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年代俏军嫂,我在六零种田养崽崽(42)

作者: 果子橙 阅读记录

两斤富强粉和三十斤红薯干和一个大叔换了三个装粮食的大缸,大概五十斤容量的那种。

大叔见她换的多,就把剩下的两个腌菜的小坛子送给她了。

东西太多了,一辆板车都装不下。

柳茵茵就花了两角钱,让卖完缸的大叔帮忙把东西送到家里。

换的都是家里需要用到的东西,姜翠花看着虽然肉疼,但也说不出错来。

也就女婿家有这个条件,这要换作村里其他的婆娘,指定得让人说成败家娘们了。

准备回去的时候,柳茵茵又在集市上买了一罐菜籽油,两斤乡下人自己用粮食酿的白酒。

姜翠花带来的粮食也换完了,一群人满载而归。

到家后,把换来的东西都堆在院子里,等着顾成回来收拾。

人都离开后,柳茵茵关上大门,意念一动,又从系统买了一百斤谷子,一百斤麦子,三百斤玉米棒子。

系统比较人性化,这个年代的东西都能买到,要不然她也不会折腾这一遭了。

粮食差不多够了,柳茵茵又偷渡了两斤棉花,一块土布和两斤菜籽油出来。

顾成就不是一个喜欢跟人唠嗑的人,应该也不会跟柳家的人谈论她在集市上换了多少粮食。

当然,就算他知道了,柳茵茵也可以找借口应付,就说她怕姜翠花唠叨她,所以花了点钱让人把粮食送到了家里。

卖粮食筹钱给母亲看病,这不一个现成的理由嘛。

想着,柳茵茵心里高兴之余,又隐隐有点担忧。

下午,顾成下班的时候,提了一个西瓜回家。

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

“嚯......”顾成看着一地的东西,惊讶道,“换了这么多粮食?”

他知道今天柳茵茵要去集市交易的事情,但没想到她会换这么多东西回来。

第39章 买鱼

“嗯。”柳茵茵看着他,说,“你没去不知道,今天集市上交换粮食的人可多了,还有人直接卖粮食,比供销社没贵多少,我想着机会难得,就多买了点 。”

顾成也只是惊讶,没多问什么,只说:“我在想家里的地窖是不是挖小了。”

要早知道媳妇这么爱买粮食,他当初就把地窖再挖大点了。

柳茵茵迟疑道:“你......不嫌我乱花钱吗?”

顾成面不改色道:“买粮食哪里算乱花钱,再说了,吃不完以后也可以再卖掉。”

和她跟姜翠花说话的语气一样。

顾成到底也是农村出身,骨子里跟大多数乡下人一样,对土地,对粮食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柳茵茵笑了笑,顾成不问,她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看到他手里提着的西瓜,眉眼带笑道:“今天有西瓜卖?”

供销社偶尔会有水果卖,只要碰上,顾成都会买点回来吃。

水果不用票,但一般都会限购,且价格不便宜。

“嗯,可惜去晚了,只剩几个小西瓜了。”顾成把西瓜递给她,转身去收拾院子里的东西。

粮食放进地窖,大缸搬进厨房,三个大缸,刚好可以放大米,面粉和玉米面。

还有两个小坛子,柳茵茵不打算腌咸菜,就用来装小米和鸡蛋。

除了几个大缸,厨房其他大袋的粮食也都搬进了地窖,瞧着整洁多了,要不一堆粮食放着也挺碍眼的。

家里看着越来越像样了。

柳茵茵一时兴起,拿了铅笔和本子统计了一下,她家目前的存粮如下:

厨房,缸里有三十多斤白面,三十多斤大米,五十斤玉米面,五斤小米。

橱柜底下有两层,一层放了一袋绿豆,有十四斤;一袋黄豆,二十斤;一袋红豆,九斤,还有一袋三斤的花生。

另一层放了十五斤荞麦面粉,二十五斤小米,十多斤糙米和二十多斤玉米碴子。

厨房都是些零零散散的粮食,总共加起来差不多有两百五十斤左右。

地窖就简单多了,主要是今天买的粮食,加上前几天村里分到的。

有二百二十斤谷子,二百一十五斤麦子,六百零四斤玉米棒子,还有一袋玉米面,不多,也就三十来斤。

之前顾成从战友那里得了一张自行车票,为了还人情,给他战友寄了五十斤玉米面过去。

剩下的就是一千来斤红薯。

家里现在就两口人,消耗并不算大,顾成中午在工厂食堂吃饭,加上柳茵茵本身吃得并不多。

所以,家里每天两斤多粮食就够了。

柳茵茵时不时还能从系统偷渡点粮食出来,因此,家里每天消耗的粮食能控制在两斤以内。

家里这么多存粮,足够他们吃两年左右了。

而且,顾成每个月还有三十六斤的粮食定量补贴。

按他这个级别,一个月能领到十二斤细粮,二十四斤粗粮。

这个月顾成错过了时间,要从下个月才能开始领粮食。

柳茵茵越想心里就越安心,粮食家里暂时囤这么多就够了,其他的......等她生完孩子再折腾吧。

切了西瓜,递一块给顾成,柳茵茵笑着跟他说:“家里得准备个石磨了。”

地窖放的粮食都是带壳的,能存放好几年呢。

就是吃着不方便,得自己脱壳。

柳茵茵不等他回应,自顾自的继续说:“村里就有一个老师傅有做石磨的手艺,回头可以去问问,好像能用粮食换。”

当然,她其实更想用钱买,不过,老是用钱也显得有点大手大脚的,顾成赚钱也不容易。

顾成咬了口西瓜,说:“有时间我去看看。”

“要一个碾米的大石磨,再要一个小石磨,天再冷些可以磨豆子做豆腐吃。”柳茵茵嘀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