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103)
很多村也因此事而大打出手,村长为了调停此事,只得让村人自家捡自家的,不可到别家田地里去捡,村里因捡稻谷而产生的矛盾也因此消停下来。
许慧起初还觉得有些浪费,怎么能剩下这么多稻谷在田里?如今想来,倒也是一件好事。
听着婆母的话,岑嫣作思索状,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关窍。山民不需要拿粮食向朝廷交赋税,不必贿赂收税的官差,自个种多少自然有多少。
她略微点了点头,轻言浅笑道:“若是真能跟寨子里的山民买些或换些稻谷回来,咱们也就不用忧心了,就连明年的种子也能存出来。”
“确实,咱们明年的种子也得留心,今年在冬日之前将田地给开出来,把咱们堆好的粪肥放到田里把田给养起来。”
农人的田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起来的,田地里的泥巴也与寻常地方的泥巴有所不同。
要养成一块好田,不仅跟田地的地位置有关系,还跟照顾田地的时间和农人有关系。
养出一块上等的良田,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完成,而在养田期间,需要往田地里放入数不清的肥料,把泥巴养得油亮亮的。
“只要咱们家齐心协力,多开出几块良田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岑嫣攥紧了拳头。
看到董繁枝也往这边跑了过来,许慧悠然道:“行了,这时候也不早了,咱们还得去问问小鸡仔和谷子的事呢。”
“嗳。”
婆媳两人一人背上一个篓子,篓子里的猪草装的满满登登,都插不进一根手指。
刚背起猪草时,岑嫣还踉跄了一下,险些没站得住脚。
此时,已经跑到两人身边的董繁枝见状,看向岑嫣:“嫂嫂,你放些到我的篮子里吧?你这蚱蜢笼子拿给我背吧!”
说着,她走上前就解开挂在岑嫣身上的竹笼,直接挂到自己身上。
当她想要拿岑嫣背后的猪草时,岑嫣摇了摇头:“没事,我背得动,只不过一时间没站稳罢了,你走前面,我在后面跟着你。”
董繁枝年纪小,也背不了太重的东西。
而岑嫣刚才站不稳也只是因为肩膀上的肩带太细,有些磨人罢了,篓子里的猪草并不算重。她没扛过特别沉重的东西,肩膀嫩,所以有些不习惯。
“嫣娘,你没事吧,拿一些到我篓子里?”许慧拧紧眉头,有些担忧。
说着,她便走过来,不由分说地搂了一大把猪草到怀里,衣襟被一部分猪草给打湿了一点。
岑嫣原本想拒绝,耐不住许慧的动作太快了,她也只好任由对方动作。
三人晃晃悠悠的走在青草铺就的田埂上,空气里带着些许的泥腥气,泥腥气中又泛着稻草和青草的香。
刚走到河边时,就看到董承志和董伯年父子牵着牛从河边的田埂上过,小黄在后面跟着。他们这是去看捕猎陷阱,顺便带着牛和驴去山脚下吃草,等回来时也能让牛运些东西回家。
“你们割的猪草也太多了,下次少割些。”看到婆媳几人带的东西满满当当,董伯年忍不住遥遥地喊了一声。
“东西也不算多重,这有啥?”许慧有些不满。
听着许慧的语气,董承志不敢再接话,只说:“待会儿若是顺手的话,我也带些猪草回来。”
“行,到时候你们早些回来吃饭,别又被什么耽搁了,那饭菜冷了可就不好吃了。”
最近这段时间,父子几人去山上就容易回来晚,她每次都会忧心得事都做不了,时常望向家门口的路,盼着父子几人早点回家。
岑嫣跟在后头觉得肩膀有些吃力,今日的猪草似乎格外多些,看来,她得想个办法才行。
肩膀上的肩带太粗了,到时候把这肩带弄宽一点。
至于下次再来割猪草,她就自己来割,也能控制一下猪草的数量。
董伯年似乎发现岑嫣的脸色有些红,心中隐约有几分猜测,他回想起自己刚挑东西的时候肩膀也被磨的格外疼。
他想着晚些时候得暗示一下母亲,每次少弄些猪草背回家。
父子两人也只是跟婆媳三人寒暄两句话,也就直接往山上去了。
远处的太阳已经慢悠悠地露出半个头,岑嫣深深吸入了几口清凉的空气,把肩带挪了一下位置,又继续跟着许慧走了。
沿着河走,叮叮咚咚的响着,岑嫣侧眼看去,水面不断泛起白色的水花和波纹,几只鸭子正在河面上嬉戏。
这段时日,似乎没见到赶鸭子的少年了,这些鸭子隐约认熟了路,知道自己出门,自己回家。
她想,到时候问吴家有没有小鸡仔的时候,就顺便问问有没有小鸭子,她们家正好在河边,到时候就教鸭子下河回家,没教多久估计也就认得路。
她记得,鸭蛋比鸡蛋还大哩,一个鸭蛋就能抵得上两个鸡蛋了。
因着想事情,她竟也不觉得肩膀上有多磨人了,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走回了家。
才到家,就看到董仲清烧着猪食炉灶的火,而那口大锅里的热水已经很热了,直接把猪草剁进锅里去就好。
锅是前些日子跟寨子里的吴铁匠买的,他专门去山下买铁来融,然后自个做锅,只是他家卖的锅却格外贵些。
不过山民也愿意跟他买,一则是山民没得选,二则是他做的锅也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