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女仙在古代(326)
等村民们跑了个七七八八的时候,王里正苦着脸,问邹知州:“知州大人,蝗虫真的能抓吗?蝗虫娘娘不会怪罪吧?”
一直以为的神明,在仙子大人和邹知州这些人的心目中只是任打任杀的小虫子,王里正有些接受无能。
“肯定能抓,你没听陈里正说,仙子大人的徒儿,还用蝗虫做菜呢!油炸蝗虫,香喷喷的,美味又有营养。”邹知州见王里正刷白的脸,安慰着说。
“油炸蝗虫?”王里正愣住了。
“是啊!长洲县那边,油炸蝗虫已经成了一道风靡各处的美食了。对了王里正,你和大家说一声,抓到的蝗虫用布袋装着,明天拿到知州府衙门来换粮食。一斤蝗虫换一斤红薯干,绝不拖欠。”邹知州乐呵呵地说。
邹知州吃了厨房赶着做出来的“油炸蝗虫”后,立即爱上了这个味道。
美味又营养价值高的油炸蝗虫,做好后,放上半个月也不会坏。
邹知州觉得自己再吃上十天半个月的,也不会腻。
再说了,即便油炸蝗虫不好吃,邹知州也会看在营养价值高的份上,把蝗虫尸体给收了。
就算不是人吃,好歹也能喂猪喂鸡不是?
有了“蝗虫换粮食”这根胡萝卜吊在前头,邹知州不怕村民们不努力。
“真的么?一斤蝗虫换一斤红薯干?”王里正的眼神亮了起来。
三斤红薯才能晒出一斤红薯干呢!
王里正听邹知州这么一说,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气。
第295章 帝王之怒
紫禁城,上书房。
天景帝批阅完桌上堆积着的最后一份奏折后,伸出手指,捏了捏紧皱的眉心。
这两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各地灾祸连连。
今天的奏折中,有一大半是报告各地受灾情况的,还有一小半是建议天景帝下“罪己诏”的。
天景帝心中很愤怒。
这些大臣,拿着他的俸禄,却不知道替君分忧。
一有点什么不好的事,就往他这个皇帝身上扯。去年有几个州府发生了旱灾,这些尸位素餐的臣子不想办法善后,第一件事就是上奏折叫他轩辕明亮下“罪己诏”。
罪己诏罪己诏,他轩辕明亮何罪之有?
他轩辕明亮六岁登基,这五十多年来,宵衣旰食,一刻也不敢懈怠。
轩辕明亮这个皇帝,难道做的还不好吗?
每天天未亮就起身上朝,夜里常常批改奏折到三更。
他的心中装的都是黎民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他轩辕明亮一大半的时间都是在上书房里度过,很少去后宫歇息。
凭什么民间一遇上灾祸,百官们就要他下“罪己诏”?
不过,今年蝗灾来势汹汹,轩辕王朝十六个州府,有十二个都遭了灾。
遭灾的这些州府,这一季的收成,约等于无。
灾后救治不及时,百姓们无粮果腹,肯定会多出很多流民来。流民一多,那可是会出乱子的。
这灾后的安置,要叫户部赶紧拿个章程出来。
也不知各州府的存粮还有多少,能撑的到今年秋收吗?
还有······北魏那帮人,会不会趁机做些小动作?
北魏人趁火打劫的话,定北军的军粮肯定要优先保障。
这一件件事,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呐!
天景帝越想越心烦,不由得站起了身,在屋里踱起了步。
“启禀万岁爷,成王殿下和武王殿下求见。”这时,李怀吉的声音在上书房门口响了起来。
“不见!让他们滚!”天景帝烦躁地大喝了一声。
天景帝知道轩辕流风和轩辕金刚是为了什么来的。
不就是眼馋小三子在户部做出了一点成绩吗?一个个的乌眼鸡似的盯着兄弟不放,也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的脸,想让他这个做父皇的“一碗水端平”?
要不是为了小牧野,他连朝阳也不想用。
他这个当爹的还健朗着呢!
老大和老二想插手政务,也要他愿意给才是。
“是。”李怀吉应了一声后,赶紧调转身子往外走。
李怀吉明白天景帝的心情。
天景帝年纪大了,心中自然会忧虑自己百年之后的事。
仅剩的三个儿子,之前看着还好。可近段时间来,天景帝却越看越觉得不成器。
老三轩辕朝阳呆在户部一年,也才学了个皮毛。
轩辕金刚和轩辕流风这一对兄弟,因为老三的事,近几个月来动作频频。
兄弟俩不停地找机会在天景帝面前诋毁对方,要不然,就做出一些天景帝无法忍耐的事。
就在上个月,一些官员上书,请求天景帝立太子。
说什么一国不能无储君,呸!那些个臣子,还不是想借着立太子的机会,给自己谋求个“从龙之功”?
天景帝都快烦透了。
他觉得自己还能活上几十年。又不是病入膏亡命不久矣,这两个蠢儿子就上蹿下跳想逼着自己表态,选个皇位继承人出来?
这也太不把他这个当爹的看在眼里了吧?
天景帝生性多疑,轩辕金刚和轩辕流风做的越多,天景帝心中就越反感。
最令天景帝生气的是,一年前,轩辕金刚和轩辕流风联合一些官员上书,说睿王世子已过七岁,住在皇宫中于理不合。
轩辕牧野为了避嫌,这一年来一直呆在睿王府,不肯进宫居住。就算进宫看望天景帝,轩辕牧野也是匆匆来匆匆走。
(轩辕牧野懵圈脸:不,我才不是为了避嫌,我是沉浸在修炼的乐趣中不能自拔。)
天景帝烦死这两个蠢儿子了,心情好的时候,这两人进宫,天景帝还愿意搭理一二,心情不好,直接叫他们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