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难求(165)
可是奚玉辞还是紧紧地将她小小的身子抱在了怀中,她才三岁,可她就已经永远都不能再开口说话了。
他没有问自己母后的下落,他其实也能猜到母后或许也不在了……
想到此,奚玉辞的眼眸中缓缓落了泪,此时他才明白了平日里父皇为何会用那样暗藏担忧的眼神看向他,原来是如此。
父皇总是说他妇人之仁、太过心慈手软,奚玉辞从前总是不将父皇的话当成是一回事,直到今日才知道后悔晚矣。
无论他如何悔恨,他的父皇母后都不会回来了,还有他可怜的妹妹也不能死而复生。
血与泪混合在一起,他的面容隐匿在一片血肉模糊之中。
奚玉辞忍不住想,如果他真的死了就好了。
*
那厢自从暗卫按照新帝的吩咐去将圣旨宣读给那些大臣之后,其中许多大臣的意志就开始动摇了。
或许其中有些人是忠臣,是宁死不屈的清官,可是他们不怕死,却也是害怕连累到亲眷的,再加上那边传来了东宫太子已死的消息,许多大臣犹豫之后还是跪下来认了这个新帝。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这件事情就已经得到圆满解决了。
奚无伤当时正在处先帝的丧事,听见暗卫回来禀告的消息,奚无伤正懒洋洋地靠坐在椅子上,他的神情十分平静,轻轻应答一声之后就让暗卫退下了,仿佛早就料到了这件事情。
人生在世,什么忠孝两全都是假的,只有性命和荣华富贵才是真的。
其实先帝刚刚薨逝,按照规矩,奚无伤是不应该如此着急地登基,可他偏偏就连丧服都没有穿,而是直接就穿上了龙袍,看这架势也是没有半分要披麻戴孝的意思。
他如今是帝王,是九五之尊,他不愿意去做这些披麻戴孝的事情,自然也不会有人说他。
当然放在从前,那些臣子或许是会说些什么,不过眼下那些大臣都被关在了皇宫中,方才都被那道将他们做成人彘的圣旨吓的不轻,恐怕这个时候也是不敢说些什么了。
况且新帝不披麻戴孝,损害的也是他自己的名声,大臣们又何必去为了这些事情而烦心。
暴君之乱,在一些事情上早就有了征兆。
可是此时大局已定,大臣们不由得想起了从前那位温和有礼的太子殿下,可惜,可惜,太子殿下早就没了。
奚无伤自然知道自己眼下做的事情是有些大逆不道,他当然不在意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可是眼下他并非是彻底坐稳了皇位,是以做事也不能瑞肆无忌惮。
于是奚无伤便请了白玉寺的大师前来做法,又请了钦天监来观测天象,于是便顺成章地将先帝的尸体焚烧殆尽,而后扬尘一般将骨灰尽数抛在了地上。
相比起京城的安定,塞外就要乱上许多,从十一月月末开始,奚朝与闻人一国的争斗就彻底爆发了,塞外戒备森严、军纪严密,而战争从来都是充满鲜血和牺牲的。
不过是短短三日,军营中就多了许多伤残的士兵,军医根本不够用,是以有时候女眷们也要前去帮忙处伤口。
可怖的伤口、模糊的血肉,姜明月刚开始帮着士兵去处伤口的时候,她只是刚看到了士兵血肉模糊的伤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
但是不到半天的功夫,她就已经能熟练地去替士兵包扎伤口了。
长时间处伤口,她脑海中只剩下了那些机械性处伤口的动作,此时此刻,在残酷的生死面前,她根本就没有功夫去思考那些纸短情长的事情。
如果这世上有东西比自由更宝贵的话,那一定是生命。
她可以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却没有办法不去在意别人的生命。
况且这些将士都是拼尽全力从战场上厮杀存活下来的,好不容易才活着下了战场,或许他们在故乡还有一直在等着自己的妻子或者未婚妻。
战争持续了多久,姜明月也就忙忙碌碌了多久,每日起早贪黑去替将士们处伤口、换药和煎药,姜明月觉得自己的日子忙碌充实了许多,她忽然从荒芜的生命中找到了另外一种意义。
她远在塞外,并不清楚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这场与闻人一国的战争似乎是格外残酷。
每天都有许多士兵丧命,血流成河不外乎是如是。
而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替他们包扎伤口,在心中默默祈祷着这场战争能够尽快结束。
有时候她甚至能半夜从睡梦中起来替将士们换药,时间久了,她也慢慢习惯了血腥味。
但是任凭她在心中如何祈祷,这场战争还是过了一个月才结束,十二月末的时候,这场与闻人一国的战争总算是结束了,奚朝胜利了。
十二月的塞外天气十分寒冷,干枯零落的草地上也结了厚厚的一层霜花,每晚如水的时候都觉得浑身冰冷,床褥也像是铁片一般。
干冷的空气中总是绵延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血腥味。
有时候姜明月会忍不住在心中想,这世上或许没有比寒冷和死亡更恐怖的事情了。
寒冷似乎总是让人来联想到死亡。
她在心中也是有些忍不住去怀疑自己先前的决定了,自由难道真的比生命更加宝贵吗,她真的应该与宋怀川一直抗争到底吗?
又或者,为了虚无缥缈的自由去放弃生命,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