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诡怪养大的小祖宗(49)

作者: 映绪 阅读记录

苟铁蛋带着夏灵泽回去,与秦锦婳擦身而过的刹那,夏灵泽口袋里的灰团探出脑袋,恋恋不舍的紧盯着女人的背影。

秦锦婳有所感应,偏头看了过来,面无表情的精致面庞仿若一团火,烧进灰团的心里。

‘怦怦、怦怦’

心脏莫名强烈地跳动着,灰团不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它只感到自己晕乎乎的,眼睛怎么也移不开,直到视野里再也看不见女人的身影。

苟铁蛋把夏灵泽送到后监督夏灵泽洗了澡,上床躺下,才离开。

夏灵泽哭笑不得,他虽然是村里年纪最小的,但不久前也成年了,结果还是被村民们当做小孩看待。

这样的大家......他如何能不尽心回报?

话说,妈居然不在家吗?他只看见了爸在瓜田那边,妈没一起去,她眼睛看不见,能去哪?难道去找江婶了?早知道问问父亲了。

距离入秋还有几日,气温却已经凉了下来。

清爽的风吹进窗户,拂过面颊,带来泥土与植物混杂的独特清香,心灵似乎都因此放松了下来。

温暖的阳光透过半掩的窗帘轻柔地落在脸上,树叶于微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加上偶尔一两只鸟儿的鸣叫,如同大自然的摇篮曲。

困意渐渐袭来,夏灵泽打了个哈欠,放任意识沉入深海。

慢慢的,呼吸变得绵延且有规律......在这一刻,无论是风声还是鸟叫都变得遥远而模糊,只留下最轻柔的部分。

......

夏灵泽睡着了。

灰团小心翼翼的睁开眼睛,做贼般轻手轻脚地飘出窗户。循着内心的冲动,朝某人而去。

瓜田。

本就是水诡的苟铁蛋哪需要洗澡,直接用能力冲掉身上的污秽就是——事实上,他在送完夏灵泽后返程的途中就将自己洗干净了。

他刚回来,众诡的视线便默契的落在他身上。

苟铁蛋抹了把脸,将先前没说完的、有意隐瞒的真相和猜测全说了出来。

“意思是现在植物都进化了?”王婶忍不住说道,“而且实力还不低?”

苟铁蛋摇了摇头,“和我们相比自然是不够份量的,但和器诡相比,它似乎更厉害一些。”

赵山两只手往袖子里一拢,语气平淡的道:“毕竟是在这地方。”他顿了顿,用脚踩了几下地面,“诞生的,生而不凡很正常。进化是大趋势,不是我等能控制的,既如此,灵泽确实该到外面去。外面的异常没有这里多。”

或者说,进化速度没有这里那么快。

原先很反对夏灵泽出村的缢鬼这次都没再吭声。

“话说灵泽最后还亲手打爆了心脏,他就没觉得哪里不对劲吗?”缢鬼突然想起来这茬,纳闷的问道。

苟铁蛋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他......从小就心大,加上缺乏常识,又救诡心急,这个反应也正常。”

站在一旁没开过口的秦锦婳突然感觉到一股灼热的、隐隐有几分熟悉的目光黏在自己身上,转头看了过去。

灌木丛中一团灰影正眼神哀切的注视着她。

***

夏纱拿着录取通知书回到归一村,踏进村子的瞬间,她似有感应的看向某个方向。

......

将已死亡的根茎铲除完毕,众诡各回各家。

夏纱过来的时候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她找到夏鸣,询问发生了什么,顺便和夏鸣对口供,解释录取通知书的来历。

第31章 灰团弃主,准备开学……

呜~

一阵阴风吹过,宅门‘吱吖’一声关上。

秦锦婳停下脚步,站在院子里,背着身语气冷淡的说道:“出来。”

不远不近缀在她身后的灰团闻言化作雾气从门缝里挤进,又重新凝聚回团子的形状。

“灵泽让你来找我的?”秦锦婳转过身,问。

灰团没有回答,只是近乎痴迷的注视着女人。

秦锦婳皱了下眉,眼里闪过一道不悦,森然的杀气从她身上溢出。

灰团一个哆嗦回过神来,眨了眨形似Q版简笔画的拟态眼睛,委屈的喊了声:“锦婳。”

“......”记忆中的某道声音与这句深情得诡异的呼唤重叠在一起。

——自从变成了诡,秦锦婳的感情波动就平静的犹如一潭死水。但是现在,她惊悚得寒毛直竖,竟下意识后退了两步。

反应过来后,她冷着脸,向前迈出一步,却出现在一米开外的灰团面前,一把按住灰团,用力收紧,好似要将灰团捏爆。

灰团发出痛苦的喘息,却不曾求饶。

僵持了几秒,顾及灰团的身份(夏灵泽的宠物),秦锦婳到底松了手,声音很冷,如同冬夜的寒风,刺骨而凛冽:“你是谁?”

你是谁?

宛若一把榔头重重砸在脑袋上,灰团面露迷茫,身体里仿佛有两个意识在争执,一会它的眼前浮现杀戮同伴与吞食人类的血腥画面,一会是和一个漂亮女人幸福相处的画面。

它是谁?

是器诡。

不对。

你是谁?

是人类。

再具体点。

......

没有硝烟的身体争夺战终迎来了结局。

凭着本能,更胜一筹、消灭器诡意识的外来灵魂头痛欲裂的喃喃道:“贺余朔。”

他是贺余朔。

***

“植物进化?”夏纱从夏鸣嘴里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惊讶了一下,便抛之脑后。

进化是大趋势,谁也阻止不了,即便是灵泽——

灵泽的确拥有能够改变现实、堪比神明的能力,但在进化面前,显然也得让步。不然也不会出现这种状况。

“不说这个了,等下回去我会把录取通知书交给灵泽,由就是我们去了一趟集市,帮助了一个......人,对方恰好是某高校的老师,听闻我们家里有孩子想要读书,便热情的说可以去他们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