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山居悠闲日常(113)
常平安吃过回来,便笑吟吟抱住阿桃,“今儿去果真是有事, 周大人说朝廷拨了银子,要修渡口码头。”
“渡口?”阿桃疑惑,“咱们县里可没有大河,如何修渡口?”
常平安知道阿桃好奇,将从周大人那儿听来的和盘托出,“从观南县到旁边临水县之间有个大清河,河面宽阔,因咱们这儿位置重要些,故而这差事落到咱们观南县头上。周大人说这事朝廷特地拨的专项的银钱要用来修码头,一为方便来往行商,二则为了运输粮草,今儿周大人喊来的都是他亲近的下属或朋友,此前是说要在两县中间那河弯寻一处缓些的地儿修渡口码头,真修好了,到时去哪儿都便利。”
阿桃听的入神。
“你不是总想着出门逛逛,回头那渡口完工了,等咱们得闲,便能直接走水路,去桂城,去江南,去京城了,哪里都去得呢。”
“周大人特地喊了你过去,是想将这活计派给你?”这可不是个小活儿,寻常打打闹闹赚些银钱倒罢,这给官家干活儿,若除了差错可了不得。
常平安摇头,“这活儿主要是官匠来做,管事的也是官家的人,不过从这里头分出些边角料的活计派出来,于咱们这样的人家,也算是大活儿了,这差事若是干的好,抵得上辛苦一年呢。”
“什么时候开工?”
“如今已经开工了,定的地方就是清河镇,这活计原先是前县丞管,因县令升迁,前头县丞便也升了县令,这活儿便也由周大人接了。”
常平安这样一说,阿桃却品出几分不对劲儿,“照理说这里头颇有油水,怎的那县令大人升了官却舍得丢了这样的好差事?”
“你猜的倒准,里头确实有事,才动工的时候掉下去两个人,淹死了,事儿闹得不小,如今那边正歇了工闹事呢。”
阿桃眯着眼打瞌睡,一听淹死了人,立即清醒了,“这活儿这么凶险?”
“也不算凶险,只小心些就是,那两个落水的正是嫌麻烦,丢了腰上捆的绳子,本也会水,只是两个人都怕死,一个拉一个结果俩人都没上来。”
常平安叹气,“这工期延误不得,真误了事上上下下都要倒霉,周大人这几日也急得一脑门子包。”
“周大人可说了交给你什么活计?”若是危险,阿桃便不想叫常平安去了。
“搬搬扛扛一类的活计,虽辛苦些,也有赚头,你放心就是,没什么危险。”这种活儿没什么油水,赚的都是辛苦钱,那木料石料才是真正赚钱的大买卖,如今那石料的生意便在县令手里把着,木料的生意则是让给了周大人。
只是先前出事的,正是那木料工人,如今周大人到底还是比县令低一阶,这活儿推过来,他也不敢有什么意见,只得硬着头皮处理。
常平安将阿桃搂在怀里,“若这笔钱能赚到,明年你那食肆定能开起来的。”
二人依偎在一起,如今天热起来了,阿桃只觉得身上热的汗津津的。
想到那清河镇要修码头,往后那儿定要人来人往,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热闹,但有人就有生意,有生意就有赚头,
“那码头边上可有铺面人家?”
“那一片如今好像还是荒地,没听说有什么人家,二里地外似乎有两个小庄子。”
阿桃坐起身,“你回头去打听打听,在那一片先买二十亩地,不拘是荒地还是田地,都使得,往后那儿若真起来了,再想买地可买不着了。”
常平安点头,“过几日同周大人一道去清河镇,到时我去打听打听。”
阿桃见他应了,夫妻俩又说了一会子话,便睡过去了。
再有个把月,来往行商进城,城里又要热闹起来了,去年爬虾生意已然落寞不少,旧年那个养虾的今年没再来,想来今年是寻到了新的主顾。
依着阿桃食肆如今在观南县里头的名声,即便依旧是从前那老几样生意还是不会差,但人总是不进就退,食肆的生意也是,若一直守着老几样,长久下去也要冷清。
“夏日里吃的菜多,冬天吃的那铜锅吃着热,便想着改成麻辣烫,份量小些,汤底就用冬日里那辣锅子的汤底,素菜用莲藕、冬瓜、土豆、白菜豆芽一类的时兴菜。”阿桃细心嘱咐着。
“还有那凉皮儿凉面,早上晚上也能卖起来了。”二妹在纸上记,“上回娘子说的早晚可以做些炒饭炒面炒米粉之类的吃食,昨儿我试了,可不少人点呢。”
阿桃点头,“早上肚饿,大家伙儿肚里油水少,乍一吃这重油的,可不就觉得顶饱又过瘾,晚上那些当差的下了值,饱饱吃上一碗,夜里睡的都香些。”
自那位孟都尉调任至兵营,得闲总往食肆来,有时带几个同僚,吃起来便没个歇,阿桃晓得他心里打的主意,故而几次三番都是找由头,阿桃总说食肆没什么事儿,叫宝妞就在桂花巷待着编话本儿。
依着她的法子,上回那话本儿可赚了不少银钱,如今到第三本,更是定出去一大批,只等着最后校对一遍就能去印了。
阿桃只当孟都尉死了心,却不想还是隔三差五来一趟,横竖宝妞也不知道这回事,阿桃索性也不管了。
宝妞如今在写的正是第三个话本儿,快要印了,阿桃陪着去书铺找掌柜的,还没到门口,就见孟都尉从书铺里头出来,一出门先见着挺着肚子的,转身便要走,宝妞还没来得及开口打招呼,一脸懵地看着人头也不回的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