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过天门(142)

西奎山的沙曼宗以焚香侍神,在他们族内的传说中,经过调制的香料在焚烧时可以上达天意,必要时甚至能请神附身,因此族内众弟子常常携带着一个可供手持的鱼身柄香炉。他们并不以画符见长,画出的符箓线条也与其他宗族门派不同,所以非常好认。

两个人又看了其他的尸体,全无例外,都是沙曼宗的符箓。

“怪了,”明濯站在另一边,跟洛胥对视一眼,“论画符,东照山才是行家,怎么这样重要的符箓不教给他们画,反倒要交给西奎山?”

“真论起来,原因很多,”洛胥说,“林是非死后东照山群龙无首,出来主持局面的弟子虽然比乾坤派的稳重,但都资历尚浅,在众宗门跟前压不住场面。雅元一事大都需要德高望重的人来做,西奎山老头子最多,交给他们也算说得过去。”

“压怨也要论资排辈,”明濯说,“一群修行的反而比做官的还要迂腐。”

洛胥打量尸身上的伤口:“只是猜测,不一定真,也可能是死的人太多,东照山画不过来,请西奎山从旁相助。”

明濯指着刀口:“全是一刀毙命。”

两个人再度对视,都已确认,这的确是白薇武士下的手。

明濯转看镇凶塔深处:“时不待人,现在就挖坟吧。”

镇凶塔深处有个半人高的供台,上面没有供奉用的香火,空荡荡的,还落着一层灰。

明濯吹开灰,露出台面上的刻纹。他指腹划过,低声说了句破咒秘语,供台随即消失,变成一条纵向的窄道。

这是道障眼法,通常是用来藏放秘宝的。不过底下的窄道宽度有效,人是下不去的,所以说是“挖坟”,其实应该叫召棺。

不多时,就听一阵拖动的响声从窄道中传来。一个青面獠牙的小鬼拖拽着锁链,费力地爬出来,它红发蓬乱,一看见明濯,就瑟瑟发抖。

明濯问:“棺在吗?”

小鬼跪着身,指了指后面方方正正的棺匣,胡乱比划一通,叽里呱啦地说了些人听不懂的话,意思是棺匣一直都在,自己看守得很好。

明濯面色微霁,又说:“拿来给我瞧瞧。”

小鬼拖过棺匣,奉到明濯面前。明濯摸过匣面,上面的紫光隐约结成道复杂的锁纹。

两个人又一次对视,皆有异色,因为这紫光锁纹不是别的东西,正是明濯设下的封咒。封咒完好,意味着没人碰过这棺匣,可若是没人碰过这棺匣,那些杀人的白薇武士从何而来?

明濯不信邪,他长指一勾,把封咒消了。只听“哐当”一声,他打开了棺匣。

外面雨声淅淅沥沥,塔内的烛光幽幽,四下忽然陷入一片寂静。

棺匣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第81章 镇天关(二)这盖头自己可不能开呀!……

明濯盯着棺匣,神情看不出喜怒。小鬼不知棺匣中的情形,青团似的脸上还露着几分希翼,在等明濯夸它。半晌后,明濯终于开了口:“谁来过?”

小鬼发出嘀嘀咕咕的声音,大约是说那些宗门弟子来过,但是他们为了抬尸体,每次都行色匆忙,只从供台前经过,无暇查看这里的秘密。

明濯说:“这里应该放着明晗的头。”

数月前,明濯亲手把明晗的头封入棺匣中。他还记得,当时明晗双目紧闭,脸上维持着生前最后一个表情。如今封咒完好,那头却不见了,难道真的是鬼神作怪?

“头既然放进去了,就不会凭空消失,这世上的通神秘法成千成万,也许有一种就是隔空窃物。”洛胥指间翻出枚铜板儿,“此事涉及阴阳寻物,所谓阴阳事问阴阳子儿,你抛一个问问看。”

这铜板儿看似寻常,与民间所用的别无二致,但其实大有来头。它由镇水铜兽的边角料制作而成,两面刻字,一面写“天道迷途”,一面刻“海川问径”,是天海御卫在天海中用来问路的通灵子儿,后来不知道怎地,逐渐变成了可以问询阴阳的阴阳子儿。

所谓的问询阴阳,就是指活人问它与死物森*晚*整*理有关的事情。

明濯接过铜板儿,朝上一抛,直截了当地问:“棺匣中的头去哪儿了?”

铜板儿在烛光中微闪,在半空翻转数下,最后“叮”地一声,落入棺匣内。然而怪的是,它落入棺匣后并没有停下,而是在继续转动。

明濯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问它问题,它会转动数下,然后用‘海川问径’这一面朝向问题的答案,”洛胥语气微顿,“它现在转动不停,说明它不知道棺匣中的头在哪儿。”

这铜板儿是天海御卫出海时的随身物件,它在寻灵、觅踪两件事上比猎狗还要敏锐,称得上百问百灵。洛胥这枚铜板儿是从他父亲那里得到的,还从没有过不知道的情况。

铜板儿兀自转动,明濯伸出一只手:“拿出来再抛一次。”

洛胥道:“抛可以抛无数次,但问只能问一次。”

“这规矩好没道理,它答不上来,或是答错了也算数吗?”明濯的手没有收回来,他看向洛胥,“若是算数,那也行,刚刚是我问的,现在换你来问吧。”

“行,少爷。”洛胥垂指,从棺匣中把阴阳子儿拿出来,“那么要我怎么问呢?”

明濯略一思索,说:“问它明晗的头在哪儿。”

洛胥屈指稳住铜板儿,再用拇指轻轻一顶,那铜板儿就再度升空,他一字不差地重复:“明晗的头在哪儿?”

“叮——”

铜板儿又落回棺匣中,这一次,它还是转动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