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菀的功德系统(181)+番外
太皇太后去世无论是因为什么,都是不能简单操办的。而温菀她们这些没有离开的公主驸马们,也等到了最后的结果。
再次守灵的温菀能够看到,很多人都不怎么撑得住了。先帝和太皇太后这两场葬礼时间太近,年轻体壮的还好些。
那些身体差的年老的人家,连续两场哭灵下来,身体自然是熬不住了。
就是一些身体还算可以的女子,也有很多撑不住了,更别说那些小孩子了。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新帝的孩子,作为将要新帝的孩子,之后的皇子公主,他们在这两次哭灵中可是不敢出一点岔子的。
新帝登基他们这些皇子公主就被无数人看着,甚至还有鸡蛋里挑骨头的人。
要是在这种时候出了问题,就是皇帝也不会轻拿轻放。
年纪大一些的还好些,身体也算受得住,年纪小的那些,就是特意照顾了,也有很多之后就病了的。
哭灵一结束这宫里宫外的多出好些病人,太医自然也是忙碌的不行,就是民间的大夫这段时间也很忙碌。
不得不说出生富贵也不一定就是好事,至少这种时候会有很多人觉得不算好事。
好在温菀身体好,她平时在蒙古骑马打猎这些都是去了的,还人尽皆知。
大家都知道她喜欢这些活动经常去玩,身体好也很正常。
倒是她六妹和宁公主也跟着病了一次,好在两个孩子有她的特别照顾一直都还好。
等和宁病好后,也差不多一个月。京城中很多人家的病人好了,却也有很多人家的老人没了。
老人本就年级大了,这种哭灵去一次还行,连续两次还不到一年时间,自然是受不住的。
京城中一时间多了不少办丧事的人家,好在这些人家温菀她们送个礼,最多出席一次就够了。
等事情处理好,已经三个月过去,热孝已过,温菀她们这些公主也该告辞离开了。
这次入京差不多待了将近一年时间,现在是该回去了。
好在温菀她们这些公主都是属于外嫁女,守孝和儿子还有未出嫁的女儿并不相同。
守够三个月热孝也就大致差不多了,至于之后的国孝那就不用那么严谨。
很快温菀一行人回到了蒙古,路上花费了一个月,毕竟赶路实在是不好受。
回到蒙古后她也没因为天高皇帝远的,就不遵守规矩。
哪怕出嫁女对于守孝其实不用守三年,可是这不是还有国孝在,该有的规矩温菀自然会遵守。
哪怕是回到蒙古,甚至是在公主府这种能够完全掌控的地方,各种行为都无一点差错。
反正这些年她收集了不少厨子,那些人做素菜的手艺半点不差,一个月不带重样的。
一年时间的孝期,还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了,只半年时间,温菀觉得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国孝结束,温菀也算出了孝期,当然先帝儿子和未出嫁的女儿,还要继续守孝。
只是守孝也不耽搁宫里的各种事情,之前是先帝后宫妃嫔的勾心斗角。
现在先帝走了新帝登基,宫里的事情又发生在新帝后宫。这些事情来来往往也就那些东西,算不得稀奇。
温菀得到的消息也看得出,和先帝后宫没太多不同。
不还是有点,至少新帝后宫就没先帝后宫那么多蒙古妃嫔。
之前新帝只是皇子后来成了太子,后院才多了一个蒙古出身的侧福晋,还有一个格格。
侧福晋入府没几年,也不怎么得宠,一直都没有孩子,那个格格倒是生了一个小格格。
因生了孩子这次对方的位份也不低,那个侧福晋只得了一个昭仪的位份,不算低却也不高。
谁让她不得宠,没谁为这么一个失宠的妃嫔去为难皇帝,就是她出身的蒙古部落,都在想着要再选一个人入宫。
先帝驾崩时,带着蒙古血脉的皇子年纪还小,加上有太子这个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也不可能轮到他。
但是想也知道之后对方一个亲王爵位是少不了的,谁让对方母家势力颇大。
现在上位的皇帝和蒙古关系有远了一些,那些人怎么可能甘心。自然要送更多蒙古女子入宫生下子嗣才行。
不过温菀知道,这些女子就是生下皇子,也上不位的。
先帝驾崩前和新帝说过,现在朝廷和蒙古关系和睦,却也不能不防备。
蒙古妃嫔可以有也能让她们生下孩子,只是有一点,那就是这些带着蒙古血脉的皇子,最好不要登上皇位。
以后不用说,他这一朝定然不行,只是也不能做的太过,不要被人看出。
先帝还告诉他可以多纳一些不同部落的蒙古妃嫔,让她们自己去争,不用自己出手。
温菀估计是除了皇帝唯一知道先帝交代了什么的人,之后皇帝即便告诉了其他人,也不可能完全说出。
先帝可是说了不少隐秘的事情,那些事情,可不是谁都能知道的。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先帝的孝期终算是过去了。
康熙二年孝期结束后,皇帝动作就大了起来,之前毕竟还在先帝孝期,他就是想改变一些东西,也不好太多。
现在先帝孝期结束,总算是能够做一些事情了。
就像是后宫的问题,先帝妃嫔不少,安置起来可不简单。
按理先帝妃嫔一般是安置在两个宫殿中,因先帝有皇后,现在是两宫太后并立。
正好两宫太后住正殿,剩下的就住后殿和东西配殿。
可两个宫殿根本完全不够用,就那么些皇子安排先帝妃嫔和她们的宫女嬷嬷,怎么可能住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