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表妹扶春(140)

作者: 表妹扶春 阅读记录

薛氏姐妹没有同她说话,可扶春总觉得薛婵话里好像是在说她一样,不由得窘迫在心。

……

天清雪静,冰霜悬挂在屋檐下成棱,有几匹骏马踏过城中,为静谧无声的街道带起一星热闹来。

二人策马在前,正是谢云璋与薛俨,崔临彦与他们隔了一个身位跟在后面,而在崔临彦身后更有一列徒步而行的是从。

众人走出凉州官邸后,就这般于凉州城中街道上行走。

一路慢悠悠,将要走到西城门处时,除了马蹄声和行人走路的声音,终于多出旁的杂音来。

不是风雪凋零,却有一重悲凉的哀凄,细细听闻,分明是一众老弱的哀泣。

“开城门。”随着薛俨一声令下,守在城门内的将士合力把厚重城门缓缓打开。

开始是一丝缝隙,后来开口越来越大,门缘上的雪块受到震动落在地上,碎成一片一片。

而在城门彻底打开后,原本流落在外头饱受饥寒痛苦的灾民们,纷纷往城门内看来。

高头大马上,凉州牧神情严肃。不过薛俨什么都没有说,抬手向身后示意,与薛俨从官邸内一起出来的那些侍从们走了出去。

这些侍从各个身强力壮,两只手一左一右就提起了或睡倒或瘫在外面雪地上的老者与幼童。

其余男女得见大开城门,但凡还有一丝气力,哪怕断腿断手,都挪动身体往凉州城内进来。

“带他们去灾民营。”薛俨再度下令,这回领命之人则变成崔临彦。

崔临彦拱手后下了马,在城门侧边处指点侍从往哪个方向去。

有灾民从他身边走过时,竭力而倒,崔临彦眼疾手快将对方一把拉住。

“多谢、多谢大人。”这名男子清醒

过后向崔临彦道谢。

崔临彦摇了摇头,叫来一个侍从将这男子也一起领去灾民营。

“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吗?”马上,薛俨回头扫了一眼,问道。

另一匹金棕色骏马上的青年眼望这一切悲凉,谢云璋道:“昨夜策连山一带发生雪崩,其山脚下的村民多遭此难,这些村民便是一路摸着策连山过来向凉州、向凉州牧你求助的难民。此事,今早时我已有所耳闻。”

“长公子的消息倒还真是灵通。”话里似乎在赞叹,但是薛俨唇边已勾出了讽刺的弧度。

“既然知道,怎么不见你费心于此?难道长公子可不远万里前来游说我,却不能为这些灾民设一方安居之地?”薛俨冷瞧着他。

谢云璋垂下眼,道:“凉州边际之地,这样的事情每年都有,该如何处置,凉州牧心中自有定数,再不济也有下面的城官接应。”

“是啊,每年都有。”薛俨重复了谢云璋的话,然而自他口中说出,却满满都是咬牙切齿。

“正因如此,所以朝堂上的人也大多如长公子般见怪不怪。何止是天灾一事,就算是人祸,圣人与世家也都能为各自的利益而视若无睹。”

谢云璋闻言,终于望向他,他不否认薛俨的话,不过谢云璋更想问薛俨一句,“你以为静安王不是如此?与虎谋皮,焉得果报。”

薛俨眉心一颤。

他便知道谢云璋是听到了这等风声,才从上京来到凉州。

“萧诚允了你什么好处?”谢云璋问,还没等薛俨答复,谢云璋又说起,“是允诺你为你兄长薛俞翻案,还是允诺,待他登基后一力战平西昭?又或是二者皆有之。”

既然已经被谢云璋戳穿,薛俨也没有耐心再做伪装。

“是你说的这样又如何?世上总有一人愿意为我兄长翻案,也愿意助我平定西昭,是他自己找上门来的,我何乐而不为?”薛俨索性承认,他的确暗中与靖安王有所往来。

亲王与外臣合谋。

此事事关紧要,被京中另一些人得知,恐又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可直至现在京中都未有召令传来,贬他官职,又或者直接将他拽下牢狱,这些都没有。

由此可见,谢云璋得此消息后,没有让人往上面呈报,甚至可能都没有向他的父亲大司徒禀报。

谢云璋来凉州拿此事敲打他,薛俨实则已知其意图为何。

可是薛俨不能接受。

“我兄长是含怨而死,朝中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为他证明,为他翻案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可这么多年,除了静安王,又有谁为我兄长的死叹过一声惋惜?”这是他接受静安王招揽的理由之一。

“去年,昭人犯我边境,半年还未到,西昭又开始蠢蠢欲动,不停地放出小队人马试探凉州,还往朝中递出消息,要与我朝公主联姻,真是何其可笑,又何其可恨!”

薛俨来到两国交界战场上的第一日起,想的就是如何使西昭灭国,可与西昭那一战的主将不是他。

去年打仗的时候,是比现在还要寒冷的一个冬天。

西昭人常年身在苦寒之境,早已习惯严寒,所以蓄意在深冬时节挑起纷争,为的就是此时我朝将士不耐严寒,身躯势弱。

再加上西昭人倚仗险峻地形,将士与西昭往来交战之时,常因此被其诱至敌军深处,故而两军刚开始交战之际,西昭大占上风。

后来情势好转,是因从关内发出的物资抵达,促使将士直击昭人内部,迫使其节节败退。

让西昭递来求和文书,不是薛俨的心思,他要的是西昭国破。

商大将军虽在战场上游刃有余,可到底顾忌身后世家。

他们都知道,倘若战事继续拖延下去,关外所需要的物资只会越来越多。一开始是从国库中拨出这笔钱,后来损及的是关内商户,再然后情势不断扩大,则轮到世家忍痛割出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