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三国之我有公侯命(161)
丁宁好奇,“现在西河郡人口多少?”
丁昌伸出三根手指,“将将三万。”
“三万?”她长社一个县人口都快两万了。丁宁震惊,心里又对比了一下长社跟西河郡的面积,得出西河郡的人口密度之后,整个人都惊呆了。
难怪之前父女俩通信,阿父一直说西河郡这问题那问题。就西河郡这点人口,想要做什么,还真的很困难。
“西河郡粮食够吃吗?”
“什么?”丁宁话题跳的太快,丁昌一下子没跟上。慢半拍才道,“现在够吃,怎么啦?”
“如果有富余的,可以想办法吸收点人口……”现在黄巾之乱虽然大面上暂时镇压下去了,可以宫里那位的造作程度,再次乱起来不过是早晚得事。如果她阿父有想法,完全可以想办法弄点人来填充西河郡人口。毕竟无论如何,人才是根本。
“这个,好像可以?”丁昌有些不确定的开口。
周元也觉得可以。
然而一家人见面,好不容易缓下激动的情绪说起这事,丁原便摇头叹道,“这事不成,刚收到陛下下的诏令,今年除了正常的赋税之外,还得每亩地额外交一笔修宫钱……”交了赋税再交这个,西河郡恐怕连养活现在的人口都困难,又怎么去养更多的人?
“修宫钱?什么修宫钱?”丁宁错愕,这又是什么时候多出来的?
“就刚加的。二月里,那位的南宫不是烧了?”
“南宫烧了,让老百姓凑钱给他修?这是不是脑子有什么(大病)”黄巾起义刚压下去,就弄这个。
丁原也很无语,可有什么办法呢?他们运气不好,碰到的就是这么个,没脑子的君主。
周元托着茶碗脸色有点难看,“如此,恐怕刚压下去的起义,又要起来了。”
“肯定的”丁宁附和点头。
事实也正如几个人所料,他们这边刚刚跟附近几个郡合作,把其中一小股到处乱窜的匈奴抓住,北来的商队就带来了益州、交趾两州百姓不堪重负起义反抗的消息。
丁宁:……好吧。
“这大汉的天命,恐怕真的是到了。”
旁边丁原听到丁宁的嘀咕,整个人跟过电一样浑身一个激灵。
第149章 感谢支持
作为深受忠君思想影响的汉臣, 丁原内心里肯定是不愿意接受大汉寿命将至的。
可刘宏的一系列作为,此起彼伏的百姓起义,又让丁原不得不接受这一点:大汉朝可能真的要不行了。
“阿父, 阿父?你没事吧?”
意识到这一点的瞬间,丁原脸色有些苍白, 身体也有些摇摇欲坠。
丁宁第一时间发现,慌忙过来扶住丁原。
丁原捂着胸口摇头,他没事,他就是心里有个什么东西突然一下子绷断了有点受不住。缓了口气, 丁原转头看向丁宁, “宁儿,你说,咱们大汉, 真的没救了吗?”
丁宁叹气,“现在要救其实也还能救,可是”, 丁宁认真看向她阿父,“您觉得,宫里那位会按着我们想的去做吗?”
丁原在丁宁的搀扶下, 在旁边坐下摇头。
那不就是了, 所以他们在这着急, 其实也不过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罢了。丁宁摊手。
丁原沉默, 良久才又重新抬头红着眼睛看向丁宁, “那对这事,宁儿你可有什么想法?”
“暂时没什么想法,大势面前,个人其实也改变不了什么。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尽自己所能, 护好自己能护的人,剩下的,边走边看呗。”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
丁原叹气点头,还真是,“要不要考虑考虑调来并州跟阿父一起?”
丁宁摇头,“我现在在长社挺好的。”她还不想动,不过她也知道丁原顾忌什么,笑着问,“要不阿父去颖川?”这样他们一家人也能在一起。
“之前要是没来这,你这么问,阿父我呀还真想去颖川。”丁原捋着胡子笑,“可是来这里呆了两年,现在再让阿父走,阿父还真有点舍不得。”不是舍不得郡守这个官职,是舍不得这里的百姓。
这种不舍,丁宁懂,因此她刚刚其实也就随口说说,并没有真的让她阿父去颖川的意思。毕竟就目前来说,并州西河郡还算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地方。
未来,只要她阿父不掺和董卓跟大汉皇室之间的事情,这里还是挺安全的。
不安全的是南城老家那边,“阿父,你看阿兄,盛大兄什么时候有时间让他们回去一趟,把祖父他们接过来吧。泰山郡那边接下来恐怕不太平。”
许氏:“这事,之前你阿兄他们也说了,你阿父的意思是等匈奴的事解决了,就让你大兄他们带人回去接。”
“我也跟着一起吧”闻言,周元主动出声。“长社那边现在也都上正轨了,事情不多”他正好脱得开身,许久没见祖父,他也替妻子去尽尽孝心。
“成吗?”许氏跟丁原倒是不反对女婿回去,可是只大闺女小闺女回长社,成吗?能镇得住吗?
“可以”丁宁想想点头,“姊夫回南城的话,阿姊到时候还可以在家多住一段时间,等姊夫回来再跟姊夫一起回去。”她一个人回长社也没事。
“那这事就先这么定。”丁原最后一锤定音。说定了这事,又在家陪着丁宁她们吃了顿饭,丁原就跟之前很多次一样,着急忙慌的又去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