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为质七年归来,皇城上下跪求原谅(193)

作者: 明凰 阅读记录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文武大臣跪在地上高呼万岁,心里却只觉得荒谬。

从没有哪一刻,他们开始如此真切地怀疑“天子”两个字的分量。

朝中老臣曾侍奉过先皇,很清楚先皇虽称不上圣君,但绝对是个有威严、有城府且名副其实的皇帝。

而年轻臣子读了几十年圣贤书,谨守着天地纲常,君臣尊卑,入朝时就想着忠君报国,效忠君王,实现自己的满腔抱负。

可如今一国之君沦落到了任人摆布的境地。

如果他真的只是被困住了,被软禁了,一点自由都没有了,大臣们可能最多也就是觉得长公主僭越,图谋不轨,有谋反之心。

而皇上能力不足,失于防备。

如今这就像是儿戏的,时不时免朝十天半个月,突然上朝宣布两道旨意,然后继续免朝数日,活脱脱一个傀儡皇帝的形象。

大臣们的敬畏和忠君观念一点点轰然崩塌。

“皇上。”贤王抬头,看着坐在龙椅上没有一点威严的晏玄景,“若皇帝龙体违和,无法承受朝政大事的繁杂和疲惫,臣提议增设几位辅政大臣,共同代理政,而不是任由朝中哪个人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请皇上明察。”

晏九黎位列亲王之列,闻言,漫不经心地偏头看他一眼,嘴角噙着似笑非笑的弧度:“不知贤王说的‘哪个人’指的是谁?”

贤王冷道:“本王并不特指哪一个人,只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晏九黎缓缓点头:“本宫还以为你是在说我呢。”

贤王脸色微变。

“皇上。”裴丞相跟着开口,“老臣以为贤王说得在理,增设几位辅政大臣,为皇上分忧解劳,朝中事务由辅政大臣们共同商议,这样一来,便不用担心大权落于一人之手。”

武王同意,凌王用意。

其他人也同意。

不过户部尚书萧清河有异议:“众所周知,先帝在位时,贤王、武王和凌王曾经都是争储的皇子之一,三位王爷若是做辅政大臣,臣担心会出现结党营私、篡位夺权的事情发生,裴丞相身为百官之首,倒是做辅政大臣的合适人选,但皇后乃是丞相之女,臣亦担心裴丞相存有私心,所以辅政大臣一事,臣以为可行,但人选上需格外谨慎。”

晏九黎安静地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并不轻易发表意见。

等殿上众人说完,晏玄景目光一一从三位王爷脸上掠过,在裴丞相脸上停留片刻,悲哀地意识到,朝中真正能让他信任的人居然只剩下了裴丞相。

顾云琰是个不堪重任的。

皇后是裴丞相的女儿,且皇后膝下有嫡子。

只有裴丞相会真正对他忠心。

如果真要设辅政大臣,裴丞相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悲哀的是,他深受蛊毒威胁,偏偏身不由己。

晏玄景很快移开视线,环顾大殿之上:“朕做皇帝七年,魄力不足,受人蒙蔽,指使朝堂被蛀虫腐蚀,皇族威严一失再失,而今有长公主雷霆手段,肃清朝堂,整顿朝纲,朕觉得很欣慰。朕养病期间,朝中大事全权由长公主做主,辅政大臣暂时就不必设了,暂由七妹做个摄政长公主吧,退朝。”

群臣愕然。

贤王脸色难看,不敢相信这难得的机会,皇帝竟然放弃了。

晏九黎已经嚣张得把他这个皇帝尊严踩在脚底践踏,他还要交出摄政大权,将朝政大事交由晏九黎一人做主?

真是个昏君,懦弱又怕死的昏君。

群臣恭送皇上。

下朝之后,贤王拦住晏九黎的去路:“七妹留步。”

晏九黎冷道:“朝堂上没有兄妹,请叫我长公主。”

贤王僵了僵:“长公主真是好本事,三番两次逼迫皇上做出言不由衷的决定,如今竟然连朝政大权都完全握在自己手里,本王很想知道,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晏九黎淡道:“无非就是四个字,不择手段,外加三个字,不怕死。”

贤王不发一语地看着她。

不择手段谁都可以做到,不怕死也很多人能做到。

但能做到不怕死又不择手段的人却很少。

第175章 扭转天下口碑

不择手段的人都有所图。

除非被逼到绝境,否则根本没有不怕死一说。

晏九黎转身走了。

贤王沉默地望着她的背影,目光微沉,嘴角不自觉地抿起。

待武王和凌王从殿内出来,他转头看向他们:“若说晏九黎起初是冲动而暴戾的复仇,那么现在就是缜密而步步为营的筹谋,六弟真要任由她掌控朝堂,为所欲为?”

看得出来贤王很不甘心。

除了最初跟晏玄景作对之时,贤王选择站在晏九黎这一边,之后晏九黎每次做下的决定,他都迫切想表达不满。

可他不敢跟晏九黎正面冲突,眼下唯一有实力跟晏九黎抗衡的人,只有凌王。

他一直不放弃说服凌王,想挫一挫晏九黎在朝中的气焰,让她收敛一点张扬跋扈的作风。

可凌王总是无动于衷,这一次也不例外。

听到贤王言语,他平静地开口:“本王最近得到了一些消息。”

贤王皱眉:“什么消息?”

凌王负手望着已经走远的晏九黎:“京城外最近兴起一股流言,说长公主才是真命天女,她心怀天下,爱民如子,承天命拨乱反正,肃清朝中奸臣,以女儿之身行天子之事,是齐国振兴的祥瑞,是天下百姓的福祉。”

贤王愕然,随即脸色一沉,冷嗤道:“真能扯。”

武王皱眉:“应该是有人操控吧?”

上一篇:通房宠婢 下一篇:夫君他别有风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