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山货郎的娇小 姐(种田)(1)

作者: 鹏炖一锅 阅读记录

《山货郎的娇小姐(种田)》作者:鹏炖一锅【完结】

晋江VIP2024-12-23完结

总书评数:97 当前被收藏数:862 营养液数:279 文章积分:22,597,864

简介:

★正文完结!番外不影响正文阅读,大家按需订阅哦~

★目前日更番外,不更会请假说明,感兴趣的小可爱可以收藏一下呀~

秦蓁自小和寻柳村别的姑娘家不一样,不仅长得比镇上小姐都好看,爹娘也把她当宝贝疙瘩养着,村里人都以为她将来不是嫁给北边的秀才,就是嫁给南边的地主家儿子,因为这两家是他们村里最有钱的,养得起不干农活的秦蓁。

即使后来秦家夫妇接连去世,独自一人的秦蓁依旧过得比村里大部分人家要好,大家又猜测她会嫁给哪家适龄的汉子。结果哪成想谁都没把这“天仙”娶回家,倒是便宜了东边的山货郎柳岚。

两人成亲的场面倒是热热闹闹的,不过说不定是山货郎强撑着摆出来的席面,后头怕是难捱。

村里人都以为秦蓁肯定会受不了柳岚家的穷苦生活,两人迟早得合离,结果第二年柳岚就建起了青砖绿瓦的大房子,夫妻俩一个做绣活一个卖山货,把日子越过越好。

推荐一下预收文:《我家相公开钱庄》

文案: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平仲巷就有一户酒家,酿的酒醇香清冽,醉人不已。酿酒的人也格外的烈,看着不过是一个小丫头片子,却能制服八尺大汉,让所有人都不敢轻视。

随着酒的品种越来越多,酒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渐渐从巷子里的酒家做到大街上的酒肆,乃至远近闻名的酒楼。

和酒同样出名的是酿酒的人,据说那宋家酒楼的老板娘啊,不仅长得好看手艺佳,御人的手段更是不得了,竟能把福泰钱庄的东家慕萧治得服服帖帖!

在淮邗府城,福泰钱庄遍布每一个县乡,乃至老百姓可能不知晓知府姓甚名谁,但一定听说过慕萧的名号。

慕萧,何许人也?是淮邗府城出了名的地头蛇,是连知府大人都要亲自接待的人物。

不过这样一个人只要到老板娘面前,就成了张口闭口喊娘子的好相公,看得旁人那是啧啧称奇。

.

内容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田园 种田文 甜文 日常

主角视角:秦蓁 柳岚

一句话简介:风拂山岚动蓁蓁,柴米油盐过一生

立意:努力创造幸福小生活

第1章 初相遇

夏天的雨来得迅猛,方才还晴朗的天,现在已经乌云密布。

滚滚闷雷时不时炸响,其间夹杂着网密的闪电,看得人心惊。

风愈发的大,刮来了一地残枝落叶。

屋内昏暗,本想借光的秦蓁不得不放下手里的绣绷。

绣活眼下是做不成了,她索性收拾好东西,抬眼看向外面的天地。

厚重的云层像孕育着风暴,带来凉爽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了几分惧意。

愣愣的看了半晌,秦蓁回过神来才发现,门口不知何时竟多了一道身影。

秦家的院门比村里其他人家的高了一尺有余,那人却依旧能露出头顶,不难想象来人的身形是如何的高大。

秦蓁当下心里一紧,回身攥了把小巧的剪刀。

盯了片刻,估摸着那人应该只是想过来避避雨,可秦蓁丝毫不敢松懈,放轻步子走到了门口。

秦蓁住的东厢房挨着厨房,厨房到院门特地修建了游廊,方便人下雨天行走。

这游廊是秦蓁爹爹为娘亲建的,当时在村里可是独一份。爹爹走后,娘亲经常会絮絮叨叨说着这些往事。如今人都不在了,只剩她自个回忆往昔。

秦蓁顺了顺发紧的嗓子眼,若无其事的问道:“是周叔吗?怎么下雨天过来了。”

门外当即回道:“秦姑娘,我是村子另一头的柳岚,借你家檐下躲雨,待会就离开。”

柳岚。

秦蓁从未见过这人,只知道是村里的山货郎,偶尔也听婶子们说起。今年双十,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就是家里穷,至今未定亲娶妻。

秦蓁暗自恼了一瞬,真是相看人相傻了,碰见一位尚可的男子就忍不住掂量。

门外的柳岚自知不妥,秦蓁一个姑娘独居在村尾,没人见着还好,若是有人正好路过,看他站在姑娘家门口,保不齐会传出什么闲话。

他自己倒是无所谓,只怕会影响秦姑娘的名声。

这般想着,柳岚便准备顶着大雨跑回家。过了这段人家就多了,总有几家能避避雨。

“咚咚。”门内传来两声敲门声。

柳岚转身去看,发现门顶递过来了一顶斗笠,“我看今天这雨一时半会儿不会停,你先穿着回去吧,天晴了再还回来。”

话落,又递来一身蓑衣。

“多谢。”柳岚不再多逗留,穿戴好雨具便冲进雨幕里。

……

大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清早开门时凉爽的风卷着水汽袭来,让秦蓁不免打了个哆嗦。

以防万一,秦蓁还是回房添了件薄衫。

院子里一片狼藉,她却不急着收拾。前段时间接的绣活到了收尾工作,无需再像先前那般日日赶工,加上天色昏暗,秦蓁便心安理得偷了个懒。

小菜地也被祸害了一通,不少菜遭了殃,秦蓁挑出最严重的一部分,清洗干净后和淘洗好的米一起下锅煮成青菜粥。

多雨的日子干柴难寻,秦蓁为了省些柴火,多数时候都会煮一-大锅粥作为一天的主食。

除了洗衣做饭,天气好时秦蓁也会跟着关系亲近的姑娘家一同去上山拾柴火。不过她靠做绣活挣钱,对手格外看重些,因此不常去,宁愿多花几文钱买几捆。

上一篇: 金屋玉笼 下一篇: 难抵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