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还能再吃一个。”姜红玉说,“今年怎么没有野猪下来拱番薯,再打两头猪才好。”
“我下地了啊。”邬常顺拿走扁担和砍刀,“小核桃,你跟不跟我去地里玩?”
“不要。”小核桃摆手。
“你把两只狗带走。”姜红玉说,话落她发现狗不在家,不由问:“黑豹和黑狼跟老三去山里了?”
“估计是昨夜进山了,我早上开门就没看见它们。”陶椿说。
陶椿把灶房收拾干净,她回屋拿两件旧衣裳出来,打算把衣裳拆了缝成一个披风,再把鼠皮粘上去就好了。
“衣裳又没破,还能穿,我这儿有细麻布,是去年老三在抱月山换的,我拿给你。”姜红玉拦下她的动作,她回屋从箱子里拿一沓褐色的麻布出来,“来,我帮你比划一下长短,直接按你的身量裁。”
一整块麻布披身上,长至脚踝,再留出做帽子的长度,其他的布料都剪了。
姜红玉晓得陶椿针线活不好,她直接帮她把披风的雏形缝出来。
陶椿点燃小泥炉,昨天熬的骨胶在炙烤下慢慢融化了。
攒了大半个月的鼠皮都拿出来,陶椿用毛笔沾骨胶涂在鼠皮两面,有鼠毛的一面粘在麻布上粘得更紧实,成千上万根鼠毛粘在麻布上,拽都拽不掉。
陶椿决定把有鼠毛的一面朝下,鼠皮露在外面遮雨遮雪,这样既能挡雨也能避寒。
披风铺在地上,陶椿跟姜红玉都坐在地上,一个拿着毛笔往鼠毛上涂胶,一个接过去往麻布上贴,像铺瓦一样,每块鼠皮都会留个边粘在上一块鼠皮上,这样雨水不会顺着缝隙流进去。
二人佝腰塌背坐在地上忙了半天,一直等到邬常顺干活回来,才把雨披做好。
为了缝接好,鼠皮裁了又裁,地里落了一堆棕黑色鼠毛,风一吹,飞了一院子,小核桃拿着扫帚追着扫。
陶椿等吃过午饭才把粘在地上的雨披揭下来,骨胶干了,胶水渗到地面黏了一层的灰土,她不在意,骨胶遇土结成小疙瘩,只会让鼠皮和麻布黏得更紧实。
“来,称一下有多重。”姜红玉拿出秤,“五斤三两,一张狼皮多重?”
陶椿拿一张狼皮出来,一张狼皮八斤六两,而要用狼皮做雨披,至少要用两张狼皮。
“我把鼠皮做的雨披拿去抱月山看看行情,要是能卖出去,我们往后多炸田鼠洞。”陶椿兴奋,“雨披可比陶罐好携带多了。”
以后若是不离开邬家,她争取把交易的地点挪到安庆公主陵来。
第31章 芋头炖野兔 山里偏方
橘色晚霞映着落日,两只黑狗从山脚飞奔回来,陶椿一个错眼以为是眼花了,再定睛一看,黑狼的嘴筒子肿了,黑豹的右耳朵肿了,它俩去盆里舔了几口水,两只狗蔫头耷脑地走到柿子树下趴着。
“你俩不是昨夜进山了?怎么还跟邬常安遇上了?这是被蜜蜂蛰的?”陶椿小心翼翼地靠近,她跟这两条狗交情不深,不敢在这时候去摸它们的嘴筒子和耳朵。
黑狼摇了下尾巴,它想舔嘴,但嘴一动,它就疼得呜呜叫。
陶椿去外面等邬常安,不知道他是没下山还是怎么了,她没看见他的人影,只能坐回去继续打磨她的鼠毛雨披。她用骨胶把没黏平整的地方补一补,多出来的鼠皮修剪掉,剌手的地方一点点用打磨石头的锉刀给磨光滑。
路上出现脚步声,陶椿抬头看去,是邬常安回来了。
“狗回来了吗?”邬常安问。
“回来了,快你半柱香,它们在山里遇见你的?一个嘴肿了,一个耳朵肿了。”陶椿见他手上还提了两只死兔子,她伸手去接,走近了才发现他的手背也肿了,“你也被蛰了?”
“嗯,被马蜂蛰了一下。”邬常安不怎么在意,“我哥我嫂呢?你一个人在家?”
“大哥去地里砍苞谷杆了,大嫂刚刚带着小核桃去给他送水送猪肉脯送柿子,担心他渴了饿了。”陶椿觑他一眼,“羡慕不?我也关心关心你?”
邬常安心里一颤,他瞧她一眼,眼神有些发虚。
陶椿试探出她想知道的,她暗暗咋舌,男人啊,怕鬼,还能对女鬼动心思。
“我羡慕什么?”邬常安虎着脸大步走了,“你关心我什么?拧掉我的头?”
“我帮你看看马蜂的尾刺是不是还扎在肉里,我帮你挑出来。”陶椿说,“你确定只被马蜂蛰了一下?马蜂不同于蜜蜂,搞不好能死人的。”
邬常安不作声,他把背篓放桌上,去仓房拎出蜂蜜坛子,直接把大半的蜜巢塞进去。
“不沥蜂蜜?”陶椿问。
“等大嫂回来。”邬常安背起背篓,说:“我去小叔家一趟。”
陶椿洗洗手,她打开蜂蜜坛子,伸手掰一坨蜜巢喂嘴里,好浓郁的花香,甜滋滋的。见有蜜蜂飞出来,她忙盖上盖子,之后去仓房把石榴和山楂都拿出来,这两样酸,正好可以中和蜂蜜的甜。
她拿进灶房准备煮水。
“老三,你的手被蛰了?刺可挑出来了?”邬小婶也看见邬常安肿得发亮的手背,她往他身上其他地方看,“就蛰了手背,其他地方有没有被蛰?”
“没有,运道好,只遇到一小群马蜂,两只狗还帮我引走了大半。”邬常安说,“小婶,你把蜜巢拿走,我把背篓提回去洗一洗,免得招蜜蜂。”
“马蜂蛰的啊?那可不好受。”邬小婶让他等等,她提着背篓进灶房,不一会儿端个碗去大儿媳的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