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153)
小黄此时也上楼来,岑嫣看了小黄一眼,见他神情似乎有些委屈,只忧伤地看向床上躺着的董伯年。
他也不似寻常时那般见人就热情地扑过去打招呼,只乖巧地趴在旁边抬眼看。
一人一狗就这样在旁边守着,许久之后,董承志才带着一人姗姗来迟。
那人看着年纪约莫有四十,正是寨中的洞医,勉强会把些脉,给山里人弄些土方子的药来吃,但经他手治过的人基本上都会好的很快,山寨里的人对他很是信服。
“吴大夫,您快给我儿看看,他自今日下午睡过去,就一直昏昏沉沉的。”
“哎。”
岑嫣立马就给对方让了座,吴大夫将身上背着的木质药箱放下,给董伯年把脉,不消片刻,便将药材给开好,直接就从药箱里拿出来。
早在董承志去到他家时,就已经给这吴大夫描述过董伯年的情况,他也能大概猜出董伯年着这次会用上的药材。
“他这病就是之前受伤之后的身体没养好,再加上最近出山又受伤,所以才一股脑儿全发作起来,最近也别让他干什么活计,把身子将养好才是正经,要不然怕是会落下病根啊。”
吴大夫苦口婆心地叮嘱了一番,才告辞离去,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外头的天色微暗。
董承志见此情形,慌忙拿了一个灯笼跟着跑上去给吴大夫照明。
灯笼是他前些日子琢磨着做的,没想到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只是等他追上去之后,吴大夫却让他别送,他自个儿能摸黑回去,可董承志怎么会做下落人口实的事情?
提着灯笼追着吴大夫走,那吴大夫没奈何,便由着董伯年跟着。
而在岑嫣这边,她点了一盏灯在桌边吃饭,油灯发出来的灯光昏黄,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盘子里的菜,却不怎么能看得清楚。
油灯的灯芯快要灭掉了,岑嫣小心拿着专门挑灯芯的小铁丝挑了挑,那忽闪的油灯又亮了许多。
那灯芯是用田野上的灯芯草的白色灯芯制成的,虽不费什么银钱,但在用的时候需要时常挑灯芯,要不然灯芯燃尽,油灯也就灭掉。
用起来有些麻烦,不似蜡烛那般方便,岑嫣如是想。
她狼吞虎咽地吃好饭,便护着油灯往董繁枝所在的火炉旁边走去。
“枝娘,这药可好了?”
“嫂嫂,约莫是好了吧,已经滚了好一会儿呢。”
说着,董繁枝便到灶上拿起一块干帕子来揭开药罐上的锅盖,一股子香甜的药香味铺面而来。
吴大夫给董伯年开的药里有一味药就是麦冬,所以这次熬煮的药才格外香甜些。
油灯内明灭的灯火映照着药罐里的药水,那药水虽是褐色的,但看着却有些清亮。
“行,我去拿了药碗来装。”
说着岑嫣直接就去橱柜里拿了一个大海碗来,姑嫂两人小心地将药罐子里的药倒到碗里,岑嫣便小心地将药碗往楼上端,而董繁枝则在前头给岑嫣打灯,两人缓慢地上楼。
端着药碗进入屋子之后,许慧见两人来,才笑道:“我正好要去换水呢,如今你来了,倒是正好,我先去换水,等会儿再回来。”
“嗯。”岑嫣点了点头。
见这屋内并不需要自己,董繁枝又提着灯给许慧照明,跟着出门去了。
岑嫣则在屋内小心地用勺子翻动碗里的药水,不断地吹着药,试图让碗里的药凉的更快些。
许久之后,药碗内的药凉下来,她便小心地用勺子给董伯年喂,但每次都会有许多药撒出来。
她想叫醒董伯年,但却怎么也叫不醒他,就在她犯难之际,许慧带着董仲清和董繁枝回来。
许慧手里拿着一把药草,而董仲清跟着后头提着盆。
“娘,您这是?”
“这是退烧的药,我刚才让二郎去路边采的,等会拿来给他揉揉身上,他也能好的快些。”
用药草揉身子是村里的偏方,但这偏方有时候灵验,有时候却不怎么灵验。
岑嫣点头笑道:“正好您来了,我喂不进去药......”
“行,我来把他扶起来。”
说着,许慧就上前帮着把董伯年扶起身,另一边手掰开董伯年的嘴,岑嫣直接用勺子一口一口地喂到董伯年嘴里。
这喂药的法子还是从前许慧喂董家几兄妹喂出来的,如今做起来倒是得心应手。
待到喂好药之后,几人又折腾着给董伯年揉身擦身,忙乎许久才消停下来。
最后只留下岑嫣在房间伺候董伯年,许慧半夜时不时地跑过来查看董伯年的情况。
每隔一段时间,岑嫣都会给董伯年用酒水和许慧拿来的药草擦身。
现在她早已经习惯给董伯年擦身,毕竟董伯年时不时就有个伤痛,需要人照顾,而这照顾的人非她莫属。
等到次日,众人皆疲累不堪,董伯年也醒了过来。
直到众人为他忙碌了一整夜,他心下有些自责,昨日下午他觉得脑袋有些疼,十分疲倦,便回床上躺着睡,没想到这一睡就睡到了第二日。
“你昨日还说没事,不用吃药。怎么,现下躺在床上的人是谁?”
董伯年听了岑嫣的话,面色有些羞囧。
“多谢娘子......”
也不敢为自己辩驳,他刚醒来时,就瞧见岑嫣的眼下泛着淡淡的乌青,他怎么忍心对妻子说其他的话?再说了,自己这次生病,也的确是自己太过于粗心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