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种植女仙在古代(195)

作者: 月儿在林间 阅读记录

好半晌,金秀才才回过神来,追问道:“翠儿,你说的可是当真?小玉她真有这么厉害?”

“爹,自然是真的,女儿亲眼所见。”金翠翠肯定地回答着。

“好,好。”金秀才连连点头,心中满是欣慰。

原本,金秀才还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未必能照顾到金翠翠母女俩几年。

小玉有这番造化,他这把老骨头,就算哪天闭了眼,也不用担心翠儿母女俩过的不好了。

平江府,知州衙门。

吴知州板着脸,在堂前一边踱步,一边思考着。

吴知州今天有些心烦气躁。

秋收过后,各县这几天原本应该纷纷押运至平江府官仓的粮食,没有半点踪影。

不仅如此,各地县令还纷纷上书给吴知州,说自己的治下遭了灾,今年的赋税应该是收不上来了。真逼的狠了,百姓们说不定会反的。

这还不算,各地县令还请吴知州牵头上书给朝堂,恳求天景帝开恩免了平江府今年的赋税。

吴知州愁的每餐连饭都少吃了小半碗。

最糟糕的时候终于来到了。

真被吴师爷说中了,秋收后无粮入仓,他们就大祸临头了。

说不定,天景帝下旨“开仓放粮”之日,就是他吴致远丧命之时。

想起空空如也的平江府官仓,吴知州头大如斗。

三天前,吴知州叫了大粮商王家和周家的当家人来知州府说话。

王富贵和周兴旺答应的好好的,这几天马上就会从别处把粮食调过来,先填补回官仓一部分的缺口。然后会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把官仓的粮食全都填满的。

可是,几天过去了,吴知州一两粮食都没见着。

不仅如此,就连经常在吴知州面前转的王富贵和周兴旺,这几天也不见了人影。

吴知州心中着急,半个时辰前让二管家吴二去了王家和周家,叫王富贵和周兴旺来知州府问话。

吴知州打算好了,一会儿王富贵和周兴旺若是再推脱,今天就把他们俩扣在知州衙门再说,让王家和周家的小辈们拿粮食来赎人。

吴知州就不信,他一个手握权柄的五品朝廷命官,还奈何不了两个粮商。

吴知州正发着狠,这时,一声剧烈的咳嗽声在耳房里响了起来。

“咳咳咳······”

咳嗽声有些撕心裂肺的,带着一丝不祥之兆。

吴知州皱了皱眉头,心情更差了。

咳嗽的人是吴师爷。

半个月前,吴师爷偶感风寒。一开始,吴师爷只是小咳几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吴师爷的咳嗽越来越厉害,脸色也越来越苍白,昨天上午,吴师爷还咳血了。

昨天下午,吴师爷去了府城的“慈心堂”看病。

坐堂的黄大夫说,吴师爷得的是肺痨。

肺痨?这可是绝症啊!一个不好,还会传染给别人的。

第177章 金蝉脱壳

吴师爷昨天下午就强撑着病体,来知州衙门向吴知州提交了辞呈。

吴师爷说自己病体难支,恐怕耽搁了吴知州的事。

吴知州当场就批了吴师爷的辞呈。肺痨啊!吴知州才不想自己被传染了。

今天一早,吴师爷再次来知州府,是为了把手头没处理完的一些事,和吴知州做个交接的。

可惜,吴知州根本不愿意和吴师爷说话,只是叫吴师爷把文件封存一下,放在案头就好。

吴知州才没兴趣去接管吴师爷的工作。他一个堂堂知州大人,怎能把精力耗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当中?

钱粮师爷虽然难请,却也难不住吴知州。

他们吴家是个大家族,族中做官的人不多,中过秀才的读书人,倒是有那么十几个。就算走了吴师爷,另外再请个“吴师爷”又有何妨?

昨天,吴师爷一请辞,吴知州马上让人送了一封信去老家,叫族长帮忙叫个族人过来接替吴师爷的位置。

反正今年无粮可入仓,吴师爷手头的那些工作根本不急。等老家那边来人后再做也不迟。

吴师爷做好手头的事,慢吞吞挪了出来。

“致远······”见到吴致远,吴师爷像往常一样走前几步,想和吴知州说话。

吴知州吓得脸白了白,捂着鼻子往后退开了几大步。

吴知州听大夫说过,肺痨这种病,是靠着飞沫传播的。人和人说话时候不能凑的太近,要不然,很容易被传上。

吴师爷见状,苦笑了一声,从袖筒里掏出一张帕子,掩住了自己的口鼻后,才开口说话。

“致远,那些文书······我已经······装进袋子里封好,放······在案头了,以后,你自己多多······保重。”吴师爷一手捂着胸口,一手捂着口鼻,说话有气没力的,一小段话也分了几次才能说出口。

“三叔,我知了。你安心回家养病去吧!”吴知州伸出另外一只空着的手挥了挥,强笑着说。

“那······我······我走了。”吴师爷低下头,嘴角露出了一丝苦笑。

今天这一趟,吴师爷原本不需要亲自过来的。

只是,事到临头,吴师爷又心软了。

毕竟是自己辅佐了十多年的族侄,吴师爷原本想劝吴致远几句,以后若是还有机会做官,可不能像以前那样马虎了。

可见到吴致远这一副做派,吴师爷就算有再多的叮咛,也说不出口了。

他人还没死呢!吴致远就一副恨不得离他十万八千里远的样子,连表面上的客套也不愿意做了。

虽说人走茶凉是世间常态,可他还没走呢!茶就凉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