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繁體

穿到乱世,女帝只能重操旧业了(320)+番外

作者: 秋辞与灯鸣 阅读记录

“若能将这些引入我国,百姓们的温饱将更有保障,可以让那些没有多少水田的地方也能依靠种植这些吃饱,如此一来,又能有一两成的百姓不再挨饿。”

说到最后,唐秋晚越来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样的繁荣盛景。

云栀也被唐秋晚的描述所吸引,眼中带上了几丝憧憬,说出的话语也带上了几分感慨。

“若真是这样,那可太好了。”

“陛下,还不止呢,除了这些还有有用的东西,比如橡胶,它具有弹性和防水性,可以用来做鞋底、车轮、雨衣这些。”

听了她这些话的云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云栀掀起眼帘,望向她,“此次出海太过危险,爱卿将这些东西的模样告诉他们即可,你不必亲自前往,或者等他们探完路后你再去。”

唐秋晚连忙跪地,情真意切地说道:

“臣知陛下的思虑,但臣还是想去,这些东西臣最为了解,臣画工不好,只怕口说他们难以分辨,至于等他们探路回来臣再去,若是那里没有那些农作物也还好。”

“若是有的话,探路的时间加上臣一来一回的时间,这中间不知要多长,是两年还是三年甚至可能更久,臣也不知,但臣知这中间又会饿死很多人,臣不敢赌。”

“即使此次臣死在这海中臣也不悔,如今卫大人已经尽得臣之真传,臣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还望陛下成全。”

云栀看着跪地的唐秋晚,神色有些难以捉摸。

不知过了多久。

“起来吧,朕允了,只是,此去务必小心,朕等着你平安归来。”

唐秋晚感激涕零,再次叩头谢恩:“多谢陛下,臣定当小心谨慎,不辱使命。”

“下去准备吧。”

唐秋晚起身告退,“臣遵旨,陛下万安。”

从这一日开始,朝堂上下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出海事宜。

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唐秋晚和蔡衾带着各类物资赶赴沿海。

……

沿海,抚忧县。

那日在看了那告示后,李大牛就兴冲冲地回家将此事告诉了父母妻儿。

不出意外,遭到了一家人的反对。

李大牛的父亲皱着眉头,“大牛,这出海可不是闹着玩的,稍不注意人就没了。”

一旁的母亲红着眼劝道:“对啊,你爹说的对,这可不能去。”

至于一旁挺着大肚子的妻子,只是默默地抹着眼泪,说不出话来。

李大牛看着家人的反应,心里也有些难受。

但看着因多年来的劳累,头发白了许多,腰也越来越弯的父母。

挺着大肚子,四肢却很纤细,面容憔悴的妻子。

还有两个正在玩闹却面黄肌瘦的孩子。

李大牛狠下心来,脸上做出一副不是什么大事的样子。

“爹,娘,媳妇,你们别把什么都想得那么糟糕,之前我们捕鱼不也有危险,就去一两年就能有两百两银子拿啊,再说,我去报名人家官府也不一定会要我。”

做父亲的哪能看不出儿子是下定决心了,他长叹一口气,“儿啊,你这是铁了心要去啊。”

李大牛坚定地点点头,“爹,儿子想让咱们家过上好日子。”

母亲抹了抹眼泪,“那你一定要小心啊。”

李大牛的妻子终于开口:“孩他爹,我和孩子等你回来。”

后面李大牛凭借着出色的水性和强壮的体魄顺利被选中,官府的人也是说到做到。

在选中的当日就将那一百两银子给了他。

人数招募够了后,他们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开始培训。

为了让活着的希望增大,李大牛可是拼命地在学。

转眼,出海的时间确定。

在要出海的前两日,官府的人将他们放了出来和家人团聚。

这两日,李大牛一家哪里都没去,都待在家中。

李大牛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陪伴家人上。

出发当日,李大牛背着包袱,看着泪眼婆娑的几人,挥挥手,“放心吧,我一定会回来的,游也要游回来。”

说完,他转身离去。

再不走,他怕家人看到他那不受控制从眼眶流下的眼泪。

公元1429年3月21日,史上第一次出海探险之旅正式启航。

这一次的航海之旅让安国变得更加强盛,为之后成为第一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68章 船上生活

破晓时分,第一缕阳光穿透薄薄的雾气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金色的光辉与蔚蓝的海水交织成一片。

微风轻柔地拂过众人的脸庞,瞬间让人清醒了不少。

此时,唐秋晚望着东方那初升的旭日,看得有些入神。

上辈子,她生活在内陆,就是普普通通的一老百姓。

既没有看过南方纷纷扬扬的白雪,也没看过南方的烟雨江南和辽阔大海。

上的大学都是本省的,去上大学的时候,唐秋晚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市里面。

如今,她也成为看过海上日出的人了。

“可真美啊。”

听着一旁蔡衾的声音,她点头附和,“对啊,很美。”

如今站在这栏栅旁的就他们几个官员。

而那些招募来的船员都在忙碌着自已手头的事情,对那对他们而言习以为常的日出连一眼都没看。

李大牛在收拾好自已的东西后,就积极地走出去帮着那些海军搬东西。

他可要卖力一些,好好表现自已,说不定回去的时候能多拿一点奖赏。

当然,拿不到也没关系,反正他力气大,这些都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拿得到最好,拿不到能帮帮这群人他也高兴。

上一篇: 咬项圈 下一篇: 万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