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难求(141)
原来她早就是泪流满面了。
此时她才确定自己没有做梦,原来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自由。
姜明月对奚玉辞满心都是感激,她又哭又笑地看向了他,想要开口说些什么,却发现言语的力量是如此微不足道,于是她便下意识跪了下来,朝着他磕头道:“太子大恩大德,民女无以为报……”
只是不等她把话说完,奚玉辞便弯腰将她扶了起来,语气柔和却坚定道:“姜姑娘,你最应该感激的人是你自己,如果不是你敲响了登闻鼓,本宫也不会注意到这件事情的。”
“姜姑娘,等你想到想去的地方之后,可以告诉孤,孤会命人给你准备好户籍和路引,还有一些盘缠。”
话音刚落,姜明月便抬眸定定地看向了奚玉辞,她的眼眸中泪光闪闪,可偏偏语气又是那样坚定,“顾关外,太子殿下,我想要去关外,你见过漫天飞雪的样子吗?”
“听闻关外冬日的漠漠冬雪无尽,我想,那样子一定很美。”
花园中的菊花开得正好,姜明月一直等回到偏殿的时候,一颗心都像是轻飘飘踩在云层上一般,她一路又哭又笑走了回去,宫人们想要跟上来伺候也都被她拒绝了。
此时此刻,重重艰难险阻过后,她终于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自由。
她坐在桌子旁边,无声哭了很久,泪水冲刷而下,她的面容在泪痕模糊之中却越发坚定了。
良久之后,她终于平静了下来,伸手倒了一盏清茶,清茶早就变凉了,可她也不在意,凉茶灌入肺腑,她清醒了许多,只是想到了方才她心甘情愿下跪的举动,她也有那么一刻的怅然若失。
世事纷繁,又有谁能做到初心不改?
自从穿到这个朝代之后,她一直都不能接受对别人下跪,也不能接受旁人的跪拜,可现在下跪磕头却像是成为了她的本能。
甚至成为了她表达感激的一种方式。
她一直以为自己坐到了初心不改,可现在看来,哪有什么初心不改,她早就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个朝代所同化了。
或许过不了多久,她就会彻底融入这个朝代。
想到这里,姜明月心底不由得浮现了些许苦涩和不安,不过现在最苦的日子都已经过去了,她对未来总是要怀有一些希望的。
她仍然沉浸在重获自由的欢喜中,却不知此时朝堂上下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奚仲柏从来都不是什么明君,他坐上这个帝位也不是因为他多么有才能,不过是他走运一些,比他那些短命的兄长活得时间要长一些罢了。
一个就连结发妻子都能狠心杀害的人,能多有良心?
京城虽然是天子脚下,天子脚下也比寻常地方要富庶安定一些,可是这里的世家也要多一些,欺压百姓的事情数不胜数,强抢民女的事情更不是什么寻常事情。
不过是因为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百姓们都畏惧权贵,不敢去状告罢了。
古往今来,民告官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即便是侥幸遇到了什么青天大老爷,在公堂之上能得到些许好处,可是出了公堂呢?
到最后不还是要受这些权贵的欺凌。
是以大多数人根本不敢民告官。
即便是有登闻鼓也没什么用,敲了登闻鼓就要挨三十大板,三十大板之后非死即残,即便是得到了迟来的公道又有何用?
况且即便是敲响登闻鼓,侥幸活了下来,贵人所付出的不够是些许钱财,顶多不过是在祠堂关几日的紧闭。
从前百姓们选择忍气吞声,不够是觉得敲响了登闻鼓也没什么用。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居然有人敲响了登闻鼓不过是挨了三大板子,竟然还引得了太子殿下亲自做主,这件事情更是惊动了陛下。
一时间竟是有许多京城百姓都围在了大寺,等着青天大老爷前来做主,不分昼夜,大寺外面都围着许多人。
民告官的案子如同雪花一般纷纷扬扬。
见官府想要冷处此时,百姓们自然是不愿意,于是许多人便冲上去敲响了登闻鼓,即便有官兵阻拦,百姓们也不愿意松手。
无奈之下,大寺卿秦涣只能动用酷刑,按照规矩将敲响登闻鼓的人一律打上三十大板,原以为百姓们会被震慑住,可惜这次秦涣失算了。
百姓们非但不觉得害怕,反倒是更加愤怒了,自此民愤已成,单凭强权都已经无法镇压了。
秦涣见此事越闹越大,实在是压不下来了,只能将这件事情禀告给了陛下。
这几日陛下一直都在训斥太子奚玉辞,若不是他那日贸然插手了敲登闻鼓的事情,怕是姜明月的事情也不会闹到这般地步。
便是父皇严厉训斥,奚玉辞还是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处。
毕竟他从小读的四书五经和治国策略都告诉他要为国为民,《荀子》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①
这也是父皇经常挂在口边的一句话。
可为何父皇如今所做却与口中所言全然不同?
奚玉辞隐隐猜到了一些,可即便是父皇动怒用杯子砸了他,他还是不愿意按照父皇的想法去办事,而是坚持自己的做法。
气得父皇这几日都不让他上朝了,下旨让她待在东宫闭门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