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记事(种田)(246)
说着,岑嫣就去旁边箩筐里堆着的袋子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陶罐子,陶罐上头还盖着一个小小的木盖子。
“哎!”
董仲清欢欢喜喜地跑到岑嫣面前接过罐子,打开罐子就是一股子薄荷的香味,薄荷味中还隐隐约约有一股子艾草的清香,闻起来特别舒爽。
他立马就掏出指甲盖大小的薄荷膏涂到眼皮上,此时的眼皮上又痒又疼,还隐约发着热。
眼皮和鼻子不同于身体的其他地方,若是被蚊子叮咬,会格外地痒疼,在其他地方痒疼一分,在眼皮和鼻子上被叮就会痒疼上三分。
当他将薄荷膏涂抹在伤患的眼皮和脸上之后,才觉得皮肤上清凉舒爽了许多,没有刚才那般难受。
他随后涂抹了各处,将涂过的地方,没涂过的地方都涂了一遍。
“这薄荷膏真好用,还是嫂嫂好!”
他话音刚落,那边的董伯年催促道:“快干活儿吧!你帮着快些干,咱们今日就能将地里的草除干净。”
“嗯。”董仲清点了点头,扎进地里开始拔草。
远处的山峦渐渐被金光笼罩,太阳渐渐升起,带着几分寒意的山谷也渐渐变得暖和了几分。
众人忙碌了不知多久,菜地里的杂草被清除干净,他们所在的这边山也被阳光晒到。
许慧带着岑嫣和董伯年去菜地旁蜿蜒长着的一大片南瓜藤里折南瓜藤蔓和南瓜花。
俗话说的好,要想南瓜长的好,就要经常给南瓜打尖,让南瓜生出侧枝,侧枝长得多,南瓜藤蔓上挂的瓜也多。
南瓜藤蔓上长着一大片黄灿灿的花,花朵的下头都没挂拳头大小的果子,岑嫣便知道这是南瓜的雄花。
她小心地摘下雄花,没一会儿就摘了一大把。
那边的董伯年瞧见她抓着一大把南瓜花,就忍不住眉眼温柔地笑,人家都是来给南瓜藤蔓打尖折藤蔓的,自家娘子倒好,竟然在那里摘起了花。
不过他到底是知道岑嫣为何摘花,瞧见面前长着一大朵黄灿灿的雄花,他直接就摘下。
打尖摘的南瓜藤蔓和南瓜花都可以拿回家去做甜汤,只需要在锅里下油和水煮,放上剥皮洗干净的南瓜藤蔓段,就是一道清甜鲜美的绿色菜肴。
而在这其中加入一些黄色的南瓜花瓣,到时候夹起一筷子放到碗里,柔软滑溜,更加清甜,比藤蔓还好吃。
等到几人摘好了藤蔓,那边的董承志也挑着两桶水过来。
见到他来,许慧就忍不住道:“咱们家的田还好吧?”
最近都没下过雨,前几日董承志就带着董伯年和董仲清去给田里引水,今日董承志有些不放心,便说去看田里的水,顺便提着桶去山上挑些水来浇地里的南瓜秧。
如今多给南瓜秧浇些水,那南瓜秧长得好,才能结出更多的瓜。今儿早上他和许慧就挑着许多家里腐熟过的粪来浇南瓜秧,就是指望着这地里的南瓜秧今年能结出更多的南瓜。
“还好呢,就是有人昨夜把咱家引的水给引下去,我给截回来了。”
董承志当初选中的那块田可是自己从山里挖的水井引的水,而如今有人把水给截了,那岂不是没道的事情。
“怎么截的?”董伯年有些纳闷,他记得他们家开的那块田附近没有什么田才对,要往下走一段才有一块田。
他记得那田好像是吴潭家的?
“用打通的竹子作为水管,再搭上架子,直接就把水给引下去了,还不用担心竹管里头的水会被损耗,倒是挺聪明的。”
七月正午的太阳可是能将大田里头的水给晒干,何况是小水沟里头的水?
如今用上这竹制的水管,倒是能够减小水分的蒸发,减少路途上水分的损耗。
“竹水管?”听到董承志的话,岑嫣也觉得有趣起来。
她只知道竹笛有一部分是被打通的,倒是没想到打通的水管能这么用,倒也不怪她见识浅薄,她干田里的农活儿也是来到董家之后。
“丧天良的?吴潭家怎么这样,我记得上次他们还来咱们家,让咱们家给他们家做侗布来着,怎么如今还干这事?”许慧说起这事时,语气也有些愤愤。
“不知道呢,回头咱们找他们家问问情况吧?”毕竟是一起住在山寨里,有啥事得先商量商量。
“干出这种缺德事,咱们上门骂他们都算轻的!我呸!”董仲清眼眸中带着怒气,脸上也因愠怒染上了淡淡的红。
“行了,现在天儿也不早了,咱们得早点下山才行,有啥事也等回家再说。”
众人收拾着今日摘的南瓜藤蔓和割的草,直接往家赶。
刚回到家,岑嫣就迫不及待地提着草往蚱蜢棚赶,心中忧虑的火再次生起。
来到蚱蜢棚,她就看着地上大把已经干了的草还没动过,许多蝗虫在地上躺着,只略微挣扎几下。
“这是生病了吗?”岑嫣捡起地上的蚱蜢喃喃道。
她手上捧着的蚱蜢奄奄一息,肚子瘪瘪的,腹部下放一点儿似乎还有血。
董伯年紧跟在她后头进了蚱蜢棚,看着她一脸的汗水,瞧了一眼身上的衣裳,随后将身上的袖子扯出一截。
上前小心地给岑嫣擦着额角上的汗,她额角上的汗水太多,凌乱的碎发都挂着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