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行(123)
他指了指那面旗帜,“刘铁匠原是土生土长的漠北人,可自从悬上了那面东瀛的旗子,便也开始学着说东瀛话了。”
“东瀛人给了他们一些好处?”沈璟彦蹙眉。
赵治策道:“漠北物资匮乏,东瀛人为他们提供一些资源,而他们也会为路过东瀛人做些事情。”
话音刚落,忽然便听见店外的街道之上,传来一阵嘈杂的马蹄声。这马蹄声似乎是停在了店门口,不消片刻,三个人便推门而入。
这三人的穿着甚是奇怪,甚至难以分辨究竟是哪里的服饰。他们围着面巾,浑身上下只露出两只眼睛,每个人手中都攥着一把细长的刀。
可等他们一开口,那流利的东瀛话,便直叫程不渔和沈璟彦错愕抬头,面面相觑。
赵治策的眉心忽然一震,却很快又镇定下来,竖起一根手指放在唇前,似在告诉他们莫要做声。
为首的东瀛人正气势汹汹地问着些什么,他们二人却一个字也听不懂,那老板也用一口不太流利的东瀛话战战兢兢回复着,始终也解释不清。
那东瀛人似是有些着急,竟然语调一转,用极其别扭的辽魏话,对身后二人道:“告诉过你们多少次,能说汉话,就说汉话!”
身后那两人“嗨”了一声,站得笔直,像木头人一样,齐刷刷低下了头。
为首的东瀛人上前两步,问那老板道:“此处,距离金月湾,还有多远?”
老板嘶声道:“骑马前去,一路向北,还需三个多时辰。”
那人似认真斟酌了一下,又开口道:“三个时辰,是多长时间?”
老板一阵惶然,愣愣地比划了一下,道:“大约……太阳落到最下面的位置。”
“日落?”
“是,是。日落。”
那人若有所悟,眯起小眼睛来,微微点头。刚想转身,却忽然又止住了脚步,问道:“可有渡秋江?”
老板慌慌张张点头:“有、有。”说罢,便立刻俯下身,从柜台下方取出一巴掌大的落满了灰的坛子,交到了东瀛人手中。
东瀛人接过坛子,又互相嘀咕了一句所有人都听不懂的东瀛话,便转身迈出了店门。
他们的马前脚刚刚离去,后脚老板便匆匆关上了店门,擦了一把额上的冷汗,长舒一口气。
赵治策转过头来,叹道:“便是这样的。”
程不渔与沈璟彦对视一眼,忽然一时失语。
“这里的人,都如此怕东瀛人么?”程不渔蹙眉低声问道。
赵治策摇了摇头,“怕,却也恨。三年前赤竹的所作所为,已让漠北人民苦不堪言,诸多漠北人已迁至中原、南魏,甚少留居漠北了。”
他忽然似想到了什么,沉吟道:“不过……近来有些奇怪,从中原来的江湖子弟越来越多,而来到漠北的东瀛人也越来越多。”
程不渔奇道:“这些江湖弟子都是些什么人?”
“有的,是云水盟的人。有的,则是为了赤竹而来。”他抬眼看着程不渔,道:“但那些云水盟来的人,大多都是被抓来的。”
第70章 边城月影迟
程不渔忽然眯起眼睛,放下手里的羊腿,狐疑道:“赵兄,你不但知晓我与沈大皇子的身份,还知晓云水盟的事,你的这些消息,究竟是从何而来?”
赵治策抟着手中的茶杯,忽然轻轻一叹,道:“二位可曾听说过漠北飞羚宫?”
程不渔道:“自然知晓。虽然了解甚少,但我记得,漠北飞羚宫乃漠北第一大门派。”
赵治策微微颔首:“是了。赵某不才,正是软柳剑传人,漠北飞羚宫的擎天护法。”
“飞羚宫护法……软柳剑!”
程不渔几乎就要跳起,“难怪你会知晓云水盟和赤竹的事!是在下有眼无珠,赵兄莫怪!”
沈璟彦微微讶然,看着端坐在自已面前的这个男人,道:“既然赤竹已在漠北如此嚣张,漠北十四门派怎不出手?”
赵治策欲言又止,低头叹道:“漠北已无十四门派了。”
这话说得如此意味深长,话语之中似有无尽的痛惜哀愁。
“……此话何意?”沈璟彦愣声问道。
赵治策道:“漠北虽有十四门派,可这十四门派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个丐帮的规模。更何况,漠北十四门大多奉飞羚宫为尊,并未在云水盟麾下,自赤竹残部逐渐渗入漠北后,漠北十四门相继倾覆,如今我飞羚宫也已不复存在了。”
程不渔呆骇地看着他,嘶声道:“你是说……漠北现在已是一盘散沙,一个门派都没有了么?”
赵治策道:“只有一个了。”
沈璟彦蹙眉:“哪一个?”
赵治策顿了一顿,抬眼道:“赤竹。”
二人异口同声惊道:“什么?”
窗外的风沙仍在肆虐,好像要刮到山崩地裂、天地毁灭为止。
“二位有所不知。三年前赤竹倾覆后,残部并未完全退出北辽,而是向南北汇集。因此,南魏和漠北便成了他们的立足之地。当年魏帝与赤竹相抗,赤竹残部不敌,也逐渐自南魏退守漠北,只留下了些许暗线分布于辽魏之中。”
他轻轻一叹,继续道,“这些赤竹残部逐渐意识到了为何北辽江湖如此不可战胜,原因便是这些江湖门派看似松散、繁杂,却因云水盟而紧密联系。看起来毫不相关,实则是一个严密、有组织且灵活性极强的整体。反观三年前的赤竹,虽渗透江湖各处,却极为松散、体系僵硬,所以……”
他顿了顿,定定看着他二人,沉声道:“所以他们吸取教训,也开始做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