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情(128)
多年心愿得了,二婶婶仿佛终于不再亏欠苏家祠堂放着的列祖列宗,很是轻松,对帮忙生孩子的女人也多了几分感激。
讲到这里,二婶不自觉重复了三遍“我好吃好喝供养她,什么苦活都不叫她干”。
后来,二叔觉得孩子太小,离不开生母,便又拿出五十元给那女人的丈夫,要再续两年,等孩子满两岁,再把他老婆送回去。女人的丈夫认为价格很公道,收了钱,便叫她安心在苏宅里带孩子。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混着,如今是第三年了。
“这个儿子是帮我生的,管我叫娘,管她叫姨,哪有把田分给她的道理?这可是我妆奁钱换来的,乡里的七大人也都清楚。荣真是老糊涂了,也怪那狐狸精,忒不安分,过了几年好日子就把自己当姨太太了,成天不是腰酸,就是头疼,我还指使不动她了。”
二婶絮絮叨叨说着。
老太太眯着眼,像打起瞌睡,干瘪的手仍紧紧挽着孙子的右胳膊。
这时,一直安静摆弄铁皮罐的男孩忽然喊了声:“奶奶,我饿。”
像有人插队,一瞬间,全屋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男孩身上。
“乖孙饿了,哎呦,哎呦,把奶奶心疼的。”老太太如梦惊醒,赶紧把孩子放下,同苏青瑶说,“侄女婿,苏丫头,我这屋里也没什么正经的吃食,辛苦你俩把连耀带回去,叫后厨做点饭菜。”
苏青瑶乖巧地点头,如蒙大赦般从老太太怀中牵过弟弟。
走出房间,他俩带着男孩回到前厅,人更多了,是最早一批赶来吊唁的亲眷。迈过门槛,满屋的烟和男人臭。继母正坐在角落,靠着椅子发呆。
苏青瑶将弟弟交给她,和徐志怀回了厢房。
稀里糊涂忙了一通,日色渐晚,老宅没牵电线,摸着扶手颤巍巍上楼,进到卧房,便似坠入了一个昏暗的世界。
徐志怀点亮油灯,一边解领带,一边装作不经意地问起苏青瑶有关苏家的事。
他知道苏青瑶幼年丧母,七岁时跟父亲和继母离开合肥,去往上海。没过几年,家里有了弟弟,她就去读寄宿制的教会女学。他也清楚苏青瑶跟父亲的关系不大好,从前以为是她埋怨父亲早早把她嫁出去,才一直闹别扭,如今看,没那么简单。
苏青瑶趴在狭小的窗台。
已经到了亮灯的时候,宅中的仆人们沿着走廊,挨个悬挂风灯,活像富贵人家把玩的纸扎人偶。
晚风吹得灯笼来回摇曳。
“你别问了。我也记不清了。”苏青瑶喃喃,目光越过挂灯笼的仆役。
眺望远方,可以瞧见厢房对面有一扇落了锁的朱门,透过雕花的石窗朝内往,隐约瞧见门后有一口青石垒砌的水井,井上早已长满青苔。
风一阵一阵地刮大了。
第七十五章 旧时代的残党 (中)
苏青瑶兀自望了会儿,回过神,夜已深沉,且渐生凉气。
她从涂着芙蓉花的板凳溜下来,走到脸盆架子前,拿湿毛巾擦了手脸,换了睡裙,回到床边。
徐志怀还没睡,戴着眼镜,坐在床靠外面的那侧,倚着雕鸳鸯戏水的围栏,借煤油灯的光读《三闲集》。
金钩挽着旧帐帘,活像一弯月亮,倒影映在书页,又似一把镰刀。
“还带书来。”苏青瑶脱鞋,四肢并用地爬上床。
徐志怀坐起身,方便她钻进被褥。“怕你坐火车无聊,就顺手带来了。”
苏青瑶装作没听见,盖好被子,背对他躺下。
徐志怀心里颇不是滋味。他看了眼她的背影,合上书,默默熄灯。
绣花褥子也是旧的,放在箱底压了太久,铁块似的阴冷。
苏青瑶紧紧裹着被褥,怎么也睡不着。
窗户没挂帘子,廊下的灯笼光进到卧房,腥红的仿佛一只眼睛在暗中窥视。
背后人忽然一翻身,床架子嘎吱嘎吱响。
紧跟着,男人滚烫的大手从背后搂过来,握住她的。
“冷不冷?”他低声问。
苏青瑶不应他,阖眼装睡。
徐志怀捏捏掌中的小手,以为她真睡了,胸膛便挨得更近了些,贴着消瘦的后背,捂着她。
苏青瑶嫌挤,动了动头,后脑勺软软的发丝扫到他的下巴,有些痒。
夜太静谧,徐志怀抱着她,思考他们的婚姻,想着想着,竟忍不住开始劝说自己。
她太天真又孩子气,一时被油嘴滑舌的纨绔骗了,才会犯错。再加上有谭碧那妖女在一旁怂恿,很难不犯傻。这情有可原。为了这个家,他理当原谅她,糊弄糊弄,当什么都没发生,只要她以后不再犯就行。
不点破,他们就还是夫妻,能继续过下去,维持从前的生活。
他会继续对她好,也会改一改自说自话的臭毛病,尽可能顺着她的心意。至于爱不爱……他当面真说不出来,想一想就觉得尴尬。除了盲流子,谁会把这话成天挂嘴边。
徐志怀从没和别的女人相处过,不晓得爱河中的男女该是什么模样。他起头读私塾,后来上新式学堂,身边全是男生。好容易考上南洋大学,读的机电工程系,就挺没情趣的,不似复旦那些读文科和商科的男生。一些联谊会的女学生吧,他看不上,觉得吵闹。至于跳舞、打牌这类的活动,还是为了能跟在虞伯后头同商界的各位攀关系,才学的,陪男人的机会比陪女人多得多。
直到娶苏青瑶。
她是他第一个女人,什么都是头一回……他无法想象失去她,就像没法想象砍断右手。
徐志怀的心渐渐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