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118)

作者: 轻非雾 阅读记录

早上的考试是从八点开始的,经过将近一小时的热身,林希已经一切恢复正常。

这次考试,所有考试科目,考试时间统统是三个小时。

15号早上考语文,分两部分语文知识试题(40分)和作文题(60分)。

语文知识试题有三道注音解释词语题、三道改别字别词题、两道分析句子成分题、两道修辞手法题、两道文言文翻译白话文题、两道解答题。

这些题目对经历过上辈子高考的林希来说,都不难。

因为时间充裕,她写的并不着急,而是将所有的题目都打好了腹稿,才动笔开始写。

上辈子的她,练过很多年的硬笔书法,书写堪比印刷体。

穿成原主后,原主的字体比不得她,但经过这大半年的努力锻炼,书写也是相当拿得出手。尤其这个年代的学生,不像后世那么注重书写。

于是,当监考老师看到她的卷面后,忍不住驻足欣赏了好一会儿,一边欣赏一边不住地点头。

要不是一直站在她身边,怕影响她发挥,老师估计站着不动了。

林希是个一旦专注做事,就轻易不受外界影响的人,其实老师在没在身边,都不影响她。甚至,她压根就没发现,老师站在她身边看她了。

题量不大,题目又简单,林希很快就将基础知识题做好。

作文题目有两道,一是我将怎么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一是园丁赞歌—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两道题,二选一。

林希选了第一个作文题目。

说真的,这个题目有点出乎林希的意外。

这会儿77年,23年时间,就是当下到千禧年这23年时间。

人们总觉得六七十年代,国内不仅经济不行,教育也不行。

可从这道作文题,却不难看出,哪怕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我们的老师们,依然对未来抱有无限的期待。

老师们作为养育祖国下一代的园丁,他们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孩子们就对未来抱有无限期待。

正因为有这样的老师们做引领,所以六七十年代出生长成的这些人,在今后成为国家中坚力量时,才会让我们的国家告诉发展。

林希选择这个题目,是觉得她来自于未来,很清楚未来各个阶段的发展。

她可以有选择地将一些重要的事件,当成她的设想,写出来。

她相信这个题目,不会有人写得比她出彩。

只要她写出彩了,她写的那些东西,就可能被人看到。

越多人看到,就越多人敢想。

越多人敢想,就越多人去做。

越多人却做,国家就会发展得越快。

高考作文要求八百字,顶了天写一千字就很多。

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写出新意,写出让人关注的东西,必须有足够的核心,不然只能泛泛而谈。

虽然她想学的是经济学专业,但她并不觉得经济方面,自己能写出什么特别吸引人的东西来。反倒是科技方面比较容易写出吸引人的东西来。

想到后面我们被漂亮国技术封锁,她觉得技术比经济更值得写。

喵定了主题,林希开始搜罗自己脑子里,相关方面的资料,然后打腹稿。

打完腹稿,又认真将要写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确定没问题,林希就动手开始写。

为了追求卷面好看,且不出现别字、别词的情况,她写的速度并不快。

所以当一千字出头的作文写完时,考试时间已经两个半小时过去。

写完,她没着急交卷子,而是从头到尾,又认真地检查了一遍。

确定没有错误后,她也没交卷子,而是坐在座位上等。

她不需要再出去复习,多在座位上等一下,免得给还没做完的人造成心理压力。

倒不是她有多高尚的情操,而是她很清楚很多人将这次高考当成了救命稻草。

这种人心里本来就绷得紧,题目会做还好,题目不会做,压力更大。

稍有一点动静,就容易让他们心态全崩掉。

半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到。

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她就拿上早就收拾好的笔盒,起身交卷子。

离开教室后,她就去了早上休息的地方。

她才到不久,考场离这里更远的林南也到了。

两兄妹没问彼此考得怎么样,而是一起出了校门去找祁博衍。

中午只有两小时时间,回家吃饭时间太赶,于是这两天祁博衍负责给他们送午饭。

见到他们祁博衍也没问他们考得怎么样,只带他们到附近找地方吃饭。

吃完饭,兄妹两在祁博衍的看顾下,眯眼休息了四十分钟,就返回学校做下午的考前准备。

下午考政治,题目同样不难。

第二天早上考数学,下午考理化/史地。

两天考试时间一晃而过,不考英语的人,这就算考完。

加考英语的人,17号早上还要考一次。

虽然英语不是必考科目,但林希两兄妹都参加了英语考试。

用他们的话说,考一下好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在哪里。

这时候学校的周末假期,放周六下午和周天,共一天半时间。

17号正好是周六,也就是说这天早上考完英语这科加试科目,周六下午林希不用再上课。

她原先说考完跟祁博衍一起去京城陪祁老爷子一段时日,现实却是实现不了,因为林希还要给学生上课。而且她备考这段时间,她原先的课程是其他老师替她上的,接下来她得反过来替那个老师上课。

也就是说,她接下来依然是忙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