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大杂院小富婆/大反派她跑去摆摊啦(172)
“……”赵桂花被她说得哑口,随即就过来掐人。
林珊笑着到处躲,林红也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赵桂花瞬间把她也加入了打击报复的对象。
次日,林珊开始给服装店补货。换季要重新制定主打款,橱窗要精心布置,衣服要一一制定价格,事儿还真不算少。她足足忙活了三天,才把上新的事情基本搞定。
现在各个包子铺运转顺利,除了供货有些紧张外,一派欣欣向荣。目前公司的账都是赵桂花和林红负责,为了减轻俩人的负担,林珊准备再培养一下李娜。
这次去粤城进货,她发现这丫头算数居然飞快。货多的时候,老板刚把算盘打完,她数儿就算出来了。
李国超解释说他妹从小就这样,之前他爹妈还托关系想把李娜弄进厂里算账去,结果人家礼收了,人愣是没让进。
林珊把之前买的财会书都给了李娜,还派下了任务,“你好好学,把书里的知识都搞明白,将来我带你去京市。”
“真的?!”李娜两眼放光,粤城再好,可在安河人心里,还是首都更吸引人!更了不起!
林珊笑了,“我骗过你吗?”
李娜摇摇头,傻乎乎地乐了半天,抱起那一摞书就跑没影了。
目前公司在扩大阶段,哪个地方都需要人,虽然她在京市这段时间,赵福已经招了几个人了,但还是缺优秀人才。等过阵子厂子开建,需要的人更多。
林珊决定把老铺子的店长薛凤琴和城东铺子的店长徐娟,提拔到公司来共同负责给各大门店供货的事情,这两个店再重新选拔店长。
薛凤琴是最老的店长,大家知根知底,徐娟是王军的表姐,关系也不用说,两人人品好、能力佳,非常适合调到公司来。
于是在征求过两人的意见后,林珊拿出合同给两人签了一下。既然进入公司了,又要负责最核心机密的配料工作,自然需要签一些保密协议。还是那句话,情分是情分,生意是生意。
让两人升职还有另外的效用,其他门店的店长看见之后,干劲儿更足了。他们都知道公司正准备建食品厂,干得好了,保不齐以后还能当个厂长呢!
服务员们也浑身都是力气,空缺的店长位置要优先从他们中选拔,谁又敢说自己一定不会被选上呢?
在对公司的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之后,林珊要正式开始建厂了。
第104章 正式建厂
在哪个年代建厂, 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前期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制定非常详细的计划。厂址要怎么选择,规模有多大, 产品范围是什么,生产工艺选择什么样的, 以及设备引进等等诸多问题。
等这些都策划好之后,还要面临各种证件的注册。就这还只是开端, 等实际投入盖厂,采买设备之后, 又是一堆问题。
而且这都是在一个大前提, 资金和人脉充足的情况下。不然更是难上加难。
林珊初步估算了一下,就算现在立刻能动工, 而且盖得规模不大, 也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更何况她还没有去银行谈贷款。
因为前世大致了解一些贷款流程, 所以她先把自家公司的账目整理了一下。另外也把服装店的营业执照升级成了红珊服装公司,方便以后跟粤城那边进货的时候走账。
赵福这两天刚好在临市忙加盟的业务, 一回安河第一件事就是带林珊去村里看选中的那块地。
这片地紧邻大马路, 是老百姓的耕地。虽然政策上78年就陆续开放私人建厂了, 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大河村仍然才只有一家私人小厂子。是村里之前唯一的万元户赵老六,开的一个磨面厂,小作坊似的规模。
赵福看上的地皮就在他的厂子旁边,“六叔这厂子承包费一年五百多点儿, 咱比他大了不少, 这半亩地村部现在要2000块一年,我估摸最后能谈到1800。”
林珊叹气,她想租的地可没有大到赵老六的四倍, “最多1500,五年一签,不同意咱就去隔壁村。咱们也不是非要建设大河村,带动村里发家致富的。”
赵福明白了,也忍不住叹气:“村里都觉得咱挣大钱了,想占点儿便宜。说到底还是我在村里的根基不深。”
林珊安慰了他两句,“不深就慢慢让它深起来,有些人不怀德只畏威。”
虽然2000块对于公司来说不是事儿,但市场就是市场,规矩就是规矩,明摆着欺负人可不行。87年的大河村一带穷得一塌糊涂,村民平均年收入500块不到,比这便宜的地皮到处都是。
林珊让赵福暂时冷一冷村部,先开始着手施工队的事。她自己则带着赵桂花和李国超去了银行。
桂花女士因为经常跑银行,所以工作人员对她非常熟悉和热情。得知他们想要谈贷款业务,周经理立刻把人带到了办公室。
林珊在安河,尤其是城西这一片基本算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了,周经理上来就一顿猛夸,夸得林珊都快以为这是什么表彰大会了。
“周经理您客气了,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公司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好。咱们银行没有您的领导,业务员们的水平也不可能这么高的。”林珊回馈了几句客套话后,转入正题。
贷款对于银行来说要看的是借贷人的资质,而对于她们公司来说,则要看这个行的利率有多高,获批手续有多快。
周经理把表格拿了出来,“贷款六个月以内是8.41%,六个月到一年是9.26%,一到三年9.78%,三到五年是10.21%。你放心,这个听着多,但我们行是最低的。你们是要做副食品的,这到农村信用社的话,上来可就9.3%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