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女仙在古代(162)
他吴致远乃人中龙凤,一点点小事就瞻前顾后,什么时候才能位极人臣?
“可······”吴师爷还想再说。
“三叔,没别的事早点休息吧!我还有好多公务未曾处理呢!失陪了。”吴知州抢过话头,说完话后转身走了。
看着吴知州的背影,吴师爷心中百般滋味。
想当初,吴致远刚做官的时候,对他这个三叔尊敬有加,做什么事都会找他商量一二。
可现在呢?不管他说什么,吴致远都听不进耳朵里。
致远他这是······官位越大,官威也越重了啊!
罢罢罢!好歹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他一个做师爷的,虽说占了一个族叔的名头,却只是个白身。
知州衙门的事,致远愿意听,他才能帮着出出主意,不愿意听,他又能奈他何?算了算了,他还是别管那么宽了。
吴师爷气闷,也懒得费心思在这里加班来替吴知州做各种谋算了。
时间不早了,他还是回去洗洗睡吧!
“呼”地一声吹灭了案头的蜡烛,吴师爷背着手,唉声叹气地出了知州衙门。
陈小玉收回神识后,好半晌才算是把吴知州和吴师爷说的一番话给消化掉了。
陈小玉惊讶万分。
这个吴知州还真是胆大啊!为了钱,连官粮的主意也敢打?听吴知州和吴师爷这两人的话意,平江府官仓里粮食的缺口很大?
第147章 天降火球
陈小玉没想到自己的运气这么好,想抓吴知州的把柄,这么大个把柄就这么自动送上了门。
不过,这个把柄太大了,大的让陈小玉有些心惊肉跳。
该怎么办呢?
捅出去?平江府的百姓若是知道平江府的官仓里无粮的话,肯定会人心浮动的,市面上的粮价,说不定还会贵上几倍。
不捅出去?
百姓们这会儿愿意忍耐着高粮价,还不是一个个都等着官府开仓放粮?
轩辕王朝成立了上千年,一向是这样的流程:在丰年的时候,官府会大力收购市面上多出来的粮食,以免粮贱伤农。到了灾年的时候,官府见市面上的粮食价格上涨的厉害,就会从官仓中放出一部分粮食,借以抑制粮价,以免百姓们买不起粮食。
到了紧要的关头,官府还会开仓发放救济粮。
正因为轩辕王朝的这个“仁政”,轩辕氏家族才能安安稳稳地坐在皇位上,统治了这片土地上千年。
百姓们也真心爱戴轩辕氏。
即便近些年北魏对轩辕王朝虎视眈眈,也没能踏进天门关一步。
可如今,平江府官仓里的粮食被吴知州这只“大老鼠”给挪用了。
吴知州却补回官仓里的粮食一事漫不经心,要知道,今年可是荒年啊!平江府能收上来的粮食税收,少之又少。
等到了上面叫吴知州开仓放粮的那一天,肯定是一场大灾难。
救济粮是官府为百姓们守住的最后一道防线,百姓们无救济粮可领,那可是要饿死人的。
陈小玉在原身的记忆中翻查到了一下。
上辈子,平江府因为这次的灾情饿殍遍地。
百姓们饿死这么多,可这个吴知州为什么没有被天景帝问责,反而一路高升?
这······怎么想怎么不合理啊!
陈小玉找啊找,终于给她从原身的记忆中找到了一件奇怪的事。
今年冬至那一天,天降火球,把平江府的官仓给点着了。
那一天刚好有大风,风借火势,不到半天时间,就把连绵十里的粮仓全都烧成了灰烬。
平江府的百姓们看着化成了焦土的官仓,一个个哀声四起。
就在前一天,知州衙门出了通告在各处张贴,说是接到皇上圣旨,从后天开始,各县开始派发救济粮了。救济粮按人头发放,每人半旬发放粮食半斗。
消息出来时,百姓们欢声雷动,个个自动朝京城方向跪下,叩谢天景帝爱民如子。
即将发放救济粮的时候,平江府储备粮食最多的官仓却被天上降下的一个大火球给烧了。这是老天爷不给他们平江府百姓活路了吗?
平江府的官仓被烧后,各县自有的官仓里并没有多少粮食,因此,派发的救济粮数量直接大缩水。
到了领救济粮那一天,每个人头只领到了半斤粮食。
而且,后续的救济粮一直没见到影子。
就这样,平江府的百姓们等啊等盼啊盼的,等了一个多月,也没盼到官府重新发放救济粮的消息。
两个多月后,官府从南边调来了粮食后,才开始重新发放救济粮。
可那时,平江府的百姓已经饿死了一大半。
因为这事,天景帝还下了一次罪己诏。天降大火球烧了粮仓,怎么看怎么是上天对他这个“天子”不满啊!
天景帝下了罪己诏后一病不起,拖了两三年就驾崩了。
结合起今天听到的这些,陈小玉思来想去,觉得上辈子平江府会有这么多人饿死,根本不关天景帝的事,而是吴知州做下的孽。
吴知州的官仓里没有粮食,为了应对“开仓放粮”的圣旨,吴知州不知道用了个什么办法,让天上降下个大火球,把官仓给烧了。
官仓烧成了焦土后,又有谁会想的到官仓里面原先并没有粮食呢?
上辈子吴知州靠着“天降大火球”度过了难关,一路青云直上。
平江府那么多百姓的命,给由谁来赔?
陈小玉越想越气。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陈小玉释放出神识,往平安镇那边延伸了过去。
官仓就建在平安镇附近,连绵十多里,看上去气势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