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往事重提,褚文兰欷歔了许久,又因自己生活富足顺遂,想起那个小男孩,动了念头去看看他。
父母去世后,孩子的抚养权给了大伯一家,如今也有七八年,不知道这孩子如今长成了什么样儿。
算起来,应该也是个半大的少年。
等看见了闻楝。
阴雨天气的校园一角,十三四岁的少年,穿洗得发白的校服和帆布鞋,安静拘谨地站在她面前,眉眼间依稀有邻居姐姐的模样,肩膀棱角平直,却单薄地支棱着,沉闷书卷气里有掩不住的晦涩。
褚文兰跟他介绍自己,他腼腆笑着喊她“文兰阿姨”,说知道——家庭相册里有一张老照片,是妈妈和褚文兰抱着满月的他照的,相片背面写着日期和人名,他记住了。
褚文兰本打算带他去吃饭,看他穿得不太像样,心里想着买几件衣服、再塞点钱给闻楝,或者去他家里看看,没想闻楝摇摇头,去小卖部给褚文兰买了瓶水,婉拒了她的好意,只说很感激兰姨来看他。
后来褚文兰略一打听就知道。闻楝跟大伯一家住在父母留给他的房子里,起初日子还好,后来闻家大伯单位下岗,还要养几个孩子,经济捉襟见肘,大伯家的堂哥娶妻生子,屋子不够住,把他的房间都挤占了,有时候借口上学方便,也让他去姑姑家住一阵。姑姑家又觉得大哥一家光占便宜不出力,计较起来,亲戚间没少为这事吵得面红耳赤。这几年,闻楝像踢皮球一样生活在几个家庭中,各家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好好照顾孩子。
褚文兰气不过,心想这些个抠搜亲戚,养个孩子能花多少钱。又想着都是同龄人,家里赵星茴闹得让人头疼,这个孩子却懂事得让人心疼。再念及闻楝妈妈的旧情,想把闻楝带走。
这事提前跟赵坤则商量过。
一来是褚文兰动了恻隐之心,不可能坐视不管。
二来,凭赵家的资产,多养一个孩子完全不是问题,而且生意人最信福报,赵坤则每年捐给庙里的香油钱就不少,善心结善果,怎么看也算是一桩好事。
再说了,平时他们都忙着工作,家里基本是司机保姆照顾。闻楝生日比星茴早一点,成绩优秀,懂事又有礼貌,性格也招人喜欢,有个同龄人作伴,星茴能学点好,也能少些孤单。
赵坤则听褚文兰一说,不用多言,当时就点了头。
不过两人都忘记提前跟赵星茴说一声,也许压根就预料到她的反应。
褚文兰开保时捷,衣着光鲜,出手阔绰——闻家亲戚巴不得有人接手,半点没商量地帮闻楝做好决定,干干脆脆把他送出了门。
第3章
◎他不配◎
一楼客房在楼梯拐角,窗户临着私家花园,每天早上,花园的鸟儿和二楼露台的猫咪总要抑扬顿挫地吵一架。
闻楝洗漱完走出房间,别墅静悄悄,燕姐正在准备早餐,看他早早起床,问他要不要先吃点。
闻楝摇头:“谢谢燕姨,我待会和大家一起吃。”
有些事情从小做惯,他现在也习惯搭把手,帮燕姐煮参茶、榨果汁,再顺手给餐桌上的花瓶换换水。
燕姐总叫他放着,笑道:“待会太太看见了可不好。”
“以前在家也常做这些。”闻楝动作熟练自然,低垂眉眼柔和,“举手之劳而已。”
燕姐从褚文兰那知道他的故事来历,毕竟不是养尊处优长大的孩子,这点小事也随他,并不过分阻拦。
有参照才有对比,有对比才有优劣。
赵星茴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闻楝勤快心细,即便家里有阿姨,他也尽量自己动手,绝不给人添麻烦。
燕姐也在褚文兰面前夸闻楝,说这孩子如何如何懂事省心,自己房间永远干净整齐,从来不需要整理,说话也好听,待谁都礼貌客气,看见他心里都觉得舒坦,好多活儿不知不觉就被他顺手做了,拦都拦不住,劝又说不过。
再小小声补一句,哎哟,跟小茴比啊……这孩子真不错,太太您心善眼光好,以后肯定有福气。
短短时日,闻楝轻而易举俘获了家里每个成年人的好感。
褚文兰心里高兴,叮嘱燕姐:“阿楝虽然懂事,你们也多照顾他点,别让他受委屈,星茴有的他也要有,他爱吃什么你看着买,家里有什么事及时跟我说。”
“这是当然,太太您放心。”
有褚文兰的叮嘱,即便只是寄住在赵家,闻楝丁点也不受冷落,燕姐跟他同住一楼,平时相处最多,对他态度也热络。
早上时间过得快,距早餐时间还够闻楝复习功课外加背一页英语单词,某个时刻,天花板突然震起动感十足的音乐,继而懒洋洋的拖鞋声吧嗒吧嗒响起。
赵星茴捏着牙刷,满嘴牙膏沫地把和鸟儿对骂的爆爆拎下来,先训两声猫,再扔几粒玉米喂鸟,最后“哐”地阖上窗户。
同一时间,三楼的褚文兰和赵坤则被家里的音乐吵醒,褚文兰揉着太阳穴问丈夫什么时候能劝女儿关掉那鬼哭狼嚎的音响,她有个偏头痛的毛病,真受不了这个。
在外混得如鱼得水的赵总也禁不住揉眉叹气。
甭提赵星茴和褚文兰不亲,他这个亲爹凑上前去更没有好脸色,明明小时候挺可爱的小棉袄,不知道是哪里长歪还是青春期综合征太强烈,现在比那带刺的刺猬还难料理。
一家人相继下楼,闻楝已经坐在餐厅,跟赵坤则和褚文兰道早安,三个人吃着早餐,聊几句闲话,最后才见赵星茴拎着花里胡哨的书包,慢吞吞地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