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62)+番外

作者: 二汀 阅读记录

刘春芳的供销社也没好哪去,早点都没吃完就火急火燎地赶公共汽车去了。

“我嫂子又靠不上,要不是水淹进家里,她都离不开那张床。”夏彩霞撇嘴。

“咱们怎么去?”

姜向北记得前次去接姜成军转了两趟公用汽车,颠簸一个半小时才到。

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万一公共汽车不开,走路不知道要走多久。

“不晓得!”夏彩霞烦躁地挠脸颊:“我小弟中午一点就到,就是不去他可咋办?”

说着希冀地望着姜向北,眼神分明等是她拿主意。

“先去看看车还能不能走,没车咱们只能走路。”姜向北自认还是非常讲义气的,一手搂过夏彩霞肩膀:“实在不行咱们划船去。”

事实证明洛川市的公共汽车非常厉害,一路从深深浅浅的水洼中飞驰而过。

火车站出站口稀稀拉拉地来了几个人接站,大堂的水泥地全被稀泥覆盖,和着一些说不上来的难闻气味,让姜向北两人等得渐渐烦躁起来。

偏偏广播就在这时播报从姚丘到洛川的火车要晚点达到。

两人无语对望,姜向北提议:“我去外边买个大饼咱俩吃。”

一路颠簸到车站,两人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吃。

“你去吧,我在这看看着,万一早到了呢!”

广播没说晚点时间,那极有可能十分钟后就到达,又或者三个小时才能见着踪影。

火车站外,姜向北找了一圈,才终于在站外看到家还在营业的国营饭店。

饭店门口垒了几袋沙包,看店里深一块浅一块的水渍,昨晚估计也被水淹了。

“同志你好。”

姜向北披着蓑衣,又戴了个斗笠,从外形上看根本看不出年纪男女来。

“同志进来坐,今个儿咱们店里照常营业。”

靠在厨房门口的大厨正在听收音机,听到声音立刻转身热情迎接。

“我想……”

姜向北跨过沙包,原本不想再往里走,怕满脚的泥弄脏地面。

刚抬眸往大厨身上看过去,立时表情一僵,把斗笠往上掀了掀仔细看。

确实……是沈琴和冯强盛。

“同志你好,我今天是专门从西陵区来车站接人,等了好几个小时都没接着人,我买几个包子的话能不能在店里躲会儿雨。”

话锋一转,姜向北可怜兮兮地对大厨说道。

“哎哟!原来是个小同志,快进来快进来,就是不买包子都没事。”

大厨是个典型热心肠,丝毫不介意弄脏饭店的地面,还从柜台上扯了张草纸给姜向北擦脸。

“我就坐那吧!要不挡路了不好。”

“都行都行,小同志想坐哪都行,叔给你倒杯开水去。”

姜向北穿着蓑衣走到桌边,背对着旁边桌子才慢吞吞地解开取下。

两张桌子中间隔了个木头屏风,靠墙壁那边是所谓的包间。

姜向北一坐下,小小的个子完全被屏风所遮挡。

“大姐敞开吃,招待所我家盛子都开好了,都是一家人可千万别客气!”

语调高亢,语气里的高兴藏都藏不住,沈琴说完没一会儿冯强盛的声音也跟着响了起来:“凤珍同志你也吃。”

姜向北身体往后仰了过去。

随着娇滴滴的女声传开,她确定这个凤珍就是和王雨一个单位的徐凤珍。

难道沈丽被抓,王雨被打这事在国营商店里根本没传开?

王雨后来换到地方供销社上班,偶尔来姜家吃饭时就再也没听她提起过工作上的事。

看样子……被商店经理遮得严实,连里边的同事都不晓得内幕。

姜向北凑过去继续听几人边吃边聊。

原来今天沈琴母子是来火车站接徐凤珍的母亲来参加两人婚礼。

沈琴说他们把三水胡同的房子卖了,准备拿钱在徐凤珍单位的附近胡同买几间大屋子。

因为买房卖房,摆酒就暂时不摆,等新房子下来再邀请亲朋好友来吃个饭。

同样的道理,因为买房,结婚的三大件买了也没地方放,所以……暂时不买了。

听到这,徐母表现得很不高兴。

“三大件不买,那彩礼上你们就得多给两百元,我们这边也就不陪嫁什么东西了。”

徐母噼里啪啦地说了一大通。

宗旨就是三大件买不买不重要,陪嫁也甭想,但彩礼是要多给的。

反正听来听去,姜向北发现徐母也是个卖姑娘的。

而徐凤珍显然知道自己老娘是什么德行,话里行间都已经向着冯家这边了。

姜向北听了会觉着没什么意思,冯家卖房子的事整片胡同都晓得。

又看两个女人为了彩礼明枪暗箭,绕过去绕过来的都是车轱辘话。

站起来重新穿好蓑衣,戴上斗笠,付完票拿上包子就走。

刚倒了热水回来的大厨还在店里到处找人……

“向北姐。”

“你咋黑成这样了?”

两年没见,小跟班夏继强程光瓦亮的光头上满头小包,一张小脸上也全是红红肿肿。

亲姐夏彩霞往他身后看了又看,有点不敢相信:“你一个人回来的?”

“舅舅没开上介绍信,外婆送我上的火车。”

夏继强腼腆地笑了笑,见着两个姐姐好像还变得害羞起来。

不过,很快这种初见的拘谨被两个包子所打败,激动得连喊姜向北几声:“亲姐”

三人一路颠簸,好不容易赶上了回三水胡同的最后一班车。

按售票员的说法,收到通知跑完这一趟就回总车站检修车子,明天的情况未定。

来时车子披荆斩棘,回去时司机开得那叫一个万分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