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女福满园(260)

作者: 花幼离 阅读记录

祝玄在把梁守行移过来的《江雪》看完后,比第一次还激动。看完江雪又转头看向自己面前,第一轮选出来的写得比较好的诗就放在他面前,而最上面的也是莫紫菀的诗稿,两首诗放在一起看,一起比较。

第一首的主题虽是写「风」,可她的诗写的却不单单是风,是「风雪」,充满寒冷,萧瑟,孤独的风雪之夜。

第二首写「雪」,也不仅仅是写「雪」,在千山万径,人鸟绝迹,漫天飞雪的寒冬中,独自一人寒江独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孤寂?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忍下这孤寂?

两首诗都充满了萧瑟、孤独之感,且都以漫天的风雪来衬托出诗中人的孤独,这样孤独诗竟是出自一个四岁小娃!

激动之余看向莫紫菀的眼更是多了很多探究和沉思。

作诗不难,学院的学子几年下来,谁都能做出几首诗来。但要想把诗做好,可不容易,像她这样的,仅四岁就做出这么好的诗来,古往今来更是从未见过!

转头看向身旁的老伙计,梁守行和他差不多,本就满脸的褶子,这会更深了,看得出来,他和自己一样都想不通!

不但想不通,且还各自扪心自想了一会,自己十年寒窗,且还有良师教导,可要说做出来的诗和这两首相比,这意境上和情感上也是差了许多。

与自己比较一番后,也就更好奇她是怎么想出这两首诗来的。

陈向晚来的时候,比赛已经是第三轮了,前两轮是以「风」和「雪」为题,诗词里学生们最拿手的,最擅长的也就是以「风」「花」「雪」「月」为题的诗,现在已有两轮出题是大家最擅长的,两轮简单题目过后也算是缓解了大家初进比赛场地后的紧张。

接下来,杜义也未在让台上

的评委们出题,按照之前定下来的题目,说出了第三轮的主题,以「志向和抱负」为题。

莫紫菀看向了台上,就只听这题目就觉得难!

不过马上也释怀了,书院里岂是只教「风花雪月」那些诗词,不说「风花雪月」的诗词有什么不好,这些是人在顺境中拿来陶冶情操的,一些高雅的玩乐!不能作为主学,主学的还是孔孟之道,治国之策,其中便是少不了立志展抱负。

自己虽觉得难,但这些都是他们平日所学,不一定就难了!

自己是肯定写不出来的,可不写也不行,所以又在脑中开始过滤起有关于志向抱负的诗来。

为啥要比诗词?要是开展了作文比赛,自己绝对轻轻松松拿大奖,还保证不作弊!

唐诗宋词中有关于抱负,志向的诗词太多,但最令莫紫菀喜欢的还是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孤村不起,但却毫不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哀伤,反而心系国家,想要继续为国戍守边疆。

在这样孤独,寂寞,窘迫中还心系国家安危,置自己生死于身外,一心只想为国出力,收复国土,报效家国。

这样的诗抄袭是不敢的,不但不敢,就是连模仿都不敢,一连想了好多都不敢下手!

想到最后也不往古诗词里想了,网络里的高人从来都不少,思想一放开,合适之选马上如滔滔江水一样滚滚而来。

挑挑选选后选了一则宋朝的谚语。默念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肯定不能直接这样写,可以不押韵,也可以有其他问题,但至少也要凑够二十字吧,不然马上露出马脚来。

不过这可难不倒她,不大一会就想好了要怎么改,加动词在中间不就行了。

钱怎么来?挣来的,可不能写一日挣一钱吧!且谚语的意思也主要是体现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这钱应当是一日攒一钱,千日的积累,积少成多后便成了千日积千钱。

前两句想好了后于是下笔就开始刷刷地写了下来,接着再是后两句,有了前两句的例子在,后两句也有了方向,略一想便写下了绳锯可木断,水滴能石穿。

写完后,再连贯地把改来的自己算着诗的诗默读了一遍:一日攒一钱,千日积千钱,绳锯可木断,水滴能石穿。

虽然不押韵,也不工整,但读起来也还顺口,所以也就将就了!自己也就不为难自己,不和在座的正正经经,规规矩矩学了许多的学子们去比了!

要说他们问起来为什么前后写的诗差距这么大?自己都想好了要怎么解释,都是听爷爷说起的,爷爷贩卖山货的时候遇到天黑去别人家借宿时就会想我和奶奶,怕奶奶身子不好照顾不好我!

冬天里的时候,山上的树木光秃秃的,一只鸟都找不到,村里人怕冷,好多都不出门,可是我们家没多的吃的,还欠了债,也买不起肉,爷爷就去河里给我抓鱼,可是太冷了不敢下水,怕冻坏了更没法养我,就学着人家去河里钓鱼,本来想写独钓寒江鱼的,可写了鱼就没雪了,反正我爷爷也没掉到鱼,倒是鱼竿上,身上落了一层雪,像是在钓雪一样。

莫紫菀甚至还想着在解释的时候流几滴泪,一定要说得真情实意,让人闻之落泪的那种!

有了缺吃少穿的经历,这攒钱的诗也就来得理所当然了,再说了穷人家里的钱财本来就来之不易,都是一文一文地攒来的,后面两句也能说得通,谁家还没拿个水滴石穿来教导人?

想好了说词后,大家也都写好了,继续上交后略坐休息便开始了下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