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胖媳妇又娇又软,七零军官拿命宠(476)

作者: 故夕辞 阅读记录

地里白小芳听到祖孙俩的谈话,很无奈的扬起了头:“我们都不让你爷来,他非得要来,要不是我们拦着,他恨不得拿粪桶从家里挑粪水过来种地。”

“那不是没有挑吗?”苏悬壶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心虚,反正就是不太敢看苏眉的眼睛。

四个人的地,两个人种确实辛苦。

小岗村的面积又比较大,平均分下里的土地又多,苏眉能够理解苏悬壶的担忧。

只是这地里的活干得再多也只够温饱,地里的活都是又脏又累又不挣钱的。

这地里要是不种粮食,换成别的来种,或许要值钱很多。

“爷爷,家里还有多少地没种呢?”苏眉忽然的问道。

苏悬壶想了想,应道:“还能栽个十挑洋芋!家里种都不够,你爹娘还说过两天上集市上买去。”

“十挑洋芋?”苏眉不知道这是多大的面积,她又问,“能不能直接说,这是多大面积?”

“你这农村人当的跟城里人一样了~一亩地三挑洋芋,十挑洋芋就是三亩地左右的样子!”苏悬壶给苏眉算了一下。

“三亩地,不多,但是也不少了爷爷,剩下的地我们不种洋芋了!”苏眉决定另外栽一点有用的东西。

听到苏眉的话,苏悬壶很自然的问道:“不种洋芋种什么?种红苕啊?红苕还不到季节呢!”

“不是,我们不种农作物了,改种草药剩下的地我们都改成药田。”苏眉兴致勃勃的说道。

药材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成品,这一年父母只要照看着让它们茁壮成长。

来年挖起来就全是钱,也不用担心药材的销路,苏眉在燕京有大批的患者,根本没地方弄到药材治疗呢!

种药材?苏悬壶没听说私人可以种药材,他有些迟疑:“这能行吗?”

“当然能行,国家又不管咱们在地里种什么只要我们能交得上农业税,公粮,我们的地想怎么种就怎么种我在燕京给人看病,经常因为没有药材,而无法给患者最好的治疗呢!”苏眉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这事情要是弄妥当了,以后可以让几个哥哥也种草药,甚至整个小岗村都来种草药。

到时候把村子搞成药材基地,又赚钱又省力。

药农绝对比种粮食要挣钱得多。

作为一名大夫,苏悬壶自然知道药材的价值。

他对种药材倒是很有信心,年轻那会允许中医开药馆的时候,苏悬壶也种过药材,苏悬壶比较担心的是:

“你这个开放的政策到底稳不稳呢?会不会朝令夕改的,过几天又把私下种药材,行医的人给抓起来?”

当年行医被抓的事情给苏悬壶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在苏眉的来信中,得知苏眉开店他都担心得不行。

现在又知道苏眉还行医,在燕京拥有大批的患者,他真的担心苏眉再把自己折腾进去。

他心里担忧,没等到苏眉回答,又继续说道:

“算了算了,我们还是老实种地算了!”

第427章 来年带着哥哥们一起发财!

“爷爷,这个政策不会有变的,它是中央下来的决策,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体商讨之后,才下来的带有钢印的红头文件。

现在城里已经有很多小商小贩了,自已做点小生意完全没有问题。

至于行医,我是有医师资格证的,再加上我现在还是军队特聘的军医,我的医疗行为都是合法的,这个药材你们就尽管种去,绝对不会有问题。”苏眉看苏悬壶打起了退堂鼓,又主动跟他说起了药材的具体销路。

底下已经快速挖了好几行洋芋沟子的霍建国也搭起了话:“药材种出来,主要还是给部队的老兵用的,现在中医没落太厉害,他们根本都没地方买中药材。

这些药材能解决他们在战场上留下的那些伤残病痛,谁也不敢对给他们提供药材的药农说什么不是,爷爷就听苏眉的,药材你们就尽管种去。”

霍建国是妇唱夫随,不管苏眉说什么,他都要在旁边支持两句的。

“你还在给部队的战土看病?种药材是他们要的?”苏悬壶着重听到的是这个,“要是给上过战场的英雄用,那我们就种,不要钱也可以的。”

“咋能不要钱,他们不缺钱的!”苏眉就知道,她这爷爷也是个心胸辽阔的。

自身利益他可能不在意,但提到上过战场的战土,他是极有可能会动摇的。

听着几人的讨论,苏永仓也从地里直起腰来说话:

“我看能种,苏眉这说的好多话最后都成了,她学医学好了,考大学考上了,说要分田到户也分了,说要带老五进城工作也安排上了反正我是看了,桩桩件件的事情,咱幺女都说得挺准,她说话办事都有谱。

咱们就听幺女安排,日子肯定能过得红火。”

“那就种。”最后是白小芳用三个字,一锤定音决定了这件事。

把地里剩下这点洋芋全部种下以后,一家人就回了家。

回到家,白小芳去做饭,霍建国去挑水,苏永仓则去煮猪食喂猪喂鸡。

苏眉跟着爷爷回了他的药房。

在一口木箱子里,苏悬壶摸了好久,才摸出来一本书,他像献宝一般捧到苏眉面前,开口说道:“宝贝孙女,这东西我幸好没有丢!”

看到苏悬壶这么慎重,苏眉把书接过来看了一眼,书封面写着《苏氏家藏:常采草本颐养耕植秘术》。

“爷爷,这可真是好东西您把这些都存下来,肯定费了不小的功夫吧?”据苏眉所知,抓的厉害那会,这些代表着旧思想旧文化的书籍都被认为是糟粕,是要被没收焚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