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种田:农门长姐有空间(168)
墨竹拿着信内心雀跃的进了营帐,“殿下,暗一来的信件。”
洛槿安接过去急忙打开信件,看见内容目光闪了闪,他不由回想起了种种,他放下信件拿出袖中徐念留给他的养身膏。
自从他吃了这养身膏,他的毒已经好久没有发作过了,不知为何他心中有些慌乱,俯首看到桌子上的信件,他取出火折子点燃了它。
墨竹越看越觉得迷惑,殿下怎么眉头皱的更紧了呢。
这日之后,两国的和谈开始被推进进程,洛槿安不再满足于之前的拉扯,而被派往这里的和谈使也不敢有任何异议。
毕竟,之前文家六公子的血也才干了不久,他就是被推出来的小官,自然是为洛槿安马首是瞻。
很快,和谈结果下来了,炎阳国归还之前侵占的城池,并赔付五千匹战马,五万兵器以及黄金珠宝若干,条件就是两国止战并送还二皇子南门擎。
洛槿安爽快的答应了下来,不过需要所有金银物件送达盛都,炎阳二皇子才会被送还回去。
和谈使原本以为对方不会答应,毕竟这条件并不对等,不想对方却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洛槿安望着对方来和谈的炎阳四皇子南门朔意味深长的笑了笑,自此盛朝和炎阳国止战。
洛槿安部署好边防后,带着一万黑甲军马不停蹄的赶往了盛都。
一路上,洛槿安数不清遇到了多少拨截杀,其中竟还有江湖人的手段,洛槿安心中明了,文家已经狗急跳墙,不择手段了。
四月初十晴空万里
盛都街头人头攒动,无论是摊贩还是百姓都在张望的等着看太子的尊容。
半月前,边关传来捷报昌郡王带领先帝留下的黑甲军收腹失地三城,那日传军报的小兵绕城三圈所有臣民都得知了这一喜讯。
接下来,朝中上谏立太子的声音越发盛大,但众所周知当今无子,于是立谁为太子成了朝中群臣议题。
文家一脉主张立长乐公主之子盛郡王为东宫太子,次辅一脉主张立昌郡王为东宫太子。
一个是襁褓小儿还是外姓之子,一个是立了军功有治国之才的少年,这原本并不是多难的抉择,但当今却一直犹豫不决并且在朝堂之上还发了几次怒。
直到三日前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大人在大朝会时撞柱死谏,圣上终于颁下圣旨封昌郡王洛槿安为东宫太子。
徐念得到这一消息时还怔了怔,她越靠近权利时越发现那条路是用血铺出来的。
洛槿安带着黑甲军一路走过,两侧百姓皆跪地高呼“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洛槿安面色清冷,眼神不动声色的搜寻两侧人群,却没有发现他想见的身影。
他两日前接到圣旨时也有些惊诧,毕竟在他的计划里是回了盛都才会进行到这一步,只是那位撞柱死谏的王大人成了他计划中的变数。
洛槿安手握缰绳漫步走向那座巍峨的皇城,此时皇城正门处已有众位大臣等候。
卫国公如深潭老井的双眼沉沉的看着对面打马过来的少年,这位被批语“可昌盛朝百年”的人还是回来了。
也好,卫国公淡淡扯动嘴角,先帝有“昌郡王”,他有“盛郡王”,不如看看谁更棋高一着。
卫国公上前两步,微微躬身,“臣拜见太子殿下,恭贺太子凯旋。”
洛槿安下马,无视卫国公,抬手带着亲卫向侧门走去。
卫国公直起身,看着倨傲少年人的背影露出了嘲讽的笑意。
他原本以为这位太子殿下暗中培养了朝中势力,不想今日一见他可能高看这位太子了。
他回身对次辅沈青松笑道:“看来次辅的一片真心太子没有领略到啊,哈哈…”
沈青松却不动如山,清冷冷的声音慢悠悠道:“能让卫国公心塞一刻,沈某都甘之如饴啊。”
卫国公收起笑意,冷冷的看向沈青松。
“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我想沈大人不会不懂,本公好意奉劝沈大人一句不要给自己选错了路。”
沈青松闲适的双手拢袖,望着卫国公的背影笑的意味深长,心里默默念道:“故君子居则思危,行则思谨,卫国公,第一局你已经败了”。
第153章 徐念祭奠王侍读王容时告御状
被洛槿安惦念着的徐念却并没有去盛都街头迎接,此时她站在一座小宅院前。
入目是一片白,院内隐隐传出悲戚之声,此处正是侍读学士王大人的府邸。
门房处无人,徐念带着墨简推开虚掩的老旧木门。
逼仄的院落正中停放着一口木棺,棺前一位妇人倚着少年正在烧纸钱,那道悲戚之声正是妇人发出来的。
徐念看着院中清冷的场面心里酸涩不已,恰好这时少年转头看了过来。
徐念走上前对戒备的两人轻声道:“我是珍玩阁的东家,不知可否为王大人上柱香?”
少年没有出声神情依旧冷冰冰的看着她,妇人倒是拭掉眼泪微微含笑道:“当然可以,不瞒姑娘,您还是第一个来祭奠我家老爷的。”
王夫人说着说着又掉起了眼泪,徐念接过香郑重的拜了拜,徐念起身之际一双苍白的手接过了那柱香,正是之前一言不发的少年。
王夫人还了一礼歉然道:“家婆如今卧病在床,仆妇和我家丫头都在侍疾,姑娘不介意的话就进来喝杯热茶暖暖身。”
徐念伸手扶着王夫人进了堂屋,少年又规规矩矩的跪在棺前烧纸。
堂屋中茶壶里的茶水早就凉了,王夫人局促的笑了笑,“我去给姑娘重新换些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