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瑶的剑尖沾血,直指崔纬一干人等:“崔纬,你身为宛城的总兵官,不敌叛军,举城投降,原本也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本宫给你一个机会报效朝廷。”
数以万计的目光投射到崔纬的身上,崔纬万不得已,只能直挺挺地跪下,声若洪钟:“卑职领旨!”
华瑶道:“宛城约有一万官兵,也是秦州的精锐主力,这一万官兵,从今日起,编入启明军。本宫会驻扎在宛城,督办一切善后事宜。”
华瑶话音未落,崔纬正要开口,秦三竟然出手点住了崔纬的穴道。崔纬的武功极高,但他方才把全部的注意力都转向了华瑶,并未留意秦三正站在一尺之外。
秦三瞄准了他的穴道,一击即中,他的亲兵不敢轻举妄动,他便与秦三僵持不下。
宛城的其余官员也不敢打断华瑶的言论。
华瑶的麾下都是精兵强将,远胜宛城守军,而且,华瑶三言两语之间,又鼓动了宛城的兵将。
秦州百姓感念她的恩德,将她敬若神明,公主祠的香火鼎盛、信徒虔诚,又因为她是当朝四公主,连带着“四”这个数字都倍受追捧。
大梁朝开国以来,曾有两位女帝功业伟然,前有“开国盛世”,后有“兴平之治”,百姓对公主本就有无限的期望,华瑶正好符合他们对公主的一切设想。
华瑶神色威严,郑重地说:“去年冬天,我在凉州战胜外敌,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便把雍城治理得井然有序。只要官民齐心协力,我们便能同享太平之福。”
言罢,华瑶收剑回鞘。
她纵身一跃,飞快地跳下点将台,脚步轻盈地落在了地上。
宛城的官员见状,连忙给她带路,这一路上,极尽吹捧之能事,把她迎进了一座金碧辉煌的行宫。
这座行宫名为“延年观”,此地的亭台楼阁修建得美轮美奂,殿内的层层纱帐如烟似雾,窗边挂着璎珞珠帘,桌上摆着琉璃花瓶,每一处陈设都是别样豪奢。
华瑶十分警觉,全无一丝享乐的心态。而且,她从小生长在皇城,见惯了人间富贵,这一座宫殿的布置,在她看来,都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没什么特殊的风格,她看一眼就忘了。
她之所以前来此地,只是因为,晋明常年居住在“延年观”,以她对晋明的了解,晋明可能会在这里收藏一些宝物。
她始终记得,晋明改良了秦州火铳。
起初,秦州叛军在城乡之间肆虐,也是凭借一支精锐的火铳部队,打得官兵节节败退。
为了击溃火铳部队,华瑶麾下的士兵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者多达三千余人。有些伤兵侥幸捡回一条命,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再也不能像常人一般行走坐卧。
华瑶陷入了沉思。
不多时,侍卫赶来报信:“殿下,朴公子执意入城……”
“什么?”华瑶疑惑道,“我不是让他留守永安城吗?”
大概十天前,华瑶收到了朴月梭寄来的密信。
朴月梭在信中说,京城的时局远不止一个“乱”字,官民身不由己,已然卷入了政斗党争的漩涡,他可能无法保全名节,因此,他要到秦州来投奔华瑶。
华瑶不太明白“保全名节”是什么意思。她给他的回信只有短短一句话:“你来秦州以后,就住在永安城吧。”
侍卫却说:“启禀殿下,朴公子日夜兼程,前天清晨抵达秦州,昨天傍晚入驻永安城,今天一早,他听闻您率兵攻打宛城,便从永安城出发,马不停蹄,赶到了宛城的城门之下。”
第140章 埋骨青山 曝尸荒野,死无葬身之地……
朴月梭擅作主张,华瑶对他有些不满。
不过,华瑶转念一想,启明军已经攻占了宛城,此时第一要务,正是收拢人心,让宛城的官民全部归顺华瑶。
朴月梭识文断字,能言善辩,武功也还算可以,总归是干活的一把好手。
而且,朴月梭早已向华瑶投诚了,朴家也给华瑶寄过几封密信,华瑶与朴家的关系非同一般。朴家的兴衰荣辱,依附于华瑶的命途,她要是赢了,他们一辈子沾光,她要是输了,他们都得给她陪葬。
思及此,华瑶命令道:“立刻带他来见我。”
侍卫领命而去,华瑶又在宫殿里转了一圈,秦三与白其姝一路随行。她们寻遍了每一处角落,却没找到一件稀世珍宝,藏宝楼的库房空空如也,并无一物。
白其姝叹息道:“宛城的贪官污吏,真是狗胆包天,他们明知道您会检查库房,还敢私吞晋明的财物,这一栋藏宝楼,都被他们搜刮干净了。”
华瑶点了点头:“这些狗官,实在可恨,但他们毕竟不是皇族,既不明白皇族的处事之道,也不了解皇族的奇门遁甲之术。”
白其姝若有所悟,微微地笑了起来:“您这样提点我,我倒是想通了,真正值钱的东西,不会摆在明面上,肯定要藏在密室里。”
华瑶赞赏道:“不错,不愧是我的得力干将,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
白其姝的唇边含着笑意:“殿下比我高明多了,我现在还不知道,密室的入口在哪里呢?”
其实华瑶也不知道密室位于何方。但她一点也没露怯,她双手负后,来回踱步,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藏宝楼共有四层,每一层的房间皆是空空荡荡,桌柜箱笼都被搬走了,只剩木柱、门窗、石墙、方砖,各处雕镂的花纹十分细密,迂回曲折,纵横交错,合成一组复杂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