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真千金[七零](159)
听不懂,但不妨碍,他们继续自己的话题,“那你给说说,当杀猪匠,有没有前途?”
这会儿已经78年2月,距离改革开放的提出,只剩十个月。
数字帮倒台后,过去一年多时间,整个社会其实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这点从农村自由市场上卖的东西越来也多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过去十年的遭遇,给人民的印象太深,除非那些胆子特别大的人,会去倒卖东西。大部分人只是拿自家种的农副产品,顶多就是再粗加工一下,就拿来兜卖。
再有一个就是偷偷多养一些鸡鸭之类的。
更多的暂时没有。
林希斟酌了一下开口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杀猪也是门实实在在的营生,就是需要比较大的体力,对力道小的人比较不友好。”
“但其实杀猪也可以像工厂那样分工,有人负责养、有人负责屠宰、有人负责卖,更甚者可以做肉加工。”
柏各庄是军垦农场,集农业和养殖业于一体。不过,养殖业主要养的是兔子、鸡还有肉牛,没有成规模的养猪场,“其实,咱们农场的农作物这么多,完全可以再弄个养猪场。”
“如果叔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做个详细计划,然后找场办审批。”其实,林希更想说,你们直接做准备,等十个月后,改革开放了,就可以自己单干。
但她现在好歹是大学生,有些话还是要注意的,免得被有心人针对。
不过,养猪场这种事准备起来没那么容易,计划要时间,跟场办打交道要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所有事情,都是计划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磨到十个月改革开放后,农场要是不想办养猪场,眼前的两人完全可以自己上手办。
当然,农场要愿意办,挂农场的名头,眼前两位叔作为计划提出者,捞个场长副厂长啥的,也不错。
杀猪匠肯松口收徒弟,就说明他也察觉到这个世道的变化。另一位说杀猪匠也不错的大叔,自然也是嗅到了异常。
听林希这样说,两人当即表示,“那我们准备准备。”
“回头这事要能办成,往后你家吃的肉,都我们包了。”
“好啊,我等着。”
杀猪匠坚持不要猪下水,林家也没推辞。
这是对方的心意,一味推辞,有伤和气。
回头备点其他礼物给他当酬劳便是。
这年代大部分人不喜欢下水,没油水,还没几个会处理的,煮出来总是有味道。
可这对林妈来说完全不是个事。
她有耐心,又愿意费时间,哪怕最难清洗的大肠,她都能给洗得一点味道都没有。所以,林家没少吃卤下水。
林妈把所有下水洗干净后,两个猪腰,几根小肠,一块猪肝,再切了一些瘦肉,做了满满一大盆的杀猪菜,吃得全家人满嘴流油。
吃过早餐,林妈去忙活卤下水的事,其他人收拾碗筷,洗刷。
忙完这些,陆续有人带着孩子上门。
这些人多数都是带孩子来取经的,自然由林希和林南接待。
兄妹两提前准备了一些礼物,没上学的孩子给糖果,上小学的孩子给一本本子和两支铅笔,上初中和高中的统一本林希主编的那本复习资料。
没错,由省教育局牵头,由林希主编的复习资料,在祈年的努力下,已经顺利出版,并铺到全国各自的新华书店。出版社送了她二十本,她和林南又自掏腰包买了八十本,总共一百本。
够他们往外送的。
会带孩子来取经的人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习,收到这样的礼物,心情都不错。
总之,这一天上门道喜的人,不仅吃了顿丰盛的午餐,还得了一份心仪的礼物,各个都说林家大气,林希两兄妹回办事,将来肯定前途无量之类的。
一个个离开的时候,都心满意足的。
他们都开心,都心满意足,说得喉咙要冒烟的林希和林南,感觉就不是那么好了。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两人疯狂灌水,完了摊在椅子上,林希忍不住吐槽,“喜事都是办给别人热闹的。”
当事人只觉得招待那么多人好累,完全不觉得热闹。
“所以以后少整这些事。”林南深以为意。
“结婚时,肯定逃不过这个。而我已经结婚,你还没有。”说起这个,林希就想到过年在京城找赵洁时,她说的那些话,“小洁可希望你邀她来参加我们的升学宴了。”
“你这个好友都没邀她,我哪好意思邀。”年前赵洁回京前,就跟他说,她年后没再回农场,直接在京城待到开学。
“我这是给你表现的机会。”
“这些话你在我面前说说就好。”他跟赵洁说了,大学期间,甚至于大学毕业后两年,他都没打算谈对象。要是等他想谈对象,想结婚了,她仍对他有感情,他就想办法争取。
赵洁说到时候她也才二十四岁,她等得起。
林南说他不会因为知道她对他有心思,再往后的六年内给她任何的回应。
赵洁说,她也没想再做任何追求他的事,说她想自由自在过接下来的六年。
六年后他想找对象谈婚姻时,对她有所表示,她要还觉得他不错,到时候两人再开始。
林南原本很担心,对方往后这六年,时不时对他表露点心意,搅乱他的平静。
听她那样说,总算相信林希先前跟他说的那些话。
赵洁要真的在感情上这么拎得清,还真挺适合当他妻子的。
不过,是不是真的能做到她说的那样,还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