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表妹扶春(171)

作者: 表妹扶春 阅读记录

途中。

扶春也对另一人心起过疑虑,看了又看谢云璋,还是小着声音问他,“崔少游……”

“活着。”谢云璋言简意赅。

崔少游也不过是静安王的棋子,且心中有了顾虑,崔少游最后肯认降,已是说明棋盘为死,棋子为生。

晓得各自无事,扶春不再过问。然而时间一久,他亦安静,扶春反倒有些不自在。

“我问他没有旁的意思。”扶春犹豫片刻,还是多补充一句言道。

谢云璋这时才回头过来望她,眸子里现出扶春略有紧张的表情。谢云璋觉得好笑,而他面上也真的为此生出笑来。

谢云璋想说什么,却还是没有道出,一弹指弹在她的额首前,轻轻的一下,疼倒是不大感到疼,扶春受惊尤甚,连忙捂住额头。

正觉莫名,却只见谢云璋只身往前行去,周身一派平和。扶春眨了眨眼,望着他的身影,俄而追了过去。

“等等我。”

……

进入洛郡后,一切事宜变得顺遂起来。洛郡郡守为他们安排了新的车马,另外有公役身穿便服随同他们此行回京。

在将要抵达上京之时,谢云璋也得到下属传信,言说在途中错过,此刻也是往上京而来了。

马车一路北行。

在一个盛雪天气里,扶春和谢云璋进入上京。城中积雪未铲,马车行速缓慢下来,自城门口到谢氏,又耗费半个多时辰。

北来温度逐渐冷下,扶春开始在身上穿了氅子,后来换了更为温暖的裘皮服,又加了一顶兔毛制成的风帽,整个人瞧起来是一团暖和。

走下马车,谢府门前雪水不多,扶春可以安心走路,不过她没每次顾自的往前走,多是几番纠结。

如今她又回来了。

那她是该住到她原先住过的颂衿居去,还是一直跟在谢云璋的身后?

众目睽睽,谢云璋总也不能就这样将她带往朝晖院罢?

扶春正纠结着,谁知谢云璋将她送了一段路,就告诉她他另有要事,让府中婢女领她前往。

扶春心有迟疑,但谢云璋已是这般说了,她也不好出声拦下。

扶春望着他先走一步,留下的婢女在旁拜了拜后,道:“奴婢这就带姑娘去雪霁堂。”

雪霁堂……

这是何处?

扶春没有多问,只管在婢女引领下而往。所以久未在谢府住过,但府上的路扶春尚且记得,因此她见婢女将她往东边引去,不由问她,“是要去东苑?”

婢女笑言:“正是。长公子吩咐我们在东苑辟了一处新院。”

正值霜雪时节,以待来年霜融雪消,便可见得满堂春景。

扶春知是他心思,心中不免掠过几分绵绵的念想。

……

大司徒一拂手,书桌上的一排笔架七零八碎滑落在地,发出一阵嘈杂响声。

其中一支云笔滚落到谢云璋的脚下,他躬身将其拾起,同时耳边响起大司徒的呵斥。

“私自离京,往凉州去,你以为天底下只有你是慧眼慧心,以为朝堂局势至今能由你揉圆搓扁?”大司徒冷着目光,看着面前的长子。

“父亲息怒。”谢云璋恭敬将手中一支云笔呈上,大司徒不予理会。

谢云璋顿了一顿,道:“静安王谋算颇深,若真引得薛俨为之一博,恐怕将来后患无穷。此去凉州,探明薛俨之意,其无心与静安王合谋,只是想保全江平侯府而已。若是如此,由我谢氏护住江平侯府以换凉州牧之衷心,也无不可。”

谢云璋言辞有理有据,可大司徒并不为之动容。

大司徒冷声:“你今朝许以利益,可江平侯府未必忘记当年侯世子之死,这笔账早已记在世家头上,不是你三言两语,就可化解旧仇。再者,一个侯府折了便折了,何至于要你大动干戈,更引来京中风波。”

大司徒不想在皇权与世家间保全江平侯府,从多年前起江平侯府就是牺牲品,至今仍然是。或存或亡,对世家无以利害。

谢云璋不会不知道。

可即便清楚,还是往凉州一趟亲自去见薛俨。

当年薛俞之死,是圣人棋差一招,也是世家逼迫。薛俞罪不至死,可二者相斗,圣人需要一个替罪羔羊,世家需要一个交代,薛俞不得不死。

那时谢云璋深悉如此,选择了冷眼旁观,却也应下薛俞会保侯府平安。

如今权谋诡术再起,成全世家利益固然重要,可是让薛俨丧身,令江平侯府殒没,不在他计划之内。

私心在此,谢云璋没必要与大司徒继续分辨下去。

可让大司徒心生恼火的又岂止这一件事?

“你往凉州去的消息一泄露,隔日商屹老儿就在廷议上领了圣人钦点的皇城卫……”商氏骤然倒戈,于谢氏而言,往日结盟交情成弊。

“回来时我才知有此一事。”谢云璋低下头。出了商氏这一茬,的确是他周谋不妥。

商大将军与薛俨早有不睦,却也不至于因谢云璋往凉州一趟,就生变心。圣人亲自下旨,放出了被监禁在方泉寺的商氏女,全了商屹的爱女之心。

念及此处,大司徒眉间深皱,“罢了。”落了把柄在人手里,倒戈一事虽为背弃,却也是无可厚非,大司徒不想就此再多言语。

转而将目光重新放到谢云璋身上,大司徒沉沉打量他尚未婚配的长子。“先前平宁殿下对你有意,若你二人结成婚姻,与皇室也算缓了关系。我却不知你是使了什么法子,让公主在圣人面前改口,如今再看,你原是早有了属意之人。”

“这次和你一起回来的那个?”大司徒问,可是不待谢云璋回答,大司徒态度笃定,又冷冷撂下一句:“谨章,此女身世不显,不堪为你良配,也非新妇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