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胡同里的老姜一家[年代](77)+番外

作者: 二汀 阅读记录

“我姑娘真的是天才!”姜半感慨,用手小条小条地撕着慢慢品尝:“食品经营部里的果子面包都没这个好吃。”

“那以后让你去买牛奶还去不去了!”姜爱国笑。

“去!怎么不去。”姜半挺胸抬头,满脸骄傲:“我姑娘以后肯定能赚大钱给她爸买辆小汽车,到时候我能一车拉几百瓶牛奶。”

一语成谶!

“天天光知道做梦,有那闲工夫,还不快去给你闺女多买点面粉。”

第一盘既已经成功,姜爱国相信今天姜家这面包香味得飘整天。

“……”

爷爷还真了解孙女性格。

第一次成功后,姜向北就跟打通了“奇经八脉”。

一直不停忙活到家里要煮晚饭,这才熄了火。

不仅姜半想着第二天得去买面粉,姜爱国晚上睡觉前都筹划着早上趁凉快些去周边农村多买点柴火和自烧煤炭。

***

三水胡同,十七号院。

日头西坠,晚霞染红了半边天,热气似乎也被挡到云层背后,风里的空气终于带上了丝凉。

休息在家,大家早早吃完晚饭,在院里聊了好半晌的天。

自从院里各家商量把菜园子刨了恢复成地砖,院里清爽,大人孩子们也都愿意在外乘凉。

就是凑到一起,自然就会聊起东家长西家短。

不说别人,那就只能说自己。

张贵英先问邻居冯强盛一家的事,想着那家人是冯家远亲,好歹能知道些后续。

可人家巴不得能不沾就不沾,三两句就把话头转到了裴家身上。

“你家裴建今年应该能办酒了吧?”

“那得看裴建和人家女同志咋想,咱们当父母的不能没事老盯着催。”崔秀娥笑。

“那也是,现在的年轻人可跟咱们那时候不同,讲究自由恋爱自由结婚。”

张贵英叹,既是叹崔秀娥,也是叹自己的不容易。

她大儿子今年二十六,比裴建还整整大了几岁,别说结婚,就是对象都不想找。

“说起来,婚事你们是不是要跟姜叔他们家商量啊!”

卷发中年妇女姓柳,胡同里的人都叫她柳五姐,跟沈琴他们家属于八竿子勉强能打得着的远房亲戚。

不过这人除了有点喜欢打听别人家八卦,在胡同里人缘倒是不错。

崔秀娥笑:“这我上哪知道,我家裴建什么都没说。”

“说起姜家,你们家裴玄最近是不是老往姜家跑?”

喜欢打听,那就意味着胡同里大大小小的事都了解,就是小孩子谁跟谁关系好也能说出个一二来。

“我听姜半瓶说,他二姑娘最近在捣鼓什么面包还是饼,反正忙活着呢!”张贵英多少也听到了点消息。

“孩子小打小闹,做正经事比天天瞎跑强。”

崔秀娥晓得柳五姐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无非是调侃裴玄往跑人家是有目的,所以干脆不接茬,只是模棱两可地说在做正经事。

至于什么正经事,崔秀娥其实也不是很清楚。

“啥正经事?”柳五姐不放弃地追问。

“面包啊!”

兴冲冲走进院里的裴玄高声替老妈回了别人打探。

裴建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提了公文包跟在身后,嘴里特别忙碌地嚼啊嚼。

再看裴玄,捧着个小筲箕,眉开眼笑地不知道高兴些什么。

“你们兄弟俩咋一起回来了,吃饭了吗?”崔秀娥放下鞋底,打算起来去给两人热饭。

裴建嘴巴没有空闲,用点头代替。

“吃了,今晚在姜向北家吃的面片汤。”裴玄说。

“你端的什么?”

“面包,向北让我端回来给你们尝尝。”

出钱又出力地跑了十来天腿,今天这筲箕面包就是姜向北给的回报。

“妈,向北做的面包真不错。”

刚吞下最后一口面包的裴建立刻帮弟弟证明,说着把帽子往腋下一夹,又准备伸手去拿。

“你不是吃过饭吗。”

“又饿了不行啊!”

晚饭明明在单位吃了,刚那一个酸酸甜甜的面包吃下又感觉肚里空空。

目光在筲箕里挑挑拣拣,最后拿起个皮上点缀着红果子的面包。

“哥,那是我准备明天的早点。”裴玄抬手去抢,裴建侧身麻溜躲开:“小气。”

兄弟俩打打闹闹,长辈们就当看个热闹。

“那么好吃怎么就不想着给爸妈也来个?”裴军笑呵呵地也跟着插话进来凑热闹。

“你那份被哥吃了。”裴玄护紧筲箕,赶忙小跑着离开。

要不是看在帮忙不少的份上,姜向北才舍不得给他带几个回家。

这些可都是金贵东西,是明天要大赚一笔的本钱。

“让我看看,到底是什么稀罕东西?”

起先裴军只是逗兄弟俩,瞧裴玄紧张兮兮的样,还真有点好奇到底是个什么滋味。

面包他就吃过一种,面包里夹的白色玩意儿齁甜还黏上牙膛,吃完老觉得有股怪味。

在那之后再也没花过冤枉钱买什么面包。

裴玄抱着筲箕跑回自家门前,不管老爸说什么,先到崔秀娥面前:“妈,你吃哪种?”

崔秀娥往里一瞧,顿时乐了。

二儿子刚才就是逗大儿子玩,这筲箕里少说还有四五个,足够家里每人再吃一个。

面包有种特殊的香气在刚从烤箱里拿出来时特别浓郁。

而这几个面包最边上圆溜溜的金黄面包冒着热气,其中还隐隐夹杂着点果子的酸甜味。

“给你张婶子和柳婶子都分点尝尝。”

崔秀娥刚想伸手去拿那个,话音还没落,裴玄就往旁让了下,笑道:“那我给婶子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