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11)+番外

作者: 二汀 阅读记录

问的是初中,那说明最长五年,最短两三年,这个政策就会落实下来。

而相对于那些早已离开学校多年的,在读高中生更占优势。

不过现在大部分家长在孩子初中毕业后多会选择让孩子读中专,这样出来好找工作。

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才会推荐去读两年制高中混日子。

“你想让向南向北去读高中?”姜爱国问。

司文兰重重点头。

一个决定关乎到孩子的未来,司文兰就算心里信了十之八九也不能独自一人下决定。

“那就去读。”姜爱国干脆道。

确切说是姜爱国相信儿媳的眼光,当年选房子就是听她意见没有选筒子楼。

那些选了筒子楼的老邻居,每天一到做饭的点儿整栋楼都乌烟瘴气,每回见面都听大家伙诉苦。

“眼瞧着上头这政策越变越好,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姜爱国叹。

现在的日子跟五几年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还有……还有件事。”

姜半诧异:“为啥你一件都没跟我提前通气?”

司文兰抬眼,只是一言不发地望着他,那意思再明显不过。

跟你说了……有用吗?

姜半干笑,抬手示意:“还是你跟爸商量,我保证完成任务!”

司文兰继续说正事:“今天厂子里请来的翻译一个月工资有两百块……”

刚开了个头,姜半立刻就猜出了妻子意思,又忍不住插话:“你想学外国话?”

“嗯!”司文兰点头。

“那就学。”姜爱国大手一拍膝盖:“以后下班你什么都不用做,家里的活儿我和半子干。”

姜半连忙点头:“都我干,全部都我来干!”

司文兰笑:“我想让姜半跟我一起学,我们夫妻应该一起进步”

姜半:“……”

“你进步就是我进步,咱们家总得有一个保障后勤吧。”姜半笑得尴尬。

初中毕业,有些字都认不全,学习可比怼蜂窝煤要命得多。

“半子吹牛行,学外国话是不是……”

“爸。”司文兰正色,压低声音:“姜半他们那个塑料厂……不行!”

憋了半天,憋出句心里话来。

姜半上班的塑料厂由鞋厂转型,产品样式老旧,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去年还遭上头通报批评。

“那你就去学。”姜爱国态度立马转变,虎着脸推了下姜半:“要是学不出个一二来,看我怎么收拾你。”

“爸,那你咋不去……”

最后学字还是没说出来,要不下一秒那砂锅大的拳头就要招呼上来了。

这一晚,姜半睁着眼愁到了半夜。

而姜向北,在隔壁睡得昏天暗地,早上还是被司文兰摇的脑仁差点散了才悠悠转醒。

***

一场冬雨过后,到处都湿漉漉的。

除了大路,不少小街小巷都还是泥路,一下雨就变得湿滑泥泞。

三水胡同最早以前住得是城里的富农,这地面全都是用青条石铺就。

但胡同外就是条泥路,泥水被带到胡同路上,导致石板路变得跟溜冰场似的。

临出门前,司文兰给姜向北鞋上栓了两条草绳防滑。

姜向北坐上自行车,穿过来第一次走出这片胡同。

城里车水马龙非常热闹,人和车在一条大马路上交织穿行。

街两边的商店招牌大多是白底红字,手绘的各种图案,还有好多宣传画宣扬着时代精神。

空气里飘荡着的除了食物香味,最多就是马屎味。

姜向北看得津津有味,就像是看了一部怀旧电影,真有种穿梭在电影拍摄场地的感觉。

不过……眼前这些场景可都是活生生的世界!

“咱们先在供销社买些糖和面。”

车子在供销社面前停下,姜向北搂着布袋子麻利跳下车。

先是被供销社里挤满的人吓了跳,一转身又差点被忙着进去人给撞了。

“一会儿你跟紧我,别挤丢了。”

司文兰架好车,先把辫子挽起来,抓着姜向北胳膊,母女俩也加入了抢购大军中。

几秒钟之后,司文兰站在供销社门口喘大气。

她被挤出来了……

姜向北摸摸鼻子,把胳膊上的手拿下来:“妈,看我的!”

爷爷让她来就是开路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6-17 17:44:48~2024-06-17 19:39: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栗子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章

◎告白被拒◎

姜向北人不高,灵活得就跟泥鳅似的往人堆里钻,不仅动作灵活,关键力气还大。

司文兰只觉得自己的脸不停地在别人后背摩擦,再一晃眼,人已经站在了柜台前。

“刘婶。”

“文兰。”

忙活中的刘春芳忙中抽空抬头瞅了眼,立刻转身帮刚才要货的大娘称白糖。

姜向北颇为好奇地开始打量起供销社的样子。

除了大门,三面墙都摆着到顶的褐色货柜,货柜前是柜台,三个售货员就站在货柜跟柜台之间走动着称重收钱。

姜向北承受着来自后背一阵阵推搡的力量,好不容易身体才没趴到柜台上。

忙活完那人,刘春芳步子一移来到司文兰面前。

“妹子要买啥?”

等了好半晌的后来人不嚷嚷开来,嚷嚷着等了好半天。

刘春芳狠狠翻了个白眼,反手在玻璃柜台上重敲两下:“明明是人家这位女同志先来,不想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