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还璧(250)

“你一定很少进厨房。”傅承勖从宋绮年手里接过烤盘,放进了烤箱里。

“要没有柳姨,我得饿肚子。”宋绮年老实承认,“女人不会下厨很奇怪吗?”

“人各有所长。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步,不就是将女人们从厨房里解脱出来吗?”傅承勖道,“就我而言,我宁愿不擅庖厨的人都离厨房远一点。烹饪也是一件很神圣的事,不容外行亵渎。”

宋绮年莞尔。

她拿起几个圆溜溜的紫皮大李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起来。

傅承勖则唰唰地打起了蛋液。

“你是从小就喜欢烹饪的吗?”宋绮年问。

傅承勖摇头:“我家长辈连茶水都不会让我煮,写字都有个书童给我磨墨。义父却觉得男孩子不能这样教管,于是送我去接受了军事训练。我学着自已生火做饭,就此对烹饪产生了兴趣。顺便说一句,我的烤肉也是一绝。哪天我举办一个露天烤肉派对,让你也尝尝。”

宋绮年摇头:“哪个女人跟了你,都得提心吊胆。”

“我保证我现在做的都是正当生意,也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身边的人,还从不拈花惹草。”

“不,是因为怕发胖。”

这下轮到傅承勖笑了。

他把打好的蛋液递给宋绮年:“煎蛋总会吧?”

“当然。”宋绮年端着碗就要朝锅里倒。

傅承勖直咳嗽。

“怎么?”宋绮年困惑。

傅承勖无奈:“大小姐,好歹先倒一点油吧?”

宋绮年恍然大悟,提着油壶往锅里倒油。

“够了!够了!”傅承勖又急忙叫,“再倒下去就不是煎蛋,而是炸蛋了。好,现在可以倒蛋液了——碗放低一点,油才不会溅起来——慢一点!是倒,不是泼……”

宋绮年咬唇直笑。

傅承勖长长叹气,那一股气息再度拂过宋绮年的耳朵和发丝。

耳郭和脸颊先是一阵麻,继而发烫。

蛋液滋滋响声中,一股蛋奶混合的浓香漂浮起来。

“你在里面加了什么?”

“牛奶和芝土。”傅承勖道,“西方的做法。来,拿着铲子,从边缘轻轻地往里推。”

他就站在宋绮年身后,并没贴着,而是保持了一段礼貌的距离。

可宋绮年始终能感受到男人蓬勃的体温自后方传来,就像一道阳光落在背上,晒得肌肤暖融融的。

那股热度顺着脖子、耳根,一路爬到脸颊上。

烹饪的好处在这个时候体现。她大可将脸上的红晕归结于灶上的热气。

“……好了,现在撒上一点胡椒和盐,就可以出锅了。”

宋绮年把蛋自锅中拨到了盘子里。

“真麻烦。”她感叹,“有这功夫,我都可以偷遍一条街了。”

“所以,后面还是让我来吧。”傅承勖自宋绮年手中接过了铲子。

这时烤箱也叮了一声。

宋绮年将烤盘取了出来,一股蒜香黄油味随之飘散,令人垂涎。

“我祖籍扬州。”傅承勖突然道。

宋绮年惊讶地望过去。

傅承勖熟练地煎着烟肉,一边道:“小时候在苏杭、广州一带都生活过。后来家里出事……我为了躲避仇家追杀,一个人从扬州流浪到了上海。再后来,又随伯父去美国旧金山定居,还去英国念了硕土和博土学位……所以,要说我在哪里长大的,真不好说。”

从扬州流浪到了上海……

宋绮年的心重重地沉了沉。

“我……我也是到处流浪着长大的。”宋绮年低声道,“尤其知道自已是师父捡回来的后,我每次听到一个地名,就想,我是不是从这儿来的。袁康说过,捡到我的时候,我……”

她忽然顿住。

“你什么?”傅承勖问。

宋绮年隐隐有些激动:“他说过,我说着一口北方口音!”

既是北方口音,那多半在北方长大的。扬州可不是北方。

“哦?”傅承勖来了兴致,“北方哪里的,他有说吗?”

“他分辨不出来。”宋绮年遗憾,“他那时候年纪也不大,没去过很多地方。”

傅承勖问:“被捡到之前的事,你是真的一点儿都不记得了?”

宋绮年摇头:“不过,自打听袁康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后,大概是受了些影响,我做过一些梦。”

“梦到了什么?”傅承勖对这个话题十分感兴趣的样子。

“一些没什么意义的梦。”宋绮年不以为然,“梦到自已回到了当年,在街头流浪,怪可怜的。”

傅承勖握着铲子的手抖了抖。他一眼不错地盯着锅里吱吱作响的煎蛋,那灼热的目光里沸腾着太多晦涩的情绪。

但宋绮年正低头摆着烤面包片,完全沉浸在这段不大愉快的回忆里,没有注意到傅承勖的异样。

“我淋着雨,坐在街边,好像在等人来接我。应该是在等我爹娘吧。可惜我最终也没有等到他们。奇迹没有发生……”

说到这里,鼻音又变得浓重。宋绮年没有继续说下去。

“对不起。”傅承勖柔声道,“我不该把话题往这方面引。不过,这个世界充满了奇迹,而你一直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你看看我们正在做的事。既然那些流浪的国宝都有可能回家,你也一样。”

又是这句话。

傅承勖仿佛非常坚定,一次次地告诉宋绮年,她会找家。

宋绮年抬头望了过去,瞬间坠落在男人眼中那片温暖浩瀚的海洋里。

“说到奇迹——”傅承勖话锋一转,抬起手,指间正夹着那最后一张纸片。

宋绮年的鼻头还有些泛红,倏然瞪大了眼,继而无奈地笑了起来。

上一篇: 于京夜热吻 下一篇: 野涩[先婚后爱]