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火才生起来,热意温和,第一网苕皮烤的时间长,这导致苕皮在熏烤下充分吸收了辣椒油,特别入味。
随着烤苕皮入嘴,跳跃着火光的夜色里,响起一阵嘶嘶吸气声。
陶椿手里这块儿苕皮烤得起泡,真像是卤煮过的猪皮,薄薄的一片变厚变软,看着如有胶质。加之金黄的底色染上艳红的色泽,还散发着韭菜和蒜叶烤熟的浓香,色香味俱全。她挟起苕皮卷咬一口,苕皮厚实,存在感很强,有一种咬一口馒头的那种扎实劲。
“呼——好辣!”陶椿往嘴里扇风,她把苕皮递给邬常安,含糊地说:“张嘴咬一口,咬多点。”
邬常安一口全吃了,他囫囵嚼嚼吞下去,说:“怕辣就吃第二个,我少刷点辣椒油。”
“好吃吗?”陶椿问。
“还不错,跟粉条的味道不一样。”
“小鹰不喜欢吃粉条,但肯定喜欢吃这个。”陶椿说。
杜大嫂听到女儿的名字,她探头问:“陶陵长,你提小鹰了?”
“我想起小鹰不喜欢吃粉条,苕皮她肯定爱吃,苕皮跟粉条的口感不一样。”
“对,她不爱吃滑溜溜的东西,苕皮吃起来像是摊的鸡蛋饼,咬的越多越扎实,还比鸡蛋饼有味,她保准喜欢。”杜大嫂扬声说,又问:“你还记得她不爱吃粉条啊?”
“记得。”
杜大嫂高兴。
第二网苕皮烤好,这个刷的辣椒油少,辣味淡,苕皮的甜味凸显出来。苕皮卷下肚,陶椿心想番薯粉带少了,等胡青峰再来送肉,她得交代他再送一坛番薯粉来。
火圈越收越紧,火光骤离,周围陷入夜色中,明明灭灭的火星变得显眼。
炭火越烧越旺,火星越来越暗,聚集的火苗也渐渐弱下来,某一瞬间跳跃一下,火苗彻底熄灭了。
陶椿他们又坐了许久,把苕皮全烤吃了,确定除了火炉里,山谷里再无明火,一行人才回屋洗漱。
邬常安心里不踏实,夜里起来三次出门查看,一直到山里的公鸡打鸣才睡沉。
陶椿早起做饭,她推开厨房门时,盘在柴堆下草窝里的肥蛇探起颈子,见是熟人,它又盘缩下去。
陶椿“唉”一声,她拿起火钳把地上的死耗子挟出去扔远点,三个绞死的,两个蛇没消化干净吐出来的。
“你咋这么邋遢!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是先给你收拾秽物。你还不长记性,你食量多少你心里没数?天天撑到吐。”陶椿嫌弃死了,她骂骂咧咧道:“赶明儿把你装罐子里送回去,别的蛇都冬眠了你还
不冬眠?”
邬菜花没反应。
花斑狗摇头摆尾闯进来,它朝柴堆里望一会儿,选个离蛇远的地儿卧下。
灶里生起火,厨房里暖意越来越盛,木柴烧得噼啪响,狗在熟悉的脚步声中睡熟了。
第237章 野猪岭一行 树屋设想
陶椿手上蛇命不少,但对蛇的习性了解不多,眼下邬菜花住在暖和的厨房里,白天睡觉入夜捕猎,像是忘了冬眠一样,她不知道是好还是坏。她只听说过黑熊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会推迟冬眠或是不冬眠,蛇这种冷血动物也会因为食物充足选择推迟冬眠?
陶椿跟邬管事商量过后,在胡青峰来送羊肉时,把睡成一滩死蛇的邬菜花塞进坛子里,托他带回陵送到邬家,强行让它冬眠。免得它烤着火失去判断温度的能力,某个捕猎的夜里再冻死了。
送来的新鲜羊肉剁碎拌着萝卜包包子,陶椿还特意烙四十个鸡蛋韭菜盒子,打算带去野猪岭给虎狼队打牙祭。
到了约定的日子,大堂哥和二堂哥回来接人,邬常安因正在摔陶泥做泥槽,他无暇同行,只有陶椿一个人带上韭菜盒子和羊肉包子跟着上山。
山谷尾的正上方是断头峰,断头峰跟东南侧的野猪岭似是一柄巨刃将一座山劈成的两半,断头峰是山身,隔了十二三里远的野猪岭是挪走的山首,横切面遥遥对着断头峰。
陶椿跟着两个堂兄走到野猪岭山下,再回头看断头峰,她诧异道:“这两座山莫非原本真是一座山?”
“对,是一座山。”大堂哥信誓旦旦道。
“传说是上古神仙打斗,一斧劈开一座山,这一路过来的小山包就是山首劈开滚动的时候落的泥。”二堂哥说。
陶椿不信,“安庆公主陵建立也才五六十年,五六十年前,这块儿山压根没人,你在哪儿听说的传说?”
二堂哥干笑两声,说:“前朝留下的传说。”
“前朝又是从哪儿知道上古时期的传闻?”陶椿随口问。
二堂哥挠头,说:“走,上山。前朝肯定是从前前朝的人口中得知的,如果不是上古时期神仙打斗劈的山,那咋会成这样?人肯定做不到,野兽也没那个本事。”
地壳运动呗,陶椿在心里默念。
野猪岭横面朝西北,受西北风影响,峰头削弱许多,土石在风力作用下往山脚滚落,故而坡度平缓,地势也较平。上山后,陶椿察觉寒风被峰壁挡住,这半边山上温暖许多,断头峰上树叶已全部枯黄,这里的藤木还残存着绿意,植被生长旺盛。
“这真是块儿宝地,难怪野猪会长久在这块儿山头活动。”陶椿感叹。
“对,野猪群在这块儿山头上不缺食,只要不是数目过多,它们不会去旁的山上找食。”大堂哥说,“弟妹,你走我们后面,野猪岭上废弃的陷阱多,你别掉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