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情(257)
起初睡得不深,能听见行船时江浪翻涌,慢慢的,他睡熟,再度站在老屋的门外。已是十几年后,昔年剔透的玻璃积了一层难以擦洗的污渍,雾蒙蒙的,愈发透不进光彩。
徐志怀敲门,进屋。吴妈正服侍他的母亲喝药,见徐志怀来,福了福身,快步离开。徐母则拍了两下拍被褥,示意儿子坐到身边。
徐志怀顺从地走过去,深深弯腰,问:“最近身体好点没?”
“好多了。你别太担心,人年纪大了就会这样。”徐母说着,反过来操心起他。“你呢,家里怎么样,小瑶还好吗?”
“都好。”
妇人说着,抬手,一点点抚平儿子西服肩膀的褶皱。“小瑶岁数比你小,又是一个人来的杭州,你平时要多多照顾她,知道吗?”
“知道。”
“成亲以后,就完全是大人了,不能再和从前一样,说话、做事只顾自己,不顾及他人感受。你要学会迁就别人,多听他们的想法,尤其是家里人的话,明不明白?”
“嗯,我明白的。”徐志怀一板一眼地答。
她叹气,怜爱地抚摸着儿子的发,感慨:“算了算了,真是没办法。谁叫小顽头发硬,连带着心肠也硬。”
“这不好吗?”徐志怀反问母亲。
女人垂眸想了会儿,微微摇头。“性情太过刚强,容易伤到身边人。”
徐志怀沉默。
“小顽,娘亲很担心你,”她缓缓说,“你父亲走得早,又没有兄弟姐妹,等我走了,就只剩你和小瑶两个人了。小瑶呢,性情温顺,话也不多,是个好孩子,我能看出来。反倒是你,从小到大,不管做什么,都要与人争个高低。今后,如果遇到不舒心的事,你多让让小瑶,说点好话,不要那么固执。结了婚就是一辈子的事,你一定记住这点。”
听了她的话,徐志怀忽而浑身震颤,后颈连接头的那根筋绷得直直的,似有千军万马压在心口,重的人喘不过气,
“娘……我好像犯了一个错。”他说。
“怎么了?”
“我、我太自大了……没料到,南京会……娘,我应该带她走的。”他嘴唇颤抖。“因为我,青瑶……她……她……”
话未说完,低哑的喃喃声被渡轮外骤然响起汽笛吞没,“呜——”,轮船驶入巫峡,两岸青山连绵,满山猿猴被轮船惊起,一时间,无止息的猿鸣在青苍的林木间回荡。
病中的徐志怀因这摧心剖肝的猿鸣,连连续续地落下泪来。
“她还在南京……”
第一百五十四章 红尘飞雪 (三)
轮船走走停停,数日后抵达重庆。
那是个阴沉的大雾天。群山环抱江流,江水又淹没岸边郁郁的榕树,树影倒映江面,被浓雾的涂抹,仿佛一碟浓绿色的颜料,溶化在波涛之中。
徐志怀下船,深蓝的绒线围巾织得很长,一头垂在胸前,一头落在后背,飘飘荡荡。沈从之等在码头。徐志怀淡淡叫一声“从之”。沈从之不言,笑着拍了下他的肩,转而招呼车夫帮忙,将徐志怀的行李转移到他租来的马车。
“路上怎么样?承云说你病了,好点没?”坐上马车,沈从之说。
兴许是太久没有乘马车,徐志怀有些头晕。
他靠着车厢,恹恹地答:“还行。”
“还行就好。”沈从之道。“反正你现在这个情况,也确实做不了什么,不如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徐志怀沉默,侧过脸,面对大雾弥漫的重庆。
马车爬上一段缓坡,只见浓雾之中,冷不然射出几道朦胧的光束,像是电灯。再一眨眼,两三幢欧式别墅逼到跟前,别墅紧挨街道,街道上走着的,不是西装革履的青年,就是挽着夸张烫发的女郎。
应是进了市区。
“等下就到了,”沈从之从另一个窗子伸出头,给徐志怀指方向。“前面那幢吊楼,背对山峰的那个,瞧见没?”
“嗯,”徐志怀应一声,转头看向沈从之,惊觉自民国二十一年,两人在上海仓促地会面后,便再未相见,直至今日。
好在人长到一定岁数,容貌便不会发生剧烈改变,徐志怀看着沈从之 ,一下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老了,还是依然年轻。大抵还是老了吧,年轻的他从不会认为自己犯错。
徐志怀稍稍偏移了目光,似是随口问:“你现在干的什么工作,当教师?”
“刚转到南渝中学,教数学。”沈从之似是不愿多谈,转了话题。“对了,你知道南渝中学的校长是谁不?”
“谁?”
“南开校长张伯苓。”沈从之说着,笑起来。“还记不记得,当年学联来上海开大会,我们几个去凑热闹,回来的路上,你嘲笑南开学子学问浅,蠢笨如猪。”
徐志怀躲开他的眼神。“不记得……”
“也是,一晃许多年了。”沈从之长叹。
感慨着,马车驶出别墅区,停在吊楼前。两人搬行李上楼。吊楼一面临街,一面靠山,屋内也是半明半暗。只有一间卧房,得知徐志怀要来,沈从之早早将自己的东西搬到客厅,将卧房让给他。客厅同时也是餐厅,现在又兼具了卧室,更显拥挤。放好行李,沈从之又下楼取电报。
“你人还没到,承云的电报就来了。”沈从之挥着手中的电报。“他托我向你问好,叫你保重身体。”
徐志怀咳嗽两声,问:“武汉怎么样?”
沈从之垂眸,翻看着手中的电报,道:“武汉……说是很冷啊。”
铅灰色的浓云覆盖了汉口上空,阴沉沉的,似乎又要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