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燕,江北雪(217)
“他信任的人是你,”谢衍感叹,“他将自己的后背留给了你,可见信重!”
灵徽当然明白,所以才生出无限伤感之情:“是啊,这般重任,若是做不好倒是有负所托了。”
她转头问谢衍:“你准备如何做?”
谢衍望着残落于案上的黑色灰烬,双眉紧锁。
赵缨只说将荆州布防交付给他们,一切由他们做主,便宜行事。可是不足一万人马,匈奴若来,如何能防得住。
带扬州军去?不可,动静太大,反而欲盖弥彰。带训练好的江北军悄悄前往?也不行,尚未练成,不知战力,且有暴露实力的可能。
他可真是抛了个难题给自己啊!
“七郎,我有个主意,不知可不可行?”灵徽忽然道,然而凑近谢衍,附耳低语了几句。
谢衍听完,思索了片刻,不由朗笑出声,大喊了几句“妙!”
“如此也无需向朝廷请旨,更有可能将攻守之势掉转过来。”谢衍拊掌,赞叹,“我家妇人当真女中诸葛,放在闺中也太屈才了些。”
灵徽听他夸赞,知自己说得可行,心中亦是喜悦万分。
……
五月,朝廷北路之兵先破剑阁,向着成都一路逼近。董彦将绝大多数人马都压在了东线,根本不曾想到那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会失守,所以连回防都来不及。
六月,江河水涨,荆州军主力被牵制在川东,与南夏五万军马僵持,丝毫不见进展。
可谁能想到,此间胜负难分,荆州军补给眼看就断了之时,一支军队绕开了重重阻隔,沿着艰险小路,直接打到了武阳。
南北夹击,成都几乎成为孤城一座。
眼看胜利在望,荆州却有消息传来。不知是听到了什么消息,或是朝廷别有用心,四月初便有扬州军暗自往荆州而去,调兵之数足足数万人之多。
“殿下,这该如何是好?朝廷莫不是又要坑害我等?”赵缨心腹辅国将军蔡乔接到消息,焦急道。
“对啊,若是咱们攻成都受阻,荆州又被人所占,那该当如何?”参军李湛同样忧心忡忡。
扬州军在国舅谢衍手中,很难说此举是不是朝廷直接授意而为。
“先生如何看?”赵缨望向令狐望,问道。
令狐望捻了捻佛珠,思忖半晌,方道:“依不该如此……不过事到如今,还需速战速决,早日拿下成都,尽快回去才是。”
然而赵缨却摇头,对令狐望道:“这倒像是她的主意,此举……”
赵缨笑着顿了顿,又道:“吩咐人去写一封信,叱责谢衍忘恩负义,鼠目寸光,狼子野心……措辞么,越激烈越好!”
“这……”李湛和蔡乔一头雾水,不明白在这档口,写封信去骂人又是什么操作。可令狐望却听明白了。
赵缨口中的她,除了女君还能有谁。
赵缨信任灵徽,愿意在出征前将一切托付,而她一向是可让人信赖的。暗军入荆州,连他们远在蜀地都知道了,如何能瞒得住她。若是她知道却不加劝阻,那就只能是故意为之了。
故意为之……
令狐望笑了笑,立刻吩咐人去处此事。
……
措辞激烈的信从蜀地送出,并未到达谢衍手中,反而半路被人劫阻,匆匆送往洛阳。一切与赵缨的计划分毫不差。
既然大魏两位重臣已生仇怨,矛盾尖锐至此,那便是南下之时了。
七月,匈奴纠集大军五万,走水路,下徐州,直往防守空虚的扬州而去。
原以为江北大军多去了荆州,准备抢荆州之权,东线防守必然疏漏。却不想刚到彭城便遭了埋伏,江北大军以逸待劳,在彭城严阵以待,迅速将南下的匈奴人包围。这只由流民和私兵组成的新军战力勇猛到可怕,一战歼灭万余人,俘获粮草辎重无数。
刘棼在洛阳得到消息,气得呕血不止:“都怪朕疏忽,中了南人奸猾之计,害了我族勇士!”
可是现实却不肯给他任何喘息之机。
北汉国力早已今非昔比,先有荆州失利,折损大将与兵马无数。后有鲜卑小儿日夜袭扰,将冀州蚕食干净。此次,就在他好不容易凑足的人马全部陷于徐州之时,代王慕容桢率兵过太行,将并州数城一举拿下,逼近晋阳。
刘棼气急,卧床不起。
“但愿他不要轻易死了,我必须要亲自杀了他,给我阿父报仇雪恨!”听到消息的灵徽切齿道。
彭城大胜,既解了荆州之危,又重创了北汉。此次她是首功,谢衍准备上表,向朝廷奏请封赏。灵徽却并不允他这样做,她不贪恋那些虚名,也不在意任何赏赐。
她只想报仇,只想还乡!
第149章 一百四十九、旧物 月亮总有圆满的一日……
八月初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 灵徽收到了一封来自北地的信。
字体雄浑厚重,颇有磅礴之气,她一眼就知道是谁写的。
婉儿和林娘陪着腓腓在院中的葡萄架下玩闹, 小小的人, 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精力,东躲西藏地将两人折腾的气喘吁吁。
这一刻,灵徽忽然想起了那个未曾出生的孩子。
当时那一刀下去, 她会不会很疼。
年轻时候, 人总有不管不顾的勇气, 若是放到现在她是否会和当初一样,衔着剧烈的恨意, 做出如此决绝又残忍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