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燕,江北雪(171)
他这样后悔,到底有什么办法,才能让她回心转意!
再开口时,赵缨的嗓子哑得厉害:“我可以让你们见一面,你只要能说服她,将她所做的一切都如实交代出来,我或许会考虑留她一命。”
“记住,如实交代,包括上庸之事,包括王家图谋的一切!”
说完,他挪步离开了这个让他压抑到无法喘息的地方。
宗正寺外,明月高悬,赵缨抬头望着苍穹,心中苦痛,眼睛却干涩,他发现自己竟然半滴泪都流不出来,一时更加茫然。
“殿下,可要回府?”纯钧上前,问道。
赵缨摇头:“我自己走一走吧。”
他没有带侍卫,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地向前走。宵禁后的街道寂静又杳长,像是永远没有尽头一般。不知谁家的梨树,枝干横出了院墙,几朵未绽的花骨朵悄然藏在虬曲的枝头,像是经冬未化的雪沫子。
恍惚间想起,多年前,梨树下,那个女郎单纯无邪的笑容,还有那句甜得发腻的“阿兄”……
岁月若有情,可堪回首,不如一梦……
第123章 一百二十三、错过 命运的红线就算纠缠……
赵缨打马回到景阳里时, 已近午夜。巷口悬着灯,灯下隐约立着两个人,走近一看, 却是常侍李雍带着一个小黄门, 正候在巷口等他。更深露重,李雍想必等了许久,眉目里写满焦急。
“殿下去了哪里, 让奴婢好等。”李雍见骏马停下, 忙迎上去, 说道。
新修的楚王府富丽豪奢,但赵缨显然更习惯住在之前的老宅里, 故而亲信都知道该来这里见他。
赵缨翻身下马, 将马鞭丢给了结绿,对李雍道:“出了何事, 让中贵人夤夜至此?”
他如今地位早已非同以往,但言行举止依旧谦虚恭谨, 但李雍深知其为人,绝不敢因为对方的客气而忘了自己的身份。
于是他行礼如仪, 小心到近乎谄媚:“却有要事,不然怎敢打扰殿下。”
“哦?”赵缨比了比手, 示意他入内详谈。
堂室中,博山炉缭绕出袅袅的烟气, 也让赵缨的神色多了几分莫测, 他听完李雍的禀告,沉吟了半晌,才缓缓道:“陛下倒是将这制衡之术运用的娴熟,只是他忘了, 别家尚可,王家我是万万容不下的,尤其是王冀。”
“殿下的意思……?”李雍试探地问道。
赵缨眼里全是冷意:“王冀一房,一个不留。至于王裕……他已老迈,崖州虽偏了些,到底气候尚可,也让陛下全了这段师生之谊,免得被人指摘。”
“可到底是王裕一脉与谋反之事牵连甚深,反而是王冀这房并无直接证据证明……”李雍犹疑道。
赵缨端起手中的茶盏,漫不经心地吹了吹上面的浮叶:“证据么,还不是人找的。听说那廷尉正手下能人颇多,有个叫陆敏的嫉恶如仇,很是能干,这件事交给他查吧。”
“何须如此麻烦,王家既然已有了谋反之举,罪名还不是随便给。”李雍以为自己听明白了赵缨的意思,便顺着他的话继续说下去,自觉出了个极好的主意。
赵缨却不同意,放下茶盏后的脸色带着几分阴郁:“当年王冀陷害我师父,害晋阳军孤立无援,最后全部殉城而死。我欲报此仇多年,常常夜不能寐,辗转难眠。可若今日我亦用陷害之法去对付他,那与他又有何分别。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且心服口服!”
李雍听他这样说,暗暗叹服,心里也多了几分敬佩,于是道:“殿下待奴婢有恩,奴婢自当效犬马之劳。殿下放心,后面的事情交给奴婢,陛下那边若有动静,奴婢就让他来传话。”
说罢,他指了指身边的小黄门,将他引荐给了赵缨:“这个猴崽子是奴婢的干儿子,叫一向很机灵,也素来仰慕殿下风采。殿下若不弃,多教教他,也是他的福分。”
“谈不上教,你看中的人怎会有错。本王对身边人只要求忠心二字,若能做到,自然前途无量。”赵缨端察着这个面容清秀的少年,依稀觉得面熟。
那孩子乖觉,见赵缨看他,便笑道:“殿下忘了,奴原在宣阳门当值,您每次进宫,都是奴带着的。殿下善心,看奴生得矮小,下雨的时候总是自己撑伞,奴把这些都记在心里了。”
原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赵缨浅笑一下,转而去和李雍聊些旁的事情。
……
灵徽回到清都观时,时辰也不早了。
谢衍今日看她心情不大好,便在宴席结束后,带她去了城西观俳优之戏。那俳优自西域而来,生得俏皮古怪,言语十分诙谐。
灵徽纵然心事重重,仍被逗得捧腹不已。她转头想要和谢衍说话,却陡然触到了他的目光。
他并没有看台上,而是直直地望着她,眼底蕴满柔情。
灵徽讪讪,移开目光时,脸色微微泛红,手也不知该往哪里放了。
就在此时,她感觉到一只大手将她的手紧紧包裹起来,保持着矜持又含蓄的力度,传递出让她无法拒绝的温暖。
“灵徽,有我陪着你,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温润的声音响在耳畔,缭绕着心里的愧疚和不安。她仓促抬头,却不敢对视他的眼眸,只有敛起所有的情绪,默默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