妥妥有余,怕外公没准备,家里被褥潮,简沐还往车厢后塞了真空袋装的两个被褥。
往回走的时候,经过的村边还碰上了庙会的集市。
“明天你们外公后村那边也有个庙会,”
简瑞青看着公路旁那边热热闹闹的集市,笑眯眯道,“年前庙会不多了,这时候哪有会,人就往哪儿凑。”
“这几年感觉庙会上人也少了,”
简沐也看着车窗外,眼神里透出些小小的怀念,“我小时候跟着外公去庙会,每次都可开心了*。”
“庙会?”
傅雁鸣显然对这些有点生疏,他视线也扫过那边的集市,“海城周边不是也有地方有庙会?京城也有吧?听说文化活动还很丰富,是地方上彰显文化底蕴的好时机——”
简瑞青:“……哦哦,活动啊……我们这也有叫戏班子唱戏的。小沐和小锐小时候就爱热闹,还往人家戏班子的后台跑呢。”
确实有,咿咿呀呀地能唱两三天,戏台子前坐满了各村里来的老年人,热热闹闹的也挺有意思的。
“你喜欢听戏?”
傅雁鸣看了一眼简沐问了一声,“没听你说过。”
“小时候瞎跑的,”
简沐忙解释道,“懂什么戏啊,就听个热闹。后来学了这专业,涉及到一些古代戏曲的,也就是对文本了解一下,没认真了解过。”
也不是谦虚,她对于戏曲了解只限于古代文学相关,至于戏曲里的门道,她就知道个皮毛。
傅雁鸣听了笑了笑,没再继续问。
这时候路上行人车辆也都渐渐多了,都是附近过来赶庙会的人,老老少少的,遇上认识的都大声招呼,各个脸上都带着笑。
路旁搭了架子做小买卖的也多了,炸糕的、卖烧饼的各种小吃连着趟,油烟香味隔着车窗都能闻到。
热火朝天的烟火气,一下子就扑面而来。
“小心。”
这时,有小孩子从大人身边跑出去,笑闹着从路上穿过,简沐连忙提醒了一下傅雁鸣。
傅雁鸣皱了一下眉,嗯了一声,小心驾驶着过了这一段路。
简沐扫见他这个小动作,知道他不太适应这种散乱的秩序,而且她也留意到,对于外面热火朝天的烟火气,傅雁鸣像是始终都有一种隔离疏冷感。
不止是他不太习惯这样的环境,而更像是在他秉性里,对于整个世界的热闹……似乎都是一个疏淡的旁观者。
“顺着这条路往左转,”
简瑞青在后座提醒道,“有个急转弯,小傅你开慢点,那边路上骑摩托的人多,有小年轻开的特别快,那路口经常有撞车的。”
傅雁鸣忙嗯了一声,转过弯后降了车速。
一个多小时后便到了村口。
“到了到了,”
简沐有点兴奋,“我外公家从村口进去,往西走,最外面那房子就是。”
外公家在村外围,好处是安静,不好的地方就是这边稍微偏一点,要是去城里,到村口坐车要多走一截。
不过村子不大,简沐还是很喜欢外公家这边的环境。
老妈已经给外公打过电话,老人就在家外面一个石台上坐着等了。一起坐着的,还有村里两位老人。
一见车过来,老人似乎还有点不敢信地盯着这车瞧着。其余两位老人也好奇地看过来。
“外公——”
不等车子停稳,简沐透过车窗先喊了一声。
“小沐,真是小沐哇,”
老人站起身,呵呵笑起来,“我还想着得再过半个点呢,你们还挺快——”
傅雁鸣停稳了车。
简沐一开车门就冲外公跑过去,开心地抱着老人哈哈笑起来。
傅雁鸣脚步微微一顿,没急着过去,而是看着格外开心的简沐,他唇角也忍不住勾了勾。
这时,一阵冷风吹过,猝不及防刺激地他打了一个喷嚏。
傅雁鸣:“……”
“外公,这是雁鸣,”
简沐听到喷嚏声,看着傅雁鸣被冷风吹卷起来的大衣衣角,没忍住扶额一笑,“外公我们进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